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一片田野的新希望

2018-12-11 16:27:5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刊(上)

再出发 动能之变

时 间

2018年10月3日

地 点

沧州青县司马庄村

太阳转到头顶,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的大司马庄园餐厅,以特菜为食材的菜品一盘盘端上餐桌。这桌菜,是园区总经理李志彬特地预订的“大司马蔬菜宴”,他要以此招待十几位来自八个国家的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约国外考察团的专家。

席间,来宾们聊起了中国农村改革。李志彬用手指着餐桌上的菜品,意味深长地说:“这一桌菜,就是我们这片土地上改革的成果。”

为了富起来,地里该种啥

10月3日一早,出门前,李志彬特地穿了身笔挺的西装。中国农业科学院特约国外考察团的农业专家们到访青县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他要当一天“导游”。

“在韩国我没见过如此小的黄瓜。”韩国农业专家李金玲手捏一根拇指大小的黄瓜,赞叹不已。

这种拇指黄瓜,体长仅有5厘米左右,瓜皮呈翡翠绿或玉脂白,维生素C含量极高,是为观光采摘筛选出的150余种特色蔬菜品种之一。

“在京津零售市场,拇指黄瓜的销售价格可达到每斤60到80元,是普通黄瓜的十几倍。”李志彬边走边讲解。

司马庄村能种出如此高附加值的黄瓜,得益于他们所选的特菜种植致富路。

改革开放初期,全国包产到户的农业改革提高了粮食产量,但在司马庄村,仍有大量季节性剩余劳动力。

响应国家鼓励农村发展多种经营的号召,为了给村民“多找点事做”,同时也提高收入,村党支部书记刘继成一直在想,该种啥呢?

看到水果行情好,他便开始带着村民种起苹果和梨。在上世纪80年代末,司马庄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然而好景不长,90年代初开始,水果市场受山东、陕西等地新品种大量进入市场的冲击,利润逐年下滑。1997年,中央开始着手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

这一回,该往什么方向走?

村委会一班人,想到了青县传统优势产业蔬菜种植。当时,大棚菜种植在青县蔚然成势,却面临同质化严重、利润薄、销售难的困境。

“想长久发展,就要种别人没种过的新、奇、特菜,闯一条新路出来。”李志彬说。从种果树起就一直与刘继成一起奋斗的他,支持进行新尝试。

1997年,刘继成倾其所有,用10万元钱建起了两个高规格特菜大棚。这一年,正逢青县要建设蔬菜种植基地,县财政拨款50万元,支持司马庄建设高科技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司马庄的特色蔬菜种植由此起步。

这一年,青县蔬菜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了“青青”牌无公害商标,迈出了差异化品牌建设的第一步。

“无公害”,在1998年的果蔬市场上是个备受推崇的标志,这是全国农业生产从重量向重质转变的写照。这一年,青县出台了全省第一个无公害蔬菜生产标准。

吃下“定心丸”,建设新园区

站在游客中心的三层远眺,在阳光下白得发亮的大棚,沿着大运河两岸整齐铺开,甚是壮观。

“在司马庄村和周边,有20多个村1200余户村民从事特菜种植,我们园区的种植面积就有1200多亩。”李志彬自豪地说。

过去,乡亲们在从特菜种植中获益的同时,有一个最大的担心,那就是万一哪天这些地再被收回去怎么办?以致于,有村民边投资边打听,边生产边观望。

随着蔬菜生产技术的进步,规模化种植和管理也越来越重要。但乡亲们一听到土地流转,心里就咯噔一下,以为是要收回土地。

“那些年,中央给咱们农民吃了好几颗‘定心丸’。”李志彬说。

2003年实施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2006年,农业税取消。同年,旨在支持、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

借着政策东风,2006年刘继成在高科技无公害蔬菜示范园基础上联合22户种植户,组建了青县司马庄绿豪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

“而且,2014年国家提出,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尤其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李志彬说,这不但提高了村民对土地的长期投资和生产积极性,也为司马庄村的农业现代化提供了最大保障。

不甘于再用“青青”这一大众品牌,合作社注册了自有品牌“大司马”。2002年,“大司马”商标获评中国驰名商标,成为当时沧州第一个获评这一称号的纯农业项目。

2016年,在合作社基础上,司马庄村又建成了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

提到园区的现代化,李志彬如数家珍。

蔬菜水肥一体化、集约化育苗、大棚早春多层覆盖、粉尘制剂施药技术、黄板诱杀绿色防控集成技术……一路走来,李志彬滔滔不绝。

尝试新业态,勇敢闯下去

“早晨青县棚中菜,午间京津盘中餐”,青县蔬菜在京津菜篮子供应中的市场地位和地缘优势可见一斑。

但面对来自山东寿光的蔬菜竞争,青县曾一度陷入被动。后来经过反思意识到,在巨大的京津市场面前,关键是如何分到最好的那一块。通过发展特菜和品牌建设,青县蔬菜终于擦亮了自己的招牌。

如今,不但蔬菜卖得好,他们还有了新动作——发展以特菜采摘、餐饮为特色的乡村旅游。

10月3日,恰逢国庆小长假,一辆辆北京、天津车牌的旅游大巴缓缓驶进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

“一到周末或节假日,许多京津地区的游客会自驾或随旅游团前来,这里是沧州市规划的农家乐乡村旅游精品线路的一站。”李志彬介绍。

2017年,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司马庄村坚信,新的园区功能拓展方向是对的——以生态旅游带动乡村经济,以创新创业和互联网新业态发展带动乡村振兴。

去年,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园区建设与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结合在一起,园区正在变成景区。

这一变,也为司马庄村村民带来了新观念,越来越多的村民不再只埋头种地。依托司马庄村特色农业资源集群,许多人加入到创新创业的热潮中。

考察团专家在大司马庄园餐厅品尝“大司马蔬菜宴”时,李志彬特地向大家介绍了园区的合伙人、餐厅的“东家”刘兰君。

刘兰君依托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创办了大司马庄园餐厅,将“大司马蔬菜宴”以一种餐桌饮食文化的形式呈现出来。

在参观的最后,李志彬带领考察团来到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蔬菜配送中心。

在这里,各类果蔬经过工作人员分拣包装后,装进礼品箱,以快递方式发往全国。

“这些新鲜果蔬七成以上都已‘有主’,订单式生产和配送,成为大司马现代农业园区近几年发展的主要模式。”李志彬介绍,2017年园区4700万元的销售额中,有3100万元为订单生产。

互联网的发展,给了青县蔬菜走向全国的机会。“今天,我们都在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实在此之前的三十余年里,司马庄村的改革一直都在进行,还要探索下去。”李志彬说。 (记者李冬云)

责任编辑:苏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