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雷金明:想让文物多活几辈子

2019-01-07 06:39: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省国宝“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修复背后的故事——

雷金明:想让文物多活几辈子

2018年12月23日,央视《国家宝藏》第二季第三期热播,河北博物院三件国宝——长信宫灯、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彩绘散乐浮雕亮相。作为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的修复人——省文物保护中心科技保护部的文物修复专家雷金明讲述了整个修复经过,让观众从另一个视角了解到这件国宝的前世今生,也让我省精湛的文物修复技术走进大众视野。

1956年,雷金明出生于我省冀州市南午村镇西古头村一个农民家庭,少年时代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触到文物修复工作,一干就是40多年。一路走来,雷金明最感激的是他的师父。40多年前,他的师父——中国青铜修复四大派之一的“古铜张”派传人刘增堃老先生,用一封电报将正在地里干农活的雷金明叫到身边,学习文物修复。从此,雷金明的人生轨迹被彻底改变。

择一事,终一生。雷金明历经40多年成为文物界的“杏林圣手”,一件件“垂危”的文物在他手里起死回生——修复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的青铜鼎,西张村西周时期刻铭文提梁卣,战国中山国王墓出土的兆域图铜版、银首人俑铜灯;主持保护修复正定千手千眼观音大佛……迄今为止,经他抢救修复的文物有万余件(套),其中,国宝级和国家一、二级文物就有4000多件(套)。

终日穿梭在考古现场和博物馆、修复室,手中拿着无价之宝,为他们“体检”“治疗”。看似很神奇的工作,其实更多的是枯燥。当年,河北省有六七人和雷金明一起跟随刘增堃学艺,但最后留在这行的只有雷金明一人。“这是个磨性子的行业,得沉下心来,抱着一辈子认认真真做好一件事的想法。”雷金明语气淡然。但他坦言,自己还是不如师父能沉得住气。

他和师父刘增堃一起修复错金银四龙四凤铜方案座,前前后后历时三个多月。“先是琢磨怎么修,用了一个半月,之后拉了一刀,继续琢磨怎么修,又过了一个多月后才把上下两部分合在一起。成功后我特别高兴,一下子喊了起来:‘师父,你快看,上下严丝合缝的。’可师父就来了一句‘叫什么叫,不就是应该这样的嘛。’”至今,雷金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依旧打心底生出对师父那份深深的敬佩。

师父平日里叮嘱雷金明最多的话,要属那句“用最小的伤害进行修复”。“把破损的文物拿到手后,有时需要用锉刀除锈,师父说就是锉在自己手上,也不要锉到文物上,文物可经不起一点伤害。”青铜器的修复要经历除锈—焊接—粘接—矫形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每一步都需要慎之又慎,雷金明把师傅“视文物重于一切”的原则渗透到了自己的骨子里。

正是因为有股子执着劲儿,他不仅练就了一手传统修复绝活,还掌握了最新的高科技修复技术和现代修复理念。经过多年实践,雷金明研制出青铜器文物修复剂及文物修复方法,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铜、铁、银、陶、瓷、玉、骨、角、牙、木漆器……”雷金明细数着曾经修复和复制过的各种文物不同的质料,告诉记者,这些文物质料不同、造型各异、纹饰繁缛,要修复到完美程度,在工艺技术上难度之大,难以想象。话不多的雷金明说起文物修复技术来明显语速加快,从中不难听出他对职业的热爱。

投入了最多的心血,也就有了放不下的感情。始终让雷金明牵挂的是河北博物院“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展厅的文物,因为这里的绝大多数文物他都修复过。“一有空我就去展厅转转,毕竟有些文物已经修复完成将近40年了,要看看它们有没有变化。”在展厅中,雷金明总会仔细观察每一件展品细微的变化,查看粘接焊接有没有开裂。令他欣慰的是,直到现在这些文物状态非常好。雷金明也会经常带上外孙和朋友来河北博物院转转,给他们讲讲他是怎么修复这些文物的。每每这时,大家都会“脑补”着见证奇迹的场景:一堆青铜碎片如何经过繁琐的工序,在雷金明手里神奇地还原成眼前展柜里一件件散发着历史气息的文物珍品。

“既然有幸走进文物修复行业,我就要一辈子把这件事认认真真地做好,让这些文物再多活几辈子。”雷金明说。(记者曹铮)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