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论坛】杜绝变味的“人情往来”

2019-02-07 06:39:1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春节到来,万家团圆、举国同庆。我国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就重视人情礼仪。过年期间,大家走亲访友、相互问候,为节日平添了几分喜庆。但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投机钻营者打着“人情往来”的幌子送礼品、送红包,借机拉关系、铺路子,甚至进行权钱交易。这样的“腐拜”,不仅败坏党风政风,而且会带坏社会风气。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年关”时把好“廉关”,就必须杜绝一切变味的“人情往来”。

人情人情,人之常情。正常的人情往来,不仅是基本的社交礼节,也是亲朋好友之间维系情感的内在需要,无可厚非。不过,人情往来有真心实意的,也有别有用心的。比如,有的人想尽一切办法送出丰厚的礼物,就是试图使对方欠着“人情”,方便以后请托办事。这样的行为,看似温情脉脉,实则是基于“理性”算计的策略,最终目的是为了通过收礼者掌握的权力牟取利益。特别是在节日期间,行贿者以“习俗礼仪”作为幌子,受贿者用“人情往来”自我开脱,更容易引发消极腐败现象。

“礼饵毒兮,慎而受之。”人情往来掺杂了权、钱、利,就会变味变质,成为“糖衣炮弹”。在这样的“饵”面前,一旦把持不住、动心伸手,就有可能上瘾、下水,最终堕落为受人支配的权力玩偶。仔细观察那些贪腐分子的堕落轨迹,许多都是从收受红包、礼金开始,一步步滑向深渊的。因贪腐而落马的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原副书记李涛,在事发后曾痛心疾首地说:“由开始的逢年过节接受礼金,到后来的为人办事收人钱财,收受的数额也开始由少变多,胆子也越来越大。”因受贿罪被判无期的开封市原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李森林在忏悔时表示:“给我送钱的,绝大多数都是利用节假日‘人情往来’,我觉得自己就是被‘人情往来’面纱下的铜臭熏倒的。”

变味的“人情往来”,其罪不在人情,而在贪欲。“人情”里面包含的到底是温暖人心的问候,还是暧昧的利益需求和交换,静下心来细细想一想应该是能够分辨清的。“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软。”节日期间,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一定要提高自律意识,保持清醒头脑,常思贪欲之害,常念腐败之祸,警惕“人情往来”背后的“以礼代贿”“借情行贿”,时刻绷紧拒腐防变这根弦。只要自己坚守信念防线、道德防线、法纪防线,讲原则、守分寸,就一定能把假“人情”之名、行贿赂之实的“节礼”毫不留情地拒之门外。

杜绝变味的“人情往来”,靠自律也要靠他律。节日期间,纪检监察部门扎紧了制度的笼子,给“软交往”定下“硬约束”,通过各种形式严明纪律。近日,省纪委发出通知,组织全省各地开展纠正“四风”交叉检查,紧盯春节期间易发多发问题,并开通微信二维码“随手拍”举报窗口,广泛受理群众举报,对顶风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四风”问题快查快处、严肃惩处。这就是在提醒广大党员干部,越是在节日期间越要坚守底线、警钟长鸣,把预防“节日腐败”的螺丝拧得更紧,做到心有所畏、行有所止。

“廉不廉,看过年,居官当知年关险。”习近平总书记告诫我们,重大节日期间是对干部作风的重要检验。过一个欢乐祥和、风清气正的新春佳节,是中央的严令要求,也是广大群众的期盼。期待广大党员干部都能杜绝变味的“人情往来”,远离不良行为、不正之风,让廉洁过节成为一种常态。(张博)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