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评论:践行“四力”要求 更好为时代放歌为发展赋能

2019-02-21 06:24: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践行“四力”要求 更好为时代放歌为发展赋能

寒冬中,数万株樟子松树苗迎风舒展,这是塞罕坝人在石质荒山上创造的又一个绿色奇迹;德胜村的马铃薯注册了“御富德胜”商标、通过了国家绿色认证,“小土豆变成了金豆豆”;吕建江综合警务服务站的民警王永辉匆匆吃完盒饭,在微博“老吕叨叨”中发布了一条“老吕提醒”……

在为期一个月的“新春走基层”大型主题采访活动中,河北日报和河北新闻网的几十名记者深入一线,在实地踏访中记录一个个燕赵儿女的奋斗故事,浓墨重彩描述燕赵大地奋发有为、生机盎然的动人景象。

“宣传思想干部要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增强本领能力,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过硬、本领高强、求实创新、能打胜仗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践行“四力”要求,在深入基层中练就强劲脚力,在洞察生活中练就敏锐眼力,在勤学深思中增强脑力,在书写时代中练就不凡笔力——“新春走基层”是实验田,也是试金石。

一个是铁路司机、一个是列车客运员,这对年轻的情侣在凌晨的短暂相聚,感动了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这篇“1分52秒的相聚”的新闻报道之所以感动人,是因为故事本身集中体现了“流动中国”里所有追梦人的奋斗和奉献精神。对新时代的新闻工作者来说,只有切实增强“四力”,才能写出这样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报道,更好为时代放歌,为发展赋能。

跟着信号工一起爬到海拔1500米高的石太客专“9号中继站”,体验这里的“山顶生活”;隆冬腊月,和要路沟村的村民们一块烧开水、薅鸡毛,听他们讲清华硕士研究生范俊毅的“驻村记”——这些“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背后,是记者们一双双厚实的脚底板。

小红薯成了“甜蜜的大事业”,高阳“设计毛巾”成了高端货,京津冀蔬菜测评中心为优质蔬菜“赢在起跑线上”提供科技支撑……发现这一个个红薯、一方方毛巾、一棵棵蔬菜,需要的是深入深入再深入,揭示其背后蕴藏着的转型升级和农业供给侧改革等时代课题,体现的是敏锐的眼力。

“故宫年货”牵手唐山定制陶瓷,唐山陶瓷的市场舞台越来越广阔,但正是“告别‘贴牌’,唐山陶瓷转型的当务之急”的报道视角,给人以深刻启示。唯有多想、善思、深究,让脑子动起来、转起来、活起来,才能让报道更具思想性、针对性、实效性。

大棚里的谋发展茶话会、冷总在沧州创业的热生活、公交车里的17次掌声……这些报道里没有空洞的说教和抽象的道理,只有鲜活生动的细节描述和平实而充沛的情感表达,让人读起顿生亲切、流畅、动心、共情之感——新闻报道所生发出的强烈感染力和吸引力,得益于记者的不凡笔力。

“新春走基层”告一段落了,但在实践中增强“四力”却永无止境。让我们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更好担负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任务,为新时代全面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和强大精神力量。(蔡晓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