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建言背后】周文涛: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大工匠”

2019-03-15 06:53: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邯钢三炼钢厂精炼车间副主任周文涛建议,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

为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大工匠”

周文涛代表。记者孟宇光摄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为更好地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全国人大代表、河钢邯钢三炼钢厂精炼车间副主任周文涛建议,建立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完善评价激励机制,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加快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产业工人。

初见周文涛代表,皮肤白净,长相文静,还戴着近视眼镜,很难将他跟想象中在炼钢炉前与钢花共“舞”的炼钢工联系在一起。

然而,实际上,他不仅是炼钢工,还是其中的顶尖高手。2017年4月,他以绝对优势,将第11届模拟炼钢挑战赛世界总决赛职业组冠军收入囊中。

“时代在变,产业在变。”周文涛代表表示,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制造业正经历以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产业升级,产业工人工作环境变了,形象风貌也在变。

这些年,河钢邯钢依托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加速智能化改造步伐,在产品质量、工艺控制等多个环节实现了智能操控。“这对产业工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周文涛代表表示,智能化不是不要人,而是由机器代替人从事简单、重复的工作,让人负责操作工业软件,这对产业工人提出了更高层次要求。

而我国制造业面临的一个现实问题是,高技能人才数量不足、产业工人整体素质和能力有待提高。

全国总工会组织的第八次全国职工队伍状况调查显示,我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7年,其中具有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从业人员比例只有16.4%,大专(高职)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6.2%,高中(职高)文化程度的比例为20%。

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技术工人约有1.65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只有4700多万人,仅占产业工人的28%。而在日本,整个产业工人队伍中的高级技工占比40%,德国则达到50%。

“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迫切需要。”周文涛代表表示,对于传统产业工人自身而言,应瞄准时代发展新变化、产业变革新需求,主动转型成为熟练掌握技术理论和工具操作的复合型技术人才。

周文涛代表建议,为全面提升产业工人技术创新水平,应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构建各级工匠人才培养、选拔、使用、评价、激励体系,增强技术工人职业的吸引力。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利用各类媒体和新颖传播方式讲好劳模故事、工匠故事,营造崇尚技能的良好社会氛围。

近年来,省总工会大力培育、选树、宣传优秀工匠人才,截至去年底,建成市级创新工作室近4000家、省级创新工作室384家。

日前,周文涛代表从报纸上看到一则好消息——我省工会将大力实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倍增计划,今后5年内市级创新工作室要达到8000家、省级达到800家,这让他心潮澎湃。“我们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将来大国工匠定会越来越多。”(记者贡宪云)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