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间工艺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探访

2019-04-29 10:38: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小作坊”如何成长为“中国工艺玻璃之都”

——河间工艺玻璃产业转型升级探访

外国友人在尚德玻璃博物馆参观。(资料片) 通讯员殷实摄

河间的工艺玻璃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

当时,北京玻璃仪器厂一批知青,来到河间市行别营乡南大史村下乡,把玻璃深加工的技艺传授给了这里的村民。

现在,在河间市的行别营、黎民居、沙洼、景和4个乡镇,聚集着上千家生产工艺玻璃的企业,既有手工作坊,也有上规模的企业,而村民们也多以此为业。

近年来,河间市坚持以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以工业设计推动工艺玻璃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创新创意设计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积极搭平台、建基地、聘名师、广合作、育人才,走出了一条以工业设计为引领,产品与文化相结合,实现品牌化、艺术化、国际化的新路。40多年前的“小作坊”式生产,一路发展成了今天的“大产业”,注册企业达252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形成了七大类、上千个规格产品体系。成为“中国工艺玻璃之都”和“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2018年产值55亿元,年消耗玻璃10万吨,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等地。

工业设计赋予产品“灵魂”

拉丝、吹胎、封底、爆口……4月22日,在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不一会儿功夫,经过数道工艺,玻璃原料就变成了精美的玻璃产品。再过些时日,这些玻璃产品将摆到欧美日韩的货架上。

“我父亲从14岁就当上了玻璃学徒工,也为我们企业的发展埋下了第一颗种子。”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明亮介绍,他小时候,父亲几个人经营的还是小手工作坊,为化工厂制造试管。慢慢地,小作坊一步步发展,新建了厂房。17岁时高明亮子承父业,继续着家族的玻璃事业。

起初,他并没有意识到玻璃制品是有“灵魂”的。“客户要什么,我们就加工什么。”高明亮回忆,那些年完全没有自己的设计,更别提市场竞争优势。通过外出学习,他渐渐意识到,单纯走代加工的老路不行,必须要转变。“我们秉持着工业设计理念,将无形的理念和有形的产品结合起来,从简单的茶具慢慢扩展到餐具、咖啡具等生活中的玻璃器皿,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生产技艺等进行改造提升,为产品注入‘灵魂’,使工艺玻璃制品更加优质适用、更加符合审美要求,附加值和效益更高。”

为建立高水平的工业设计中心,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特聘请了一名外籍设计专家,组建了有20多名成员的研发设计团队,为7个子公司提供产品研发设计服务,同时也为周边其他公司提供设计服务。

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建厂之初,以实验室用玻璃仪器产品为主,发展成为拥有3个品牌、上千品种的工艺玻璃制品知名企业,产品销往世界55个国家和地区,并与星巴克、雀巢等企业开展了合作。

如今,以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为龙头,河间工艺玻璃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品日趋多元。河间工艺玻璃产业起步阶段仅局限于工业仪器、工艺装饰品两个领域,主要生产烧杯、量杯、试管、水具等传统玻璃制品。河间市坚持推进产品和生产流程设计创新,促进工业设计与玻璃制造加快融合,围绕多元化市场需求,加快设计开发新的产品类别,目前已逐步发展成工业仪器、工艺酒具、工艺茶具等七大类上千种规格的产品体系,兼具很高的实用、观赏和收藏价值。

2015年,河间被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授予中国工艺美术特色区域考评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玻璃之都”,成为国内玻璃产业首个获此殊荣的县市;2017年又被中国日用玻璃协会授予“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称号。现注册企业达252家,从业人员近6万人。

在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工人正在加工工艺玻璃器皿。 通讯员李世文摄

创新赋予企业前行不竭动力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品位也在逐步提升,对玻璃制品的要求,不仅局限在日常所需,更多地注重玻璃制品的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为此,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始终没有停下创新的脚步,每年投入七八百万元用于技术创新。

“你看这台封底的设备,是我们自主研发的,我们现在实现了半自动化生产。”该公司经理付伟指着不远处的设备说,“以前给一个大号咖啡杯手工封底需要4分钟,如今,一个工人可以看3台设备,3分钟封3个杯底。大大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很多原材料。”

如今在玻璃制品生产中,加热用的煤油炉发展为氧气助燃天然气,原材料也由普通玻璃发展到高硼硅玻璃。付伟介绍,普通的玻璃遇开水容易炸裂,而高硼硅玻璃耐高温、抗腐蚀性能优越,即冷即热不易炸。

“高硼硅玻璃虽然有很多优势,但是单层高硼硅玻璃杯刚倒入开水时易烫手。我们就想着怎么能让它不烫手呢?双层玻璃杯比单层的要散热慢、保温性强。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掌握高温耐热双层玻璃杯技术。2003年,高明亮董事长带领企业技术骨干开始了艰难的技术攻关。我们刚开始试制杯子时,遇到了杯子合口时易起气泡、口部易出现炸裂等问题。我们就一点点摸索,生产过程中利用一些辅助工具来改善合口的平整性、稳定性。为了试制一个合格的杯子,我们消耗了20多吨玻璃管,相当于12万个玻璃杯。”付伟回忆,“2004年双层玻璃杯终于研制成功,我们也凭这一产品打开了海外市场,订单开始变多。从2009年开始,公司由贴牌生产向自主品牌出口转变。现在,我们的产品在国外市场的销售额占总销售额的60%。”

从一根吹管到炸管机、爆口机、封底机、自动螺牙机等辅助机械的发明,从“两头丝”到“一头丝”的设计改进,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到目前拥有196项国家专利。

企业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河间市委市政府的政策扶持引导,市财政每年设立3000万元工艺玻璃产业发展引导基金,用于扶持企业加大研发和设备更新投入。并出台了相关文件,充分调动企业引育人才、创新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河间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筹建了尚德玻璃文创园,内容涵盖尚德玻璃博物馆、玻璃主题酒店及工作室、众创空间、省级工业设计中心。河间市政府、清华美术学院、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还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建设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践基地,河北明尚德玻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为清华美术学院全国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成果转化和教学实践双基地。

品牌赋予产业知名度影响力

4月16日,第四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暨第三届中国·河间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2019年“一节一赛”正式拉开帷幕。

河间市科技局副局长武炳坤介绍,为全面提升工艺玻璃产业政产学研的合作层次和设计创新水平,进一步提高河间工艺玻璃产业知名度和影响力,自2016年起,河间市政府决定每年举办一届中国·河间工艺玻璃设计创新大赛,并于2017年启动每年一届的中国·河间国际灯工玻璃艺术节,旨在展示工艺玻璃产业的创新成果与引领方向,搭建起设计研发和生产企业之间的桥梁,激发河间工艺玻璃创新能力,把河间打造成世界工艺玻璃设计人才的工作室和聚集地,打造成世界工艺玻璃艺术品、制品的展示和交易中心、艺术中心。

“2018年,尚德玻璃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让大家可以了解玻璃的起源、发展,见证这门传统工艺的传承,‘一节一赛’期间,在馆内,大家不仅可以欣赏到各国优秀的作品,还能在体验区体验制作过程。”高明亮说,“以前,我们公司都是去找别人合作,通过这些活动,很多大学、企业都纷纷主动来找我们合作,我对未来的发展更有信心了。”

工艺玻璃制造以手工操作为主,成熟的技术工人需要几年的精心培养和多年积淀,主要以师带徒形式传承。河间市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建立完善了技术工人培养机制,经过多年的发展,河间已经拥有近5万名的玻璃制作手工艺人,为工艺玻璃产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有力的保障。

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创新,工艺玻璃已经成为河间市一张亮丽的名片,成为宣传推介东方文化的重要媒介。河间市先后获得“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河北省工艺玻璃产业名市”称号。

武炳坤介绍,下一步,河间市将引导玻璃企业制定企业标准,积极与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等专业组织沟通联系,参与制定日用玻璃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抢得产业发展主动权。扶持重点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全力打造和保护自主品牌,引进国内外知名日用玻璃品牌,做好品牌文化营销,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中国工艺玻璃之都”“中国耐热玻璃生产基地”品牌影响力,主动承接京津玻璃产业转移和外溢,努力打造京津玻璃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积极实施“招大引强”战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招商引资工作,吸引更多高端项目和设计团队落户河间。(记者 王雅楠 通讯员李世文)

责任编辑:郭薇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