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爱国情 奋斗者】杨会芳:历经苦难 向阳而生

2019-05-04 06:17: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历经苦难 向阳而生

——记“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老师杨会芳

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老师杨会芳正在给孩子们上课。受访者提供

[奋斗者说]

在平凡岗位上奉献青春年华

“生活的苦难,是我成长中的宝贵财富,激励着我不懈奋斗和拼搏,也造就了我坚强、执着的品格。奋斗是青春的底色。我愿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最需要帮助的人们贡献绵薄之力,奉献青春年华。”

——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老师杨会芳

4月26日9时许,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

阳光下,一位短发女孩迎面走过来,白皙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您好,我是杨会芳。”

这就是杨会芳。1994年出生,从小家庭贫寒、生活困苦,6岁就承担起照顾父母的重担,18岁曾“带着父母去上学”。

虽历经苦难,但向阳而生。

如今,25岁的杨会芳是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的一名老师,刚刚荣获第23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近年来还被授予“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河北省自强之星”“河北省优秀共青团员”“河北省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

“慈鸟反哺,她带着父母上学,书写大孝至亲的最真诗行;行健不息,她带着梦想求知,唱响自立自强的最美乐章;心存感恩,她是博爱的承载者、传递者,代代相传,生生不息。”这是在“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颁奖仪式上,评委给她的颁奖词。

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把父母带在身边

早上6时,杨会芳起床了。廉租房离父母住的县中医院养老院骑车需5分钟。

“爸爸,该吃早饭了。”6时45分,杨会芳唤醒爸爸,把米糊和鸡蛋羹端到床前。

妈妈还没有醒。喂爸爸吃完饭,她收拾好碗筷,又把给妈妈准备的早饭放在桌上,这才出门上班。此时已7时20分。

从小杨会芳就知道,自己家和别人家不一样。妈妈先天性痴呆,2000年,爸爸突发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

当时,杨会芳年仅6岁。小小年纪,她便担起了照顾全家的重担。天不亮就起床,操持家务、照顾父母,洗衣、做饭、喂药、换洗……安顿好父母再去上学。

在杨会芳的照料下,爸爸的身体渐渐康复。但在中考那年,他再次发病成了植物人。当时,杨会芳不得不中断学业,在家全心全意照顾父母。一年后,爸爸奇迹般地恢复了意识,病情逐渐稳定。

这时,18岁的杨会芳又想继续上学。当了解到读中职可以免交学费且家庭困难的学生有助学金时,2012年,她就近选择了邯郸学院曲周分院学前教育专业。

她下定决心,“不管学习还是工作,都要把父母带在身边。”她在学校附近租了一个破旧的小院,边上学边照料父母。每天一放学,她就飞快地骑车回家给父母做饭、洗衣服,有课的话再赶回学校。

每天匆匆忙忙,却也充实。她的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声乐、舞蹈基本功等课程常常满分,先后两次荣获学院一等奖学金。

学校了解到她的情况后,为她免除了学费并发放了助学金。曲周县中医院听说了她的事迹,也主动联系她将其父母接到医院的养老院免费照顾、治疗。

一个简单的动作指令,一节课重复十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琳琳,你来啦!”看到一个3岁的小女孩站在教室门口,杨会芳立马亲昵地叫她。

小女孩跑了过来,拉住杨会芳的手,“老师好!”“琳琳真棒!”她把小女孩安顿在自己身边,开始上课。

4月26日,康复班上午来了5个孩子。“今天我们上感统课,孩子们坐好啦!”

2015年,毕业后的杨会芳来到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任教,被分到幼教部小班,与这个班的郭英老师成了搭档。“别看她比我小,但在工作中有活都是抢着干。”郭英说。不久,一对好搭档成了好朋友。

在园长邵素芬眼中,“小杨老师”对工作特有热情,责任心也特强,年年被评为优秀教师。

曲周县幼教特教中心分为幼教部和特教部。特教部承担着为全县6岁以下残障儿童进行免费康复训练的工作。

杨会芳从没有想过,有机会做特教老师。

去年特教部康复班有20个孩子,大多是唐氏综合征、先天发育迟缓或者自闭症患者,认知、语言能力差,脾气异常暴躁。“特教部压力大、任务重,但老师少。”中心决定让杨会芳兼任特教部的工作。

“我先去试试。”面对同事的劝阻,杨会芳笑着说,心里却打着鼓,“实在不行再回来。”

第一次上课,她就蒙了。“提前一星期备课,一上课好像都用不上了。”

认知课上,好多孩子们没法安静地坐下来,有的突然跑上讲台砸乱教具,还有的无意识地在教室里大小便……

“别看她平时笑嘻嘻的,可真有一股倔劲,不服输。”郭英眼看着她越来越忙。

和幼教班不同,康复班的教学,没有课程大纲,需要根据孩子们的具体情况而定。

上课观摩,参加培训,四处请教,她开始从头学,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经常备课到凌晨一两点。

从小照顾妈妈,杨会芳有经验也有耐心,更了解家长们的期望。

“鼻子、嘴巴、耳朵……站起来、坐下、拍拍手、扭扭腰。”一个简单的动作和指令,杨会芳一节课要重复十几次、几十次,甚至上百次。

慢慢地,她发现课上孩子们的互动多了,气氛活跃了。“这说明他们能听进去了。”

康复训练,家长很重要。她创新设置了“家长小课堂”,每周一次,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教会他们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法。

在琳琳姥姥的手机里,存着杨会芳上课的几十条视频。“孩子喜欢杨老师的课,在家里也常看。”

“琳琳是我上学期教的孩子,通过10个月的康复训练,语言、认识能力明显提高。”杨会芳高兴地说,今年9月她就要到普通幼儿园上学了。

目前,年轻的杨会芳已成为中心惟一一个既担任特教部老师又兼任幼教部班长的老师。

“现在父母身体状况稳定,我有更多时间、精力投入到工作中。”杨会芳说,“我喜欢这个职业,更享受工作的成果。”

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

从不迟到早退,从不抱怨,可邵素芬发现,杨会芳总是匆匆忙忙的。

有一天中午,邵素芬又看到她跑进学校,就问她干啥去啦?她才把家里的情况告诉了园长。“当时我的眼泪就止不住了,不由地冲她喊:‘你过得这么不容易,咋不告诉我们?’”

“从小到大,我得到了太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杨会芳说,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给父母创造更好的生活,回报社会的关爱。

内心强大,无比坚强。

有不少爱心人士想资助杨会芳,被她婉言谢绝了。她申请了廉租房,想把父母搬出来自己照料,但县中医院考虑到他们的身体状况,没能成行。

心中充满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她坚持不懈学习。从早上一直到晚上睡觉,杨会芳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和照顾父母上,剩下的时间她倍加珍惜。

“一闲下来,她就是看书,办公桌上的学习资料从来不见少。”郭英既羡慕又佩服杨会芳,“她除了工作,照顾父母占用了很多时间,还能坚持学习,太难得了。”

在杨会芳的带动下,郭英也开始留出时间陪伴家人,挤出时间学习业务知识。

“工作中总感觉知识不够用,我正在上大专,今年就要毕业了。”杨会芳的努力不止这些,她已考取幼教教师资格证,最近又刚通过了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的笔试。

“5月18日就要面试了。”杨会芳希望自己在获得教师资格证之后,有机会考取正式的教师岗位。

做得越多,需要承担的责任越大。这也是她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

2018年,杨会芳成为河北最年轻的省人大代表。在她的心里装着农村特殊困难群体,多方为他们呼吁。

“第一年开省两会时,我就残障孩子的康复问题提出了建议,今年省两会上我主动发言,为农村留守老人养老建言献策。”

做公益,献爱心,杨会芳加入了曲周县一个爱心团体,为白血病患者捐款,到农村养老院慰问孤寡老人等,“只要有时间,我肯定参加公益活动。”(记者薛惠娟 见习记者张宇昊)

点击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