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邢台打造乡村文化阵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2019-05-07 09:51: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邢台打造乡村文化阵地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文明植阡陌 新风沐乡野

4月份开始,邢台开发区各个社区居委会陆续开展乡风文明系列评选活动。图为日前西梁庄社区“好婆婆好媳妇”评选活动现场。邢台市委宣传部供图

4月30日,南和县郝桥镇丰化庄村群众在观看道德“红黑榜”。通讯员张赫赫摄

“说胡佃,道胡佃,如今胡佃不一般,新修的街道宽又宽,法国梧桐栽两边,条条大街通广场,广场就在村中央……”4月28日,南和县史召乡胡佃村新建的文化礼堂前,村民正为欢度“五一”国际劳动节排演节目。快板声声,掌声阵阵。秧歌剧、舞蹈、歌曲……一个个文艺节目让村民大呼过瘾。

说快板的村民叫侯俊芳,今年56岁。他是村民眼里的“秀才”,每周五、周六晚上,他就召集村民自娱自乐,节目以倡导文明乡风为主,“村里人说村里事,村民当然喜欢看。”而在以前,5000多人的胡佃村却没有一个演出场地。2016年,村里修了一个文化广场;2018年11月,广场旁又盖了一座文化礼堂。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侯现波说,礼堂建筑主体现已完工,正在装修完善,现已配齐了音响、灯光和桌椅板凳,5月中旬正式启用。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乡风文明建设从何处着手?邢台夯实乡风文明基础,建好用好乡村文化阵地,多方入手,全面开花。如今,邢襄大地上一座座农村文化礼堂就是村民的活动中心,凝聚起乡村文化的精气神。

村里文化味儿更浓了

礼堂只是场所,文化才是内涵。在邢台,文化礼堂或许不是村里最气派的房子,但一定是最美、最具人气的地方。

“月月有安排,周周有活动,天天都开门。”谈起文化礼堂启用后的安排,侯现波心里早有计划:“第一件事儿,要组织一场孝老敬亲活动。今后村里红白事聚餐,都在礼堂举行,统一组织,统一标准,决不攀比讲排场。”

“文化礼堂让村里的文化味儿更浓了。”年过古稀的李庆民老人竖起大拇指。他从小会“打花鞭”,“打花鞭”是胡佃村传承多年且独具特色的民间鞭舞。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村的‘打花鞭’还参加过全市汇演。”李庆民说,村民都喜欢“打花鞭”,但因没有场地等因素,平时很难聚在一块儿,他曾一度担心失传,“现在好了,每晚都有一二十个村民跟我在广场上练习。”

同样的场景在南和县郝桥镇红庙村上演。“五一”国际劳动节前,该村和附近村的文艺爱好者来到红庙村文化礼堂,身着统一服装边歌边舞。“这是文化礼堂建成后举办的第20项活动。”红庙村党支部书记张建伟说,文化礼堂已经成为村民最愿意去的地方,也是乡村笑声最多的地方。

从无到有,由点到面,一个个文化礼堂在邢襄大地的田野上悄然生长,成为一座村庄的文化地标,也是村民的精神坐标。按照每个乡(镇、街道)至少培树一个示范文化礼堂或社区文化家园的目标,去年以来,邢台市重点打造的农村文化礼堂和社区文化家园已达333个,其中44个获省级称号。今年的目标是,在巩固去年文化阵地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再培树200个示范文化阵地。

邢襄大地遍开文明之花

在南和县,目前已有60个村建好了高标准的文化礼堂。这些农村文化礼堂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到了以民为主,为民所用。以该县史召乡为例,文化礼堂里不仅设立“乡贤榜”“善行义举榜”“道德榜”等,乡政府每年牵头组织开展“最美史召人”“好邻里”“好媳妇”“好婆婆”“最美庭院”评选等活动,展示文明户、道德人物事迹照片,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引导群众。

每天晚饭过后,邢台县晏家屯镇北王段村便热闹起来。随着欢快的音乐响起,村里的文艺演出队开始练习新编排的节目。“跳舞、打鼓、跳健身操……文化生活丰富了,大家精气神都不一样了。”村民李素云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你看我们的道具多全,村里还建起了文化活动广场,几年时间,村里的文艺队伍从十几人发展到了百余人,其中不少是年轻人,更不乏全家上阵的,大家自编自演的节目有几十个。每年春节村里还组织联欢会,村民们争着在大舞台上一展身手。”北王段村村委会主任申虎彬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几年,喝酒耍钱骂街的少了,尊老孝亲的典型多了。”

播下一粒种,收获满园春。乡村文化阵地慢慢发展壮大起来,各村几乎都有自己的文艺队,有的村子还成立了戏迷协会、秧歌协会等组织。

“过去,我们经常组织相关部门走基层‘送文化’,而现在,更多的是搭平台‘种文化’。”邢台市委宣传部有关负责人表示,侯俊芳等一大批民间“秀才”创作了很多移风易俗的好节目,他们用“土味”语言宣传党的好政策,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很受群众欢迎。

乡风文明建设如火如荼

文化礼堂建设是邢台市推动乡风文明建设的一个方面。

邢台县连续10年开展“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基层群众中发掘70多名典型人物,一大批好儿媳、最美职工、致富典型、创业新模范、最美警察等脱颖而出。

邢台县南沟门村坚持执行红白理事会制度。“不穿孝衣、不动钱、不摆酒席,村里无偿提供棺材,邻里乡亲主动来帮忙。”村民王五妮说:“老母亲去世时由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安排人操办,总花费不超过3000元。全村统一标准,不用攀比,还有村干部致辞讲话,很隆重。”

在临西县,以农村“三老一外”(“三老”指退休老干部、老党员、老族长,“一外”指在外工作人员)为依托,一个又一个乡贤道德评议会建立起来,他们褒扬乡村新风,反对铺张浪费等不良风气。同时,该县还开展“我为家乡提颜值”“婚丧少酒事、人人树新风”等活动,着力营造淳朴乡风、醇厚民风。

去年8月份,临西县首个“零彩礼”婚礼在仓上村举行。县领导亲临婚礼现场为新人证婚,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和强烈反响。

据了解,邢台市正实施乡风文明建设2019年行动计划,确定了以创建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为载体,建立市、县、乡、村“四级联动”的乡风文明工作机制,让文明新风广泛弘扬,文化活动丰富多彩,村容村貌明显改善。(记者邢云)

责任编辑:谭倩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