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博物馆:让传统与未来相连

2019-05-20 07:23: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随着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和亲近博物馆,如何探寻博物馆创新发展之路,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引发社会关注

博物馆:让传统与未来相连

5月18日,观众在河北博物院布糊画展品“九龙壁”前拍照。记者田瑞夫摄

今年5月18日是第43个国际博物馆日,主题是“作为文化中枢的博物馆:传统的未来”。全省各地精心策划推出了一系列题材多样、精彩纷呈的主题活动,为观众呈上一道道丰盛的文化大餐。随着近一段时期的博物馆热不断升温,博物馆该如何有效搭建与大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如何更好地发挥博物馆的文化中枢作用,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话题。

搭建多元化平台

让传统与大众生活越来越近

“三器铭史,兆域彰显;山形礼器,威武庄严……”5月18日,河北博物院主题社教活动——“印象·中山”,吸引了大批观众参与。现场志愿者和小观众们在诵读中重回战国时代,领略中山雄风,了解神奇的中山国文化。当天,全省各地博物馆纷纷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引得众多游客前来“打卡”。邯郸市博物馆讲解员自导自演皮影戏《完璧归赵》,向观众讲述历史故事。廊坊博物馆与河北东方学院联合开展“百转千瓷、指尖旋舞——泥型我塑”活动,让市民在博物馆亲身感受传统陶器的艺术魅力……

“从越来越多的活动可以看出,博物馆的职能在不断拓展。”河北博物院副院长徐艳红认为,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历程中,逐渐演变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搭建博物馆与公众沟通互动的平台,加深公众对博物馆作为文化中枢的理解与认同,把蕴藏在文物背后的文化和情感传递给大众,是博物馆人的责任和使命。“比如河北博物院举办的‘印象·中山’活动,把文物和历史故事以快闪、朗诵、短剧、书法等形式鲜活地呈现,生动诠释了战国中山国文化与河北人文精神的脉络渊源。其实,这也是博物馆沟通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种方式”。

据省文物局统计,截至2018年底,我省共有依法设立的博物馆(院)137家。其中,全年免费开放119家,民办博物馆36家,年接待观众3265.8万人次,共举办展览864个,社会教育活动3377次。毋庸置疑,传统文化正以日渐多样化的方式,通过一座座博物馆与大众建立起崭新的联系。

借助数字技术

激活“传统的未来”

随着“智慧博物馆”“数字博物馆”的出现,博物馆的形象也发生着改变,一改往日的“沉默寡言”,以更加互动、灵活的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数字化”对于文物、对于传统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

在石家庄市博物馆全息文物数字展厅内,文物以虚拟影像形式进行着展示——展台透明玻璃罩里,元代磁州窑白釉褐彩龙凤纹罐“悬浮”在空中缓缓旋转,罐体花纹和光斑清晰可见,让现场观众啧啧称奇。于今年年初开放的该展厅,也是我省第一个全息文物数字展厅。

“全息文物数字展厅运用虚拟的三维图形图像技术、立体显示系统、特种视效技术等数字科技,以虚拟的三维立体方式呈现藏品,为大众观赏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石家庄市博物馆馆长刘茂利介绍,信息实体虚拟化技术所呈现出的逼真、完美视觉效果,为博物馆提供了更新颖的陈列展览方式,使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参观人群能获取到有趣、易懂、多形式的观展体验。

同时,借助数字技术,那些不可移动或者脆弱易损不便运输的文物,如今也可以“自由行走”到处展览。自去年年底到今年4月,在河北博物院举办的“敦煌不再遥远”展览,就是利用数字技术将敦煌洞窟、雕塑、壁画“搬”进河博展厅,让河北观众不用穿越千里,就可以与敦煌文物亲密接触。

据介绍,随着我省博物馆在数字化领域的投入不断加大,无论是馆藏文物数字化采集,还是面向公众的网上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建设等工作所占比重逐年增加。2018年起,河北省文物局分年度实施河北博物馆数字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项目,除了搭建基础平台外,还先期开展珍贵文物、重点博物馆、重要展览的信息采集,面向公众开放数据服务,还联合省内专业院校,共同开展《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采集标准》的编制工作,从而统一、规范和明确我省可移动文物数字化采集工作,为文物大数据和数字化保护利用奠定基础,为我省各地博物馆数字化工作提供指导和标准支撑。

发挥文化中枢作用

推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

应如何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文化传承中的“中枢”作用,推进不同文化和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为大众提供了解多元文化的机会?

开展国内不同地区馆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为“破题”提供了可能。5月18日,在蔚州博物馆举行的“京津冀博物馆·2019年国际博物馆日”活动上,来自京津冀三地的23家博物馆、文创企业以及教育机构等单位联合签署了“京津冀博物馆研学项目合作意向书”,奠定了京津冀博物馆研学项目协同发展的合作基础。展览方面,目前正在河北博物院展出的“万里茶道”展览,展示了万里茶道(中国段)沿线8省区20余家文物收藏机构的340余件文物精品。各个博物馆从引进国外博物馆的精品展览、进行项目合作不断凸显着文化中枢的作用,也为大众带来更多文化“福利”。

“当下,大众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随着大量国外展览的互换展出,博物馆越来越成为大众认知世界多元文化的重要途径。”徐艳红表示,博物馆记录着不同地域的文化发展和文明传承,因此,在沟通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展示多元文化魅力方面作用重大。自2013年以来,河北博物院积极与国际文博机构合作,每年举办一个“世界故事”系列展,打开大众了解世界文明的一扇窗。比如,今年1至4月,河北博物院和意大利帕埃斯图姆考古遗址公园共同主办了“彩绘地中海:一座古城的文明与幻想”展览,为河北观众呈现了2000余年前帕埃斯图姆的城市、历史、文化、艺术与生活,展现了异域古城的独特文明。

徐艳红透露,目前,河北博物院正在积极筹备另一场讲述“世界故事”的展览。同时,积极推进与国内文博机构的合作,下半年还将陆续推出全新的展览,让大众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华文明的无尽魅力,也能够透过博物馆这扇窗,更多地了解不同地域的文化魅力。(记者曹铮、刘萍 见习记者崔丛丛、吴安宁)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