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AI+,让出行更“智慧”

2019-05-23 04:23: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一款正在模拟指挥交通的机器人。 新华社发

疲劳驾驶监管系统会根据驾驶人的疲劳状况发出安全预警、设定路线汽车就能无人驾驶、信号灯可根据交通路口流量自动配时……近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一场场展示最新科技智能发展趋势的高端论坛让人“脑洞大开”。其中,人工智能与城市交通深度融合的展示受到参观者广泛关注,智慧交通体验区更是让大家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AI+”对出行带来的改变。

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通信网络等,将如何改变我们的出行?

人工智能正在改变传统驾驶行为

开车时,驾驶员倦意袭来,接连打哈欠,眼皮“直打架”,脑袋偶尔还不受支配地“点”一下……这样的场景,估计很多人都遇见过。

国家有关部门对交通运输事故的分析显示,疲劳驾驶,是导致交通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如今,人工智能在驾驶领域的应用,有望降低司机疲劳驾驶对道路交通安全的威胁。

在此次智能大会上,多家科技公司展示了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的研究与应用。360科技有限公司的展位上,一款“出行安全大脑”系统吸引了很多参观者的目光:嵌入人脸识别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实时监测、读取、分析驾驶员的面部特征,一旦驾驶员闭眼、低头、打哈欠等超过了合理范围,该系统便会进行主动预警。在云端通过AI实时安全风险预测算法,对车辆行驶危险程度、道路行驶路线危险程度等进行实时监测,如果发现危险,将立即发出安全预警……

而另一个展厅内,深兰科技公司展位上的一辆“熊猫智能巴士”,更是吸引了很多参观者排队乘车体验。

“从外观上看,这辆巴士与普通公交车没多大差别。”展览现场,深兰科技一名工作人员饶有兴趣地介绍,但它并不是一辆普通的公交车,而是搭载了智能驾驶技术、手脉识别系统、车载机器人、语音交互、乘客异常行为监测、智能逃生应急系统等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和功能,是一款地地道道的AI客车。

记者注意到,乘客上车后不需再投币、刷卡或是扫码,而是只需要伸出一只手,放在手掌扫描区,识别系统就会自动完成乘车扣费。该工作人员说,乘客在公交站台可通过扫码来注册绑定熊猫巴士的支付宝或微信,绑定成功后,上车扣费只需“刷手”。

在熊猫巴士驾驶区,设置有一块可触摸的显示屏,显示屏有两大明显的功能区,分别是手动驾驶和自动驾驶。通过触屏,熊猫巴士就可以在两种驾驶模式之间来回切换。

熊猫巴士中前方乘客区的一块大屏也很特别,乘客可以通过和它对话来获取路线、拥挤程度、目的地等交通方面的信息。“其实,这还是一个‘语音交互平台’。”

离熊猫巴士不远处,天津艾康尼克展出的一辆纯电动全互联无人驾驶概念车,参观者直呼不可思议——车上完全没有方向盘。“汽车通过摄像头捕捉测量周围的数据再传输到主控芯片上,由其运算并发出指令,驾驶者只需要坐在驾驶室内通过LED屏输入目的地地址,就可自动驶达。”现场工作人员介绍。

从概念提出到应用落地,从破解技术瓶颈到探讨政策法规,以往只能在科幻大片里看到的自动驾驶,如今在现实生活中向我们疾驰而来。

据了解,目前,我国有的城市已有智能公交车投入运营。也有很多城市如北京、上海、杭州、深圳、广州等地相继开放了道路实测,启用封闭测试场的地方则更多。

不仅如此,在展览现场,无人驾驶清扫车“蜗小白”、无人驾驶物流车“蜗必达”……都向参观者展示着人工智能对传统驾驶行为带来的变化。

智慧交通让出行便捷无忧

AI+不仅改变着传统的驾驶行为,也给整个交通领域带来了颠覆性改变。

5月17日上午,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的国际智慧城市创新发展论坛上,“华为天津城市智能体”正式上线。

作为该智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华为将与中新天津生态城开展密切合作,在绿波通行、信号灯优化配时等方面,探索建立智慧交通领域的“智能化指挥体系”。

在城市里驾车出行,你肯定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尽管已经变了绿灯,但由于前方车辆仍然堵在路口,自己还是没办法通过;明明前方道路没有车,可还是要等一个红灯……

“对城市交通而言,每个路口的红绿灯都像一个阀门,它们各自的开闭合时间、次序、协调度,往往会影响整个区域的通行效率。”在天津通卡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位前,一位长期从事智慧交通研发工作的技术人员说,“目前,城市里使用的红绿灯都是固定配时,虽对车流控制起到很好的作用,但这种不论交通流量如何,都需要‘车看灯,读秒数通行’的现状,正在改变。”

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记者参观了中新天津生态城的智慧交通建设情况。

在中新天津生态城,首批“智能”交通信号灯已正式投入运行。“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的协同支持下,这些信号灯变身成了能自主学习的‘智能体’。”据介绍,这些信号灯通过感知交通流量和排队长度,能依据即时交通状况对信号灯进行调整和调度,做到了“灯看车,按车数放行”。

据介绍,今年5月5日,中新天津生态城与华为云合作启动实施了“TrafficGo”项目。在对生态城最近半年的交通数据进行综合分析的基础上,该项目通过人工智能算法选取了临近彩虹桥的8个关键路口作为首批试点。

在试点路口,人工智能给人们出行带来的变化让人惊叹:一旦发现关键路口的交通流量突然增加,人工智能就会根据采集到的即时交通数据,相应优化配时时长,每次变灯时,通过路口的车流量即可相应增加,确保道路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道路“吞吐量”。针对车流高峰期主干道路经常出现“溢出”现象(排队的机动车长度>道路长度),导致路口通行秩序受阻的情况,人工智能能够通过准确感知各路段的排队长度和拥堵状态,实时调整配时方案。

在此基础上,对于一些进出生态城的重要交叉路口而言,该项目也能够通过及时、准确感知主路和支路的车辆排队长度,快速预测未来流量,并实时调整配时方案,协调支线车辆有序汇入干线,避免不同方向来车在路口抢道、加塞造成通行效率降低。

“根据统计,生态城首批信号灯试点启动首周,早高峰时段的车辆排队溢出次数就比以往减少60%。特别是此前在早上8点左右出现的交通‘峰值’被分散到前后时段,极度拥堵的状况相应减少。”讲解人员说,随着试点路口信号灯自动配时系统的不断完善,生态城有望在全域范围内逐步推广。

为改变当下城市交通需求与资源供需矛盾尖锐、交通系统运行低效的现状,我国不少地方开始借助AI、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等技术,建设智慧交通系统。

那怎么判定交通达到了智慧的程度呢?腾讯交通云总经理冯宇彦曾在以前举办的一次峰会上表示,主要有5个指标:全面的感知、智能的分析、能够预测预警、能够进行快速的响应、能够进行多部门之间的协同决策。只有这些指标都做到了,就可以真正实现智能化的交通组织与管控,有效提升交通运行能力。

AI+未来交通尚需时日

未来城市交通的解决方案是什么样子?

“我认为应该是所有体系都相互连接,高铁、公路、乘客服务中心等,把所有的数据汇聚在一起,统一面向所有人提供数字化服务。”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上,西门子交通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莫德做了精彩报告,他说,要实现智慧交通,不仅是采集数据、传输数据和分析数据,还需要打造出算法。

目前,人工智能与交通深度融合有了一定进展,但尚待突破的问题和难点还有很多。就拿人工智能在交通领域应用的核心场景——无人驾驶来说,这实际上是一个涉及城市整体交通运营的综合性问题,包括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规划、智能控制等多个领域,要在这些相关领域都取得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即便如此,在第三届世界智能大会期间,围绕着未来汽车智能化、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等,行业大咖们还是给大家展开了一场AI+未来交通的头脑风暴。

“汽车将会进入一个全新的智能时代,不再只是简单的代步工具。就像手机,到了智能机的手机时代,打电话只是占了使用率的1%或者2%,98%都是用于干别的事情。”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在主旨演讲中表示,如果说,汽车变革的上半场是电动车,那下半场就是智能化。汽车智能化变革将加速智慧城市的建设,让汽车真正实现互联互通,让城市更加智慧。

在意识到汽车智能化的发展趋势后,比亚迪近年来加快了智能网联系统建设步伐,先后开放了341个汽车的传感器,66项控制群,兼容手机生态300个App应用,开发者可以在平台上尽情创新,驾驶者更能享受驾驶的乐趣。

“未来可能没有驾驶员,车企赚钱可能不是靠卖车,而是靠提供服务。”天津艾康尼克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CEO毕福康的这些前沿观点,吸引了很多与会嘉宾的目光。

面对城市大运量交通问题,中国工程院副院长钟志华提出了一种新的汽车交通组织理念,即智慧车列系统。

“就是用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技术,加起来建设一个比较成熟的智慧车列系统的技术平台。”钟志华说,通过移动互联技术实现预约出行,也就是说用户向云端请求,然后系统把同一站点上车和同一站点下车的乘客安排在同一个交通工具里面。

据介绍,这套系统要有智能化的道路系统,主要是人车路的协同,也就是说车要准确地感知在路的某一个具体的精确的位置,同时路也要感知所有车辆的精确位置,使智慧车列最终实现全无人驾驶。

随着交通领域各种各样的创新技术蓬勃发展,我们期待,这些技术汇聚在一起,生产出完全不同的汽车产品以及智能道路的应用,让未来的出行变得更加便捷。 (记者 张淑会)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