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蹲点调研】唐车蹲点手记(下):奋斗,永不言弃的接力

2019-05-25 03:12: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记者 刘禹彤 王育民 张 晶 见习记者 王木者摄制

奋斗,永不言弃的接力

——唐车蹲点手记(下)


唐山地震遗址纪念公园里的残垣断壁,承载着老唐车人抹不去的黑色记忆。

这里,是唐车原铸钢车间。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里保留着唐山大地震发生时的原貌。地震时,厂房处于宏观震中,烈度为11度,3跨厂房除部分中间立柱扭曲、倾斜外,四周墙柱全部倒塌,屋架落地。

翻开《唐山机车车辆厂志》,一个个数字重重砸在我们心头:“99%的生产厂房、98%的生活福利房倒塌。职工震亡1768人,占职工总数的22.7%,职工重伤649人,职工家属震亡8718人,职工全家震亡213户。”

唐车原总装配一厂工会主席邹祥禄是地震幸存者,当时21岁的他刚刚进厂两年。地震发生后,他骑着自行车,穿过一片片废墟,用了3个多小时来到工厂。工厂南门,成了工友们汇聚的中心。他们有的还没有找到亲人,有的甚至没有意识到身上有伤。唐车的重生,是他们生活重新开始的共同希望。

退休多年后的今天,邹祥禄忘不了的,是一块鼓舞人心的木板。

那块木板挂在厂子南门里的一辆客车上,上面用粉笔写着“工厂党委抗震救灾指挥部”。原来,是幸存的几位厂领导早早赶到厂里,紧急成立了党委抗震救灾领导小组。“看见抗震指挥部的牌子,心里就有了主心骨。我当时跟工友们说,工厂还在,咱们有救了!”

擦干眼泪,挺直脊梁。震后两天内,唐车各个基层单位的抗震小组纷纷建立。他们迅速组织人力抢救伤员,同时,搜寻和抢救设备材料,清除废墟,建造简易厂房。邹祥禄说:“我们的想法只有一个,就是要尽快恢复生产。”

“全部家当就是排子车、铁锹和镐,不是人人有份儿,没有工具的就用手。”在厂房废墟里,他们找到了埋压着的东风5型内燃机车,那可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担心锹、镐等工具碰伤了机车,大家像救亲人一样,用双手扒、用肩扛,投入到对这台机车的修复中。没人督促,全凭自觉,一群死里逃生的人,都想证明自己能行。

不到两个月,这台机车就在唐车人手中修复一新。工人们把“抗震”两个大字镶嵌在车头上,寓意着不屈和新生。当年10月,首批修复的3辆客车出厂。到年底,唐车机车客车系统实现全面复产。

此后,在原厂址以北30公里的丰润区,国家投资3.5亿元,建设了占地面积123万平方米的新厂。易地重建,让唐车有了第二次生命。

“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是一代代唐车人薪火相传的精神内核。”海外事业部党总支书记兼副总经理王殿武告诉我们,凭借“中国名片”,如今唐车海外订单不断,产品已走向五大洲24个国家和地区,但他不能忘记的,还是企业最困难时拿下的一张“飞来的海外订单”。

那是2005年年初的一天,时任唐车市场部副部长的王殿武接到一个长途电话,对方自称是一家外贸公司,要订购一批俄罗斯标准的宽轨客车,发往哈萨克斯坦。

“当时他说的订单是152辆,我粗略一算交易额4亿多元人民币。”撂下电话,王殿武当时的心情与其说是“惊喜”,不如说是“惊吓”——这么大的单主动找上门,不会是骗子吧?

当时厂里的情况是,为挤进高铁市场,企业破釜沉舟建了铝合金车间,可千辛万苦研制的铝合金车体“高速样板车”却在第一轮竞标中流标。之后,大家再一次勒紧裤腰带,多方筹措资金,对铝合金车体生产线实施全方位升级改造。

“企业哪儿哪儿都用钱,一万多口人等着吃饭,4个亿的买卖,就是撞大运也得试一次!”抱定这样的决心,王殿武和同事们投入紧张的准备:一边不停地打电话、发传真,了解客户要求;一边协调几个部门做设计、出图纸、选配件,数易产品方案。几个月后,终于拿下了这个大单。

事后,这家外贸公司的经理对王殿武说:“不光你开始以为我是骗子,几乎所有接到我电话的企业都怀疑我是骗子。和你们合作,是因为我看到了你们不惜付出,有一分希望,尽百分之百努力的诚意。”

当年11月底,第一批产品交车,王殿武和押运工人一同启程,将18辆宽轨客车交付哈萨克斯坦用户。

这是一次令王殿武终生难忘的旅程。“一个运送季大约10天时间,为了省钱省时间,我们五六个人没有搭飞机坐火车,而是自带干粮跟着出口车上路。”列车一路驶向西北,一路驶入严冬。进入哈萨克斯坦境内时,当地气温已低至零下30℃,滴水成冰。

“由于车上没电没水,更不能动火,我们带的面包被冻得梆硬,咬一口满嘴冰碴,水壶的水更是冻成了冰坨儿,渴了就用舌头舔一舔。虽然是在车内,大伙儿穿着两三件棉大衣还是冻得脸色发青,四肢僵硬……”事过多年,讲起这段往事,王殿武还是热泪盈眶,几度哽咽。

就这样,152辆客车边生产边交付,分9批运送出口,历时整整一年。

而就在这一年,唐车的命运迎来了绝地逢生的转机。随着60列时速350公里高速动车组制造合同的签订,历经波折的唐车终于敲开了高铁市场的大门,步入一片新天地。

永不言弃,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将可能变成了现实。

唐车的每一次变革,其实都是奋斗精神驱动下的主动求变。奋斗精神,是唐车跑出“中国速度”的源动力。 (记者 李 巍 汤润清)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