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高考考前冲刺专家支招调心态

2019-05-27 19:55: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新闻网5月27日讯(记者侯猛)距离高考还有10天的时间,而这段时间里考生的心态调整至关重要,如何在高考中出色地发挥,考出一个满意的成绩是家长和考生比较关心的问题。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学生生命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国家级心理咨询师刘雅洁,针对考前心态调整问题为考生及家长支招。

图为石家庄市第一中学学生生命发展指导中心主任刘雅洁。本人供图

考前焦虑的五大表现

据刘雅洁介绍,高考前最常见的是考试焦虑现象。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对事物发展不确定性的担忧,比如对考试结果不确定性,担心别人的评价、未来前途等。如果观察发现考生出现以下5种情况,就要帮助他们及时调整心态。

1、过度关注考试成绩,患得患失

太注重结果会降低备考效率,影响学习效果,进而影响考试成绩。过分担心还会产生后续效应,如畏难情绪、厌学心理、逃避心理。

2、缺乏自信

如果考生付出较多的努力但成绩不理想,就容易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与周围同学比较,易发心理不平衡,自怨自艾。

3、情绪不稳定,易激惹

在压力状态下人的心理较平时更加脆弱,心理韧性减弱,对外界刺激的敏感性增加,消极思维增多,容易心浮气躁。

4、学习时注意力涣散、记忆力下降

焦虑情绪明显的学生有时会归因于自己不够努力而拼命学习,不注意休息,造成大脑疲劳,认知功能下降,如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等。

5、人际关系紧张,有孤独感、失落感

因为学习任务繁重,考生的人际交往频率较以往会减少很多,加上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心理上有一定的闭锁性,与人交流有时并不是无话不说,易产生孤独感、失落感。

家长以身作则 当好倾听者

“家长是孩子成长的外因,但不能替代孩子,能给孩子最好的支持首先就是做好自己,生活状态不要有太大的改变。”刘雅洁表示,作为考生家长,还要做好正面榜样,做好倾听者,给予孩子他所需要的支持。把期望变成祝福,因势利导,而不是让孩子活在家长的意志中。在家中营造轻松氛围,注意情感沟通,考前最后几天要帮孩子减压。

如果发现考生考前心理疲劳,如何给孩子加油而不造成心理负担?刘雅洁指出,首先对孩子表示理解,在生活上照顾好孩子,保证考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学习。家长可以发掘考生以往的成功经验,帮他们增加信心。积极与老师沟通,给予及时疏导,必要时应求助专业心理辅导人员。

考前模拟或高考时,成绩不理想这么办

“高考前夕,各类模拟考试繁多,家长要理性看待孩子的成绩,不要只盯着分数,应心平气和地与孩子分析影响成绩的原因。”刘雅洁提醒考生家长,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要越俎代庖,根据孩子的需要给予有效支持,而不是把自己的消极思维和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成为孩子前进的阻力。

高考考试过程中,每个考生有自己相对的优势学科和劣势学科,试题难度也不是自己可控制的。因此,当感觉前面一科没考好时,也许是题目偏难,其他同学可能也会感觉有难度,自己的相对成绩不一定会太差,考生不应太悲观。如果考试时发挥失误,要尽快调整身心状态,学会取舍,在后面的考试时做到静心、专注,把会做的题都做出来,保证得分。

高考中情绪紧张 深呼吸调整心态

高考当天如果紧张到心跳急剧加速,大脑一片空白,这时可以通过做深呼吸训练——深深吸进一口气,屏住一会儿,然后慢慢呼出,心中默念“放松放松”,如此反复几次。另外也可以抬头看看窗外的风景,转移注意,舒展心情。做题时可以反复多读几遍题目,不要着急求快,慢慢进入状态,然后平稳答题。

如果考试时一些熟悉的内容想不起来。首先,不要惊慌,保持镇定,要知道这是由大脑皮层抑制造成的,是暂时的。可以通过深呼吸平静情绪,让大脑更清醒,有助于信息的提取。也可以先做后面的题目,在做题过程中也许会有一些提示。

高考时遇到不会做或者未见过的题目,是很正常的事情,首先要在心理上接受它,不必为此过度紧张。另外要克服畏难情绪,敢于挑战。解决大题难题的有效方法是化整为零,变生疏为熟悉,把问题细化,各个击破,就算不能完全解答,也可把能解答的部分都写到试卷上。

责任编辑:张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