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2019-06-12 05:06: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核心提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统筹城乡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城乡要素流动不顺畅、公共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要充分认识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大意义,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要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一体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推动区域协调发展。2019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要构建新型城乡关系,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了城乡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从顶层设计着手,搭建起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四梁八柱”。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是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的有力抓手,也是破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我们要切实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着力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藩篱,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

以规划一体化促进城乡空间融合

规划一体化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先导和前提。要坚持城乡一体设计、多规合一、功能互补,统筹城乡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能源、生态环境等布局,形成田园乡村与现代城镇交相辉映的城乡发展形态,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张蓝图干到底”。

完善城乡布局形态。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快速发展,跨区域、大尺度优化城乡空间布局成为必然。要以城市群为载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和美丽乡村协调发展的城乡空间格局。发挥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重点培育发展一批现代化都市圈,率先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和引领区。提高中小城市规划建设水平,完善县城综合服务功能,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城镇化。加强以乡镇政府驻地为中心的农民生活圈建设,以镇带村、以村促镇,推动镇村联动发展。围绕承接大中城市功能、培育发展新动能、满足美好生活需求,积极发展定位清晰、功能明确、品质高端的特色小镇。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发挥其多重功能和价值,传承乡村文化,留住乡愁记忆。

强化规划空间管控。县域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载体和基本空间单元,建立城乡一体的空间规划体系关键在县域。要强化县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引导约束作用,加强空间用途管制,确保“三区三线”精准落地,全面推动“多规合一”。按照立足乡土社会、富有地域特色、承载田园乡愁、体现现代文明的思路,完善县域乡村建设规划、镇总体规划、乡和村庄规划实施管理体系,科学确定县域村庄布局和规模,严格框定村庄边界。加强乡村风貌整体管控,注重村镇传统风貌与现代化建设相结合,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名胜古迹保护相结合,保持村镇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民俗特色,防止乡村景观城市化。

以产业链重组再造促进城乡产业融合

产业协同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物质保障。要根据城乡产业发展规律和各自比较优势,增强城乡三次产业、同次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把现代农业、新型工业与现代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实现多重价值,培育多种业态,激发乡村经济发展新动能。

夯实质量农业根基。当前,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要顺应市场需求变化,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加强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与质量提高,稳步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水平,以科技创新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创新农业绿色发展机制,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坚守安全底线,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监督管理流程,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推动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

培育新产业新业态。乡村拥有城市不具备的自然禀赋,其生态涵养、文化传承、休闲康养等重要作用无法取代,要科学利用乡村独特优势,拓展乡村经济发展空间,在对接城市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更高层次产业协同。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现代商贸物流业,面向城市建立产加销一体化服务体系,延伸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贯通供应链,更好满足城市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支持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耕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新业态,探索发展农产品个性化定制服务、会展农业、乡村共享经济等新模式,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多元化、高品位消费需求。

以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促进城乡社会融合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保障。要着眼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着力化解城市内部“二元结构”,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盖,健全全民覆盖、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权益平等化。

推进城乡社会服务一体化。从地域空间看,城乡发展不平衡最突出的是公共服务不平衡,城乡差距大最直观的是基础设施差距大,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欠账多、标准低,必须下大力予以改善。加快构建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标准统一、制度并轨。优先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健全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险制度,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和管护机制,明确各级政府对农村各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职责,划分相关主体管护责任,合理确定城乡基础设施统一管护运行模式,建立有利于农村基础设施长期发挥效益的体制机制。

实现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化。从个体角度看,基本公共服务因户籍身份不同而差距明显,农业转移人口未能享受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务,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产生新的城市内部“二元结构”问题,必须有效予以破解。扎实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有力有序有效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加快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确保进城人口在就业服务、子女教育、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同等权益。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全面落实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奖励支持政策。维护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支持引导他们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增强城市的亲民性、人文性和包容性,让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更好融入城市。

以体制机制创新促进城乡要素融合

体制机制创新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动力所在。要着力消除阻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弊端,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推动人才、土地、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和均衡合理配置,引导各类要素在乡村汇聚,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促进更多要素流向乡村。相比乡村,城市对各类要素更具吸引力,更多要素流向城市,乡村发展“缺人、缺地、缺钱”。要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促进人才、土地、资金等关键要素回流乡村。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村教师、科技人员、医疗卫生人员等专业技术人才素质和水平,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人才投身乡村建设,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扎实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建立公开、公正、规范运行的城乡土地交易平台和公共信息平台,促进城乡土地要素合理有序流动、公平公正交易,让广大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合理价值体现。加大财政支农资金力度,创新农村金融模式,建立健全多元投融资机制,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村,填补农业农村投资洼地。

优化乡村发展环境。农村市场机制不健全,经济主体活跃度不高,难以有效承接要素回流和项目支持,必须全面改善农村发展环境,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行政管理资源下沉基层,严格执行涉农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打造法治化便利化基层营商环境。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等多方面资源,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支撑平台,推动政策、技术、资金等各类要素向乡村创新创业集聚。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作用,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集体经济运行机制,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彭建强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