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热点释疑:近视可以治愈?目前还不能!

2019-06-13 09:25: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通讯员 刘伟英  记 者 张淑会

在很多网站或社交平台上,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近视矫正宣传中使用“康复”“恢复”“近视治愈”“近视克星”等表述,扬言近视可被治愈。

近视到底是怎么回事?通过矫正治疗,真的能被治愈吗?近日,笔者就此采访了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副主任技师翟英。

近视一旦发生,便不可逆

近年来,我国青少年近视率不断攀升,近视低龄化、重度化日益严重。调查显示,到2020年我国5岁以上人口近视率将达51%左右,患病人口将达到7亿,高度近视人口将达4000万到5000万左右。

“良好的视力不是先天获得的。”翟英告诉笔者,6岁之前儿童视力处于发育期,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视力标准。拿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他们看上去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其实视力仅0.01左右,要经过后天不断的刺激和训练,其功能才能逐渐完善,5至6岁视力才能达到正常。

那近视是怎么回事呢?“近视就是眼睛的角膜曲率(角膜弯曲度)和眼轴长度(眼睛前后径的长度)不匹配,其本质可以理解为眼轴长度过度增长。”翟英解释,小孩出生后的眼球较小,和身体其他器官一样,随着生长发育慢慢长大,其角膜曲率在3至5岁时相对稳定,眼轴长度却会随着发育而逐渐延长,如果习惯不良、用眼不当,就有可能造成眼睛发育过快,眼轴超过正常而形成近视。

“近视的发生与发展,是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环境因素占主导地位。”翟英介绍,遗传因素是指父母把近视的致病基因传递给孩子,尤其在高度近视中多见。还有一种是易感基因,孩子遗传了父母的近视基因,出生时不一定是近视,但在外部因素作用下,比一般孩子更容易近视,或近视发生后比一般孩子的近视发展速度更快度数更高。而环境因素主要是指读写姿势不正确、近距离阅读持续时间长、电子产品不合理使用、户外活动减少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近视的发生。

“近视发生年龄越小,将来成为高度近视的可能性越大。”翟英说,到目前为止,近视可以矫正,但不可以被治愈。

近视程度加深与是否戴眼镜无关

“近视矫正是医疗行为,不属于商业范畴。”翟英介绍,家长一旦发现孩子有近视苗头,就应带孩子到正规医疗机构眼科进行专业规范的检查,确诊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个体化矫正。目前,医学界公认的近视矫正方法有三种: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近视手术。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并不愿给孩子配戴眼镜,担心一旦戴上眼镜就摘不掉了,且认为戴眼镜会加深近视程度。对此,翟英解释,儿童青少年近视度数加深的根本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课业负担较重,近距离用眼多、户外活动少等,另一方面是因为在身体发育期间,身高长眼球也有增长的趋势,与是否戴眼镜无关。“临床研究发现,近视后戴眼镜比不戴眼镜近视发展更慢。”

翟英介绍,近视度数和眼轴长度有线性关系,眼轴增长1mm,近视度数大约增加250—300度。随着近视度数的增加,眼轴长度也会不断增长,和小朋友的身高一样都是不可逆的。

除配戴眼镜外,近视手术到底会带来什么改变呢?“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近视手术。”翟英说,一般情况下,近视患者18岁后,近视度数基本稳定,如果经过专业的术前检查和评估,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才可进行近视手术。

“近视手术的原理是在角膜上切削一部分角膜组织形成一个凹透镜,其实质是把眼镜雕刻到角膜上,从而达到视觉清晰的目的。”翟英解释,如果把眼睛比作照相机的话,角膜相当于镜头,眼底视网膜相当于底片,近视手术改变的是镜头,而不是底片。近视人群尤其高度近视人群手术后感到视觉清晰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过度增长的眼轴“正常”了,也不会消除或降低眼病风险,因此这类人群更应提高警惕,进行科学防范,并定期复查眼底,以减少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发生或加重。

据介绍,近视的真正危害在于一旦形成高度近视(600度以上或眼轴长度在26毫米以上),就有可能出现一系列眼部病变,尤其是眼底的病变,发展成为病理性近视,从而导致不同程度的视觉损害,甚至致盲。

“眼明方能心亮,清晰的视觉对少年儿童非常重要。”翟英提醒说,0—6岁是婴幼儿视觉发育的关键期,也是预防近视的黄金期,广大家长一定要重视婴幼儿早期习惯的培养,把预防近视融入儿童素质教育,并落实到日常的行动中。广大儿童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也一定要建立正确的读写姿势,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目”浴阳光,坚持充足的日间户外活动。控制电子产品的使用,避免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同时,要合理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