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云上的河北企业①】这朵云,让安迪模具生产更智能

2019-07-12 09:37: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编者按:“云”是承载各类信息化应用的关键基础设施,能够为企业带来更经济、更灵活、资源更丰富并可无限扩展的信息化服务,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提供平台支撑。上云已成为加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有效路径。

今年2月,河北省安迪模具、新兴铸管、保定维尔三家企业入选工信部企业上云典型案例。近日,记者走进这三家企业,探访这些企业究竟有着怎样的别样风景。

在黄骅市开发区华泽路上,有一家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工厂——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却与众多知名大型玻璃瓶罐生产企业有着长期合作关系,产品出口法国、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和地区。

这家工厂为何如此受青睐?奥秘就隐藏在那一个个终端智能设备之中。

2018年,河北安迪模具有限公司与智能云科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加入iSESOL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了混合云。该平台是以制造装备互联为基础,依托“工业互联+云服务+智能终端”创新模式的工业互联网平台。

作为我国玻璃模具制造行业中屈指可数的专业高端玻璃模具生产厂家之一,这朵云能为安迪模具带来什么?

排产时间从4个小时压缩到半小时

每天8时,加工车间的赵冰冰,在车间的报工终端上输入账户、密码,当日的工作任务就会跳出来,他只需按照任务单进行生产即可。

但企业上云前,情况并不是这样的。上云前,加工车间122名工人每日的工作需要加工部部长和5个小组长从8时排到12时,最先领到任务的工人8时就可以工作,而最后一位得等到12时才能工作。赵冰冰经常得等到10时后才能领到任务,耽误的2小时时间只能通过加班找回,晚上7时、9时下班是常事。跟赵冰冰一起来的伙伴中,有一些忍受不了过长的劳动时间,选择了辞职。

而订单能否按时交付,是加工部部长郭成松最为担心的一件事。

企业上云后,一切都得到了改变。

郭成松说,现在借助云系统,当天的工作前一天就排好了,排产时间也由4个小时压缩到了半个小时。

如今,赵冰冰无须再通过加班完成任务,工友队伍也稳定了。

“交货都提前了!”郭成松笑着说,比如一个25对成模的订单,客户要求12天交付,现在最快10天就可完工。这在过去是不可能的。过去,这个订单生产通常需要15至17天,如果接单,就意味着工人必须加班加点。

同样的工人、同样的设备,为何工期缩短了?

“这就体现了上云的优势了!”郭成松解释,过去排产浪费了不少生产时间,生产环节也主要依赖工人的自主性,很难把控生产进度。

随着设备上云,除了缩短了排产耽误的生产时间,系统还为每台设备科学排产,科学测算每道工序加工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上云后,赵冰冰每日加工的口模由过去的80对提高到了100对,每日的收入也至少增加50元。

过去郭成松每日排产要耗费半日时间,生产管控上就显得力不从心。如今,从排产中解放出来,可将更多精力用于车间管理、质量把关上。

2018年,安迪模具订单同比增长26%,产量增加了30%。

机床出现故障,云平台系统可在第一时间报警

“设备编号031的数控机床液压系统压力不足。”近日,安迪模具设备主管张胜杰在电脑上浏览车间管理系统时,屏幕上突然跳出设备报警信息。

接到报警信息,张胜杰马上派出维修人员赶赴车间查看。20分钟后,故障排除,设备重新启动。

“多亏了云平台系统。”张胜杰说,由于多是一人操作3-6台数控车床或加工中心,过去设备故障主要依赖工人发现,而现在当机床出现故障后,该系统能在第一时间报警,维修人员可通过设备监控快速锁定设备所在地点,并通过报警信息及时找到故障点和故障原因,迅速排障。

在降成本上,这朵云几乎在每个环节都发挥着作用。

在郭成松看来,企业上云让他每日能少用80多页A4纸。以前每日为工人排产至少需要100页纸,随着云系统自动排产,用纸骤降到十几页。仅郭成松一人,每年就能少用近3万页纸。

在生产部经理刘晓阳看来,过去3名统计人员都忙不过来,现在云平台能自动收集数据、统计数据,可直接减少统计岗位2人。

而安迪模具总经理张桂显更关心的是,产能饱和度究竟是多少。

过去,如果工人齐全、设备也全开,产能还是跟不上,他们就通过购买新设备来解决。前些年,平均每年购置设备的费用达1300万元。2018年上云后,通过系统分析,张桂显发现,提高产能并不只有购买设备这一条路。

他指着屏幕说,通过云平台,设备运行时间、空闲时间、停机时间等都能实时获取,通过数据的进一步分析,就可得知设备的有效利用率。

从模糊不清到一目了然,如今借助云平台的科学分析,辅以合理排产等,设备有效利用率从68%提升至90%,增加产能20%。

产品一次合格率从60%提升到90%以上

“产品一次合格率从60%提升到90%以上,返工率明显下降。”这是安迪模具质检员王德振对企业上云的直观感受。

这朵云,能有这么大的魔力?工艺部部长孙召亮深以为然。

孙召亮说,工人是计件定薪,为了追求速度,一些工人就在机床上动手脚,擅自调整生产参数,数量上来了,但质量下降了,产品一次合格率低至60%,影响了订单的及时交付。而一些工人却将产品不合格的责任推到工艺部身上:工艺部提供的生产参数有问题。

苦于没有证据,背了“黑锅”的工艺部往往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孙召亮无奈地说,本应工艺指导生产,却硬生生变成生产指导工艺。

上云后,通过收集上来的数据,工艺部可对设备运行实时监控,实时掌握设备参数变化。有了数据支撑,工艺部不再背“黑锅”了。

孙召亮随手拿了个啤酒瓶说,一些酒瓶上会有突出的小点点,看起来粗糙不精致,其实是工艺没执行到位。

在酒瓶模具制造过程中,有个为模具电加工打排气孔的工序。工人为了增加工作量,擅自调整参数,将打排气孔的机器速度调快,结果将排气孔打大了。下游客户在使用模具生产制造酒瓶时,成品就会留下突出的小点,影响产品的美观度。

安迪模具借助云平台,工艺得到严格执行,打排气孔的精密度大大提升,产品更加精致、美观。如今,该公司的啤酒瓶模具大受市场欢迎,竞争力增强,售价上浮6%。

再如成初模,随着企业上云,成品合格率由94%提升到了96%。“可别小看这2个百分点,每月成初模产量就比之前增加了80个,月销售额增加10万元,一年增加120万元!”张桂显说。

“上云后,设备‘长’了眼睛,对工人的约束更强了,工艺标准得到严格执行,产品品质有了提升。去年企业销售额8600万元,同比增长24.65%。”张桂显对企业上云带来的好处非常满意。(记者米彦泽)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