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论坛】永远帮老百姓“播种收获”

2019-07-14 06:08:5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永远帮老百姓“播种收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系列谈之五

播种的季节,下地拉耧帮百姓播种;收获的季节,挥舞镰刀帮群众收割……

70年前,在西柏坡,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一边指挥著名的三大战役,一边牵挂着当地百姓的生产生活,留下了一个个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感人故事。一位名叫阎如魁的农民曾感叹:“毛主席在俺村,中央机关的同志们热情地为俺贫下中农做好事。管理员(工作人员)一看见老百姓推碾、扬场,就牵着机关的牲口来帮忙。老百姓收庄稼,毛主席号召帮助群众,抢秋夺夏,夏天帮助割麦,秋天帮助收稻。有担的,有背的,往老百姓的场上送,干得可欢了。”这段话,至今依然留存在西柏坡纪念馆档案资料中。

太行巍巍、滹沱滔滔,时光流转、岁月变迁。90多年来,我们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但与人民群众风雨同舟、血脉相连的感情始终未变。无论是革命时期还是建设、改革时期,“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永远和老百姓一起“播种希望”“收获幸福”,都是我们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支持、拥戴的重要原因。

“夫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与群众本就是一家人。毛泽东同志曾讲,“看一个青年是不是革命的,拿什么做标准呢?拿什么去辨别他呢?只有一个标准,这就是看他愿意不愿意、并且实行不实行和广大的工农群众结合在一块”。实践也早已证明,一个干部只有把群众当亲人,和群众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群众才真心把你当亲人;一个政党只有与群众站在一起、打成一片,才能凝聚无穷力量,成就伟大事业。

永远帮老百姓“播种收获”,是一种情感、一种态度。脱下皮鞋、换上布鞋,和老百姓在一个锅里搅勺子,坐在一条板凳上拉家常,这样的干部,群众一定会为他竖大拇指。坐着小汽车、端着官架子、操着老爷腔,来时皮鞋锃亮、去时一尘不染,这样的干部,群众避之唯恐不及,更别提跟他掏心窝子。“当官不是永久的职业,永久的职业是好好地为老百姓。”杨善洲下乡时之所以脚穿茅草鞋、头戴竹叶帽,一身泥巴一身土,是因当地百姓还在“穿草鞋”,还不富裕。群众爱这位“草鞋书记”,爱的是他的朴实无华,更是他心里时刻装着百姓冷暖、始终和群众在一起的情怀。

永远帮老百姓“播种收获”,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心系群众,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己的事,说的话才有人听,讲的理才有人信,办的事才有人服;和群众春天一起播种,秋天一起收获,才能对他们的诉求铭记在心、对实际情况了然于胸,才能更好为群众解难题、谋幸福。抗日战争时期,看到涉县百姓因为田地干旱而食不果腹,尽管战事不断,刘伯承、邓小平依然带领129师将士和涉县百姓,克服资金、技术、设备短缺等困难,修了一条全长30多里的水渠,让数千亩旱地变成了良田。“水流南山头,吃饭不发愁。没有八路军,这水怎能流?”时至今日,在涉县广为流传的这首歌谣,依然向人们讲述着刘邓和战士们、乡亲们一起抬石垒堰修水渠的故事,依然诉说着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巨大感召力。

“干部能够搬石头,群众就能搬山头;干部能流一身汗,群众的汗水汇成河。”今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每一位共产党人仍然必须用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的高度自觉,诠释、彰显初心和使命;依然必须用永远帮老百姓“播种收获”的实际行动,激发、凝聚起攻坚克难、奋勇前行的磅礴力量。(张博)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