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流量红利结束,造车新势力还能玩多久

2019-08-08 09:45: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第一批车主刚提车,品牌就上市了一款续航多出100多公里、售价更便宜的新车。7月,小鹏汽车发布新款G3引发老车主维权。6月,蔚来宣布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这也是造车新势力首例召回事件。

以蔚来、小鹏为代表的造车新势力(国内非传统汽车制造企业如互联网、房地产等进入新能源汽车市场,被称为造车新势力)2014年陆续进入大众视野。如今,其热度依旧不减。

业界普遍认为,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2019年则是关乎造车新势力生死存亡的大年。除个体事件带来的信任危机,补贴政策加速退坡给造车新势力裹上了一层寒衣,资本遇冷则加重造车新势力对生存后援的不确定性带来的焦虑感。

“造车新势力前期订单大多是粉丝带来的,品牌创立之初的新鲜感、创始人的个人魅力已难以继续支撑销量,后期如何真正打开市场是一大挑战。”十余年汽车行业媒体人朱强说。

成长危机

近来,多个造车新势力正迎来“成长危机”。

最近比较热闹的当属小鹏汽车维权事件。“前段时间我们一直在处理此事,涉及河北车主也有不少。”河北省新能源汽车行业协会信息中心李冬说。7月10日,小鹏汽车推出2020款小鹏G3车型,与2019款相比,续航提升100多公里,价格却相差不大甚至更便宜,从而引发车主不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公开道歉,并表示老车主3年内再购买新车享受1万元尾款抵扣。但事态并未因此平息,反而愈演愈烈。最后小鹏不得不推出商城积分补偿,承诺置换时回收旧车等补救措施。

在产品节奏和营销策略把控上欠考虑,让小鹏汽车在消费者心中形象大跌。

蔚来汽车也麻烦不断,先后在上海、西安等地发生自燃事故,6月宣布召回4803辆ES8电动汽车。“电动车自燃是一个概率事件,传统车的自燃情况从数量和比例来讲都比电动车要高得多。”尽管蔚来董事长李斌如此回应自燃事件,但无法回避车辆的质量弊端。

更严重的是资金链困境。与传统车企业不同,造车新势力要依赖资本才能活下去。长江汽车、奇点汽车和绿驰汽车都被曝大面积欠薪,并且拖欠供应商货款。原定于2018年底量产并小规模交付的奇点iS6,至今未交付上市。此外,游侠以及帝亚一维等造车新势力们,在业内也已经许久没有声音,新特汽车位于贵阳的工厂项目也已暂停建设等。

在朱强看来,以互联网跨界思维进军汽车行业,对这些新势力车企来说本来就是一场“豪赌”,“无造车经验、无生产工厂、无造车资质,虽然有小部分造车新势力通过资本运作实现了‘借壳造车’,但真正做到批量交车是一个难以逾越的硬性指标。”

洗牌开启

今年以来,“造车新势力的日子不好过了”的声音一直不断。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甚至用“凛冬将至”来形容当下造车新势力的真实处境。

在造车新势力的“生死年”已有企业开始掉队。长江汽车多地工厂被曝停产,手握生产资质却一直不能将产品推向市场;拜腾在经历掌门人毕福康出走后元气大伤,正面临资金短板和债务问题。

“前有传统燃油车的步步紧逼,后有传统新能源车企的大军压境,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先活下来才是头等大事。”朱强说。

随着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产业越来越密集,对于技术和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已经在造车业沉淀多年的传统车企优势逐渐显现。据了解,一辆新能源汽车大概由16000-20000个零件构成,而核心供应商就需要700-1000个。和传统的新能源车企相比,目前造车新势力还普遍缺乏完整的供应链和服务体系。

虽然在开发新车速度上,造车新势力比传统车型要快很多。但是由于缺乏资金以及产业链支持,且急于将产品投入市场,让造车新势力陷入技术不完备、产品性能差、消费者不满意的窘境。未来,能够存活下来的造车新势力屈指可数。

据不完全统计,造车新势力超过500家。但截至目前,实现量产的造车新企包括蔚来、威马、小鹏、合众、新特、云度、前途、电咖、零跑、汉腾、国金、国能共12家。其中,蔚来、威马、小鹏形成“三足鼎立”局面,累计交付量分别都超过万辆。绝大多数品牌仍停在“PPT”阶段,量产交付遥遥无期。

“留给造车新势力的窗口期很短了,多种因素都在挤压他们的生存空间。”李冬说。在经过品牌初期粉丝消化期后,造车新势力的新车销售和交付又重新归零,已经实现量产的造车新势力要从造车阶段迈向销售环节,真正进入市场竞争层面,产业大洗牌已经开启。

回归产品

“以上海车展为例,传统车企长城、广汽、吉利等纯电动车型纷纷亮相,可以看出新能源战略已被推向了新的高度。如何撕开口子,吸引消费者掏钱买车,这是造车新势力的一大难题。”朱强说。

显然,对于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来说,品牌创立之初的新鲜感、创始人的个人魅力等,已难以继续支撑销量。记者注意到,造车新势力将短期内快速拉动需求的新渠道瞄向出行领域。

6月27日,新特汽车正式发布旗下出行品牌“新电出行”。新特CEO先越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做出行的“核心目的是服务汽车销售”,“提供汽车产品”。回顾今年上半年,小鹏、威马、合众、云度等造车新企在出行领域的布局也在加速。

尽管各家造车新企布局出行领域的模式不尽相同,但背后的商业逻辑类似。多元化布局无外乎扩大知名度,提供销量,持续“创新能力”,不在资本眼中落后。但进入商业模式不成熟,竞争也异常严峻的出行市场,是否适合造车新势力现阶段蜂拥而上有待商榷。

“造车新势力若想在车市寒冬的夹缝中求生存,不光要商业模式革新、渠道多样化,更重要的是回归产品。”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回归产品本身毋庸置疑是一个新品牌能否打开市场立足的思维“硬核”。对威马、蔚来、小鹏们来说,不能总在造车新势力的圈子里“自娱自乐”,真正的对手不只有新造车,还有实力雄厚的传统车企。可靠性、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才是保障它们活下去的根本。(记者任国省)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