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风雅颂的乡野呈现——评姜淑梅《拍手为歌》

2019-08-16 10:37: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来自黑龙江的姜淑梅是个奇人。她大半辈子都是文盲,直到花甲之年才开始跟着电视上的戏曲节目识字。识字多了,姜淑梅便有了拿起笔记录曾经生活的冲动,并已出版《乱时候,穷时候》《苦菜花,甘蔗芽》《俺男人》《长脖子女人》等作品。对于往事,姜淑梅有一种超脱的态度。譬如她在《洗衣裳》中写道:“俺十来岁自己洗衣裳,天暖和的时候去坑边。坑边有石头,把衣裳放水里泡泡,捞出来放石头上用棒槌捶打。那时候都没钱买肥皂,捶捶,揉揉,啥时候再揉也是清水了,就干净了。在坑边洗衣裳快,坑大,水清,不用换水。”仅仅百字左右,姜淑梅就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农家少女浣衣图。

这样的文字干净利落,宛如老人在身边拉家常,跟我们平常所见的那些精雕细琢的文字完全不一样。姜淑梅不仅喜欢用文字记录往事,还在80岁时学起了画画,其画作跟文字类似,充满了朴拙天真的气息,让人耳目一新。譬如她在《洗衣裳》的同名画作中,就把画面分成了三部分:中间是大水坑,里面有十来只嬉戏的鸭子,还有几个人在游泳;画面下方是三个女人在洗衣服,有揉搓的,有棒捶的,有清洗的,动作神态均不相同;画面上方是天空,有桃树,还有燕子。这样的画作配上文字,完全就是一幅清新的乡村画。

除了写作、画画,姜淑梅还喜欢收集鲁西南地区的民谣,她称之为“上货”,每次遇到同龄人,姜淑梅都要缠着别人给她提供“新货”,然后一笔一画地记下来。这些民谣即当地人口中的“小唱”,曾经是乡间孩子们玩耍、情人们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是农人在天地与四季间随口吟唱的歌谣,如今已慢慢被遗忘。姜淑梅不自知的像三千年前的采诗官一样,去民间搜集诗歌,这些搜集来的“小唱”如《诗经》,有言志的传统、比兴的手法,比如《小媳妇跳河》的第一句话,不直接说谁家的闺女长大了应该嫁人了,而是说“小葡萄一嘟噜,十八的闺女当媳妇”,“小葡萄一嘟噜”说明葡萄成熟了,这就是类比,又生动又具体。

《拍手为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便是姜淑梅收集整理的一部鲁西南老民谣集,也是她的第一本画集。全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老民谣,收录了童谣、情歌杂唱、风俗和劝导等一百余首小唱和五十余幅手绘画,承载了作者消逝的童年游戏与乡间生活,留下一幅百年间逐渐远去的乡村图景。第二部分为老故事,收录了姜淑梅最新创作的《一辈子没吃过一顿饱饭》等四十七篇民间故事。一如她往常的写作风格,这些故事的笔墨仍然简洁、冷静,却包含直击人心的力量。可以说,《拍手为歌》里的老民谣和老故事都是民间的人讲述普通人的故事,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民间文学。

那时候,鲁西南的孩子、女人和男人都喜欢说小唱,尤其是小孩子,谁要是去亲戚家串门,新学了几个小唱,回来赶紧教给大家,这样就越会越多。姜淑梅从小就喜欢这种韵律和节奏感都很强的小唱,大家在一起玩时也经常说小唱。这本书里的小唱,有一半都是姜淑梅当初会说的。它们记录了鲁西南地区百余年的历史和生产、生活、游戏、婚嫁、习俗的发展变化。有些游戏、习俗和年节的各种仪式,现在已经没有了,会说小唱的人也越来越少了,姜淑梅觉得自己有责任将这些小唱收集起来,让后代有所了解,从而知道他们的先辈是如何在这片土地上生存和歌唱的。(邓勤)

责任编辑:魏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