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问初心 看担当】郝玉霞:施家营“当家的女人”

2019-08-19 06:24: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施家营“当家的女人”

——记全省“千名好支书”、怀来县鸡鸣驿乡施家营村党支部书记郝玉霞

日前,郝玉霞(左)和村民一起在张杂谷谷种地里查看谷种的长势。  记者李艳红摄

郝玉霞不是一个泼辣的女子,说话慢条斯理,语气温和,脸上总是挂着朴实的笑容。她也很爱美,有机会也穿上高跟鞋,着装朴素得体,展示出女性“当家人”的美丽与坚韧。

怀来县鸡鸣驿乡施家营村四面环山,400多户的小村庄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山脚下的河滩地里,种满了大片的张杂谷、玉米,黄澄澄、绿油油的。

走进村里,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水泥路面通往全村,排水沟、石头护坡等基础设施完善;村民的庭院里各色鲜花盛开着,蔬菜架上爬满沉甸甸的西红柿、黄瓜、茄子……

安居乐业的施家营村民们清楚,今天的这一切和他们的“当家人”郝玉霞分不开。

临危受命 白手起家

郝玉霞是土生土长的施家营村人,早年因家里拿不出7000元学费,成绩优秀的她不得不放弃读师范的机会,在村里当了10年的代课教师,2003年进入村委会任妇联主任。

2005年,村党支部原书记被免职,物色人选时,全村的党员都看上了干事稳重的郝玉霞。

“当时孩子才3岁,我刚刚30岁,家里人都反对。”

但面对全村党员代表的联名举荐,郝玉霞觉得不能辜负大家的期望和信任,硬着头皮担起了重任。

刚刚上任的郝玉霞面对的是一个烂摊子,村集体的账上趴着十几万元的外债,没有一分钱现金。“供电所来要电费了,是我自己从家里拿出600块钱交上的。”郝玉霞回忆。

“我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深知乡亲们的辛苦,所以一上来就想为大家做些事。再难也要上。”上任不久,看到村里的机井年代太久了,村民天天半夜起来排队浇地,郝玉霞就开始张罗为村里打机井。跑乡里、县里,从上头争取一部分资金,又自筹一部分,连着五年的时间,施家营村先后打了5眼机井,并建设了配套设施。

“现在好了,啥时想浇啥时浇。”67岁的村民代喜说,担心因水泵出现故障影响村民浇地,郝玉霞还给每眼机井都配了一台备用水泵。

看到村里祖祖辈辈都以种植玉米为主,收入低,了解到种植张杂谷谷种效益非常好,2007年,郝玉霞开始将张杂谷谷种种植引进到施家营村。

如今,施家营村张杂谷谷种种植面积达到800多亩,成为张杂谷谷种重要的种植基地,也成为全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多方筹资 建设家园

外表看起来普普通通的施家营村,走进内里就能发现它的不普通。村子里没有一个卫生死角,更没有普通农村随处堆放的柴草和牛羊粪便。村里有固定的垃圾堆放点,有建设好的污水排放沟渠,村内村外,所有的路面全部实施了硬化,整个村子看上去井然有序。

“你们村里搞这么多建设,投资可大了吧?”一次,有来村里参观的人好奇地问郝玉霞。郝玉霞笑着告诉对方,没有人专门给投资,全都是四处筹资建起来的。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是,没钱却没有难倒郝玉霞这位“巧妇”。

“村里的路原来都是泥坑,啥时候出去都是一脚的泥、土。路两边长的草把路都盖完了。”

2006年,上任不到一年,郝玉霞开始想办法修路。没有钱,只能去“化缘”。郝玉霞一趟趟往外跑,跟包村单位、对口部门联系,通过各种渠道,陆陆续续要来一些水泥、沙子、石子等物料。

“有了物料,雇施工队也得花钱。”为了尽快把路修起来,郝玉霞召开村民大会,倡议大家自筹资金修路。

“我们把村里的路划成几个片区,几户村民一个片区。一户300块钱,一片村民们的钱都收齐了就动工。”郝玉霞说,村民们都渴望村里修路,大家见别的片修好了,也都积极起来。

就这样,筹够一个片区的资金,就修一片。又筹够了一些水泥沙子,就再修一片。再后来,郝玉霞又为村里积极争取到一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就这样,化整为零,直到2012年,施家营全村的基础设施终于全面完工。

不仅仅是村里的路面全部硬化了,细心的郝玉霞看到村民下地干活路太难走,在怀来县官厅水库库区办的支援下,又修建了三条田间路。

“看见大家伙儿出来进去能穿着体面的衣服,有小车的人能把车开到家门口,我就觉得当初再难也值了!”郝玉霞说。

顾了大家 舍了小家

从2005年上任,郝玉霞在村党支部书记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4年,连续五届高票甚至是全票当选。在村民们眼里,郝玉霞这个家“当得好”。

但是,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郝玉霞自己的小家却管得太少。

由于没法照顾年幼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郝玉霞就把孩子放在了县城的私人全托班,一住就是六年。

“每次送孩子,走的时候他都拽着我的衣服哭着不撒手……”虽然已经过去多年,但作为母亲的郝玉霞说起这些依然忍不住掉眼泪。

对于爱人,她就管得更少,在村里最忙的那些年,没时间给爱人做饭,就买上几箱方便面放在家里。

但这都没有办法,她说,“你总得舍一头”。

对于到村里任职,最初几年,全家人都持反对态度。每到选举的时候,全村的老百姓都来投票,唯独郝玉霞的公婆和爱人不来。如今,十几年过来,施家营村发生的变化也在逐渐影响她家人的态度。“现在他们也经常给我提一些建议,村里这儿该修了,那儿应该怎么弄的。”郝玉霞说。

采访中,回顾十几年村干部的任职经历,郝玉霞有很多感慨。她说,当时刚上来的时候,工作一筹莫展,甚至提出过辞职,但最后都坚持了下来。现在回头想一想,能支撑自己走到今天,不是别的,就是村民们对你的期望和信任,还有身为施家营村“当家人”的一份使命感。为大家做成一些事,内心无比满足,充满成就感。

十几年过去了,施家营村的变化有目共睹。村里两层楼的活动中心刚刚落成不久,村口气派的大牌坊刚完工,到处是新气象。郝玉霞说,现在村集体账上每年都有二三十万元的收入,日子好过多了。这不,这位“当家人”又在谋划着利用村里闲置的老房子搞些民宿旅游呢。(记者李艳红)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