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仰望星空

2019-08-30 06:49: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李大钊雕像

唐山李大钊公园,有一座李大钊的雕像。他的眼睛望着远方,穿透一切。他高洁的眼神像星辰升起。在他深情的注视中,中国共产党人奋发拼搏。如今,中国腾飞了,在世界上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震撼。

李大钊纪念馆

1

那是山一样的高度

1997年8月16日建成的李大钊纪念馆,坐落在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新城区大钊路,建筑面积4680平方米。院子中矗立着八根功绩柱,象征着李大钊不屈的精神。主体建筑是一座多功能综合性的三层大楼。除主展厅外,其他建有书画厅、电教厅、人工湖、凉亭、纪念广场。主展厅是李大钊主要革命活动展示,“三十八级台阶”寓意李大钊走过的三十八年生命历程。

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李大钊的汉白玉立像,立像背后是中共中央为李大钊撰写的碑文,对他伟大一生的肯定和礼赞。

我和李大钊可以说是同乡。他的家乡在乐亭,我的家乡在丰南,同是燕山子孙。这样,我就有了很多机会到李大钊纪念馆凭吊,参观李大钊生平事迹展览。那一张张珍贵的图片加深了我对先驱者的认识,让我穿透历史的烟尘与他对话。透过夜色,我隐约看见远方的一片灯火。

李大钊同志1889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唐山市乐亭县。他尚在母亲腹中时,父亲李任荣就因患肺病逝世;刚过周岁,母亲周氏又因感伤过度而病逝。李大钊“在襁褓中即失怙恃,既无兄弟,又鲜姊妹,为一垂老之祖父教养成人”。其祖父李如珍,平时管教甚严,不准他外出去看赌博,更不许他骂人、打架,否则就要他接受大热天上房顶举着沉重的木叉翻麻等处罚。严格的家教,对李大钊的成长影响很深。

那时,帝国主义列强加紧侵略,封建统治日趋腐朽,中国正处在深重灾难之中,国家和民族濒于危亡的边缘。先驱者的思想,渐渐在中国土地上生根。李大钊的精神是丰富的,忧患的。辛亥革命爆发、新文化运动涌起,特别是五四运动,让中国社会曙光初现。李大钊积极投身新文化运动,宣传民主、科学精神,抨击旧礼教、旧道德,向封建顽固势力展开猛烈斗争。他和战友们改造旧中国的决心和激情,有力激发了当时中国青年的蓬勃朝气和进取精神。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拥有敏锐眼光的李大钊深刻认识到,这场革命将对20世纪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划时代的影响,他从中看到了中华民族争取独立和中国人民求得解放的希望,从而促使他毅然决然地走上了一条救国救民的光明道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李大钊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作出至关重要的贡献。

革命先驱者高擎火种,点燃了新的希望,漫长的时光,一点一点,专注于拯救,积累出一座心灵的高山。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李大钊同志代表党中央指导北方地区党的工作,在北方广大地区领导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组织。1922年8月到1924年初,他受党的委托,几次往返于北京、上海、广州之间,同孙中山先生商谈国共合作,为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作出了重大贡献。他领导中共北方党组织发动群众,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军阀斗争,猛烈冲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和北洋军阀统治。前路上的风暴,阴云密布,不能躲避。

那些闪耀炫目的讯息,终于传达到我的心里。那是山一样的高度,我们仰视李大钊的爱国主义精神。青年时代,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表现出一颗强烈的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当日本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时,他大声疾呼中国人民用卧薪尝胆的精神进行抗争。他因参加反日斗争而被当时就读的学校除名,但他毫不后悔,反而倍觉骄傲,他把自己的学识与拯救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北京李大钊故居

2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这是李大钊书写的一副著名对联。这副对联,是他光辉一生的真实写照,体现着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品格。他作风质朴,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他坚持真理,待人宽厚,正如后人所赞誉的,“没有宗派气,内外从如云”。堪为后人典范。

我曾多次到李大钊故居和纪念馆,渴望珍藏那些宝贵的记忆。

李大钊故居有两处,一处位于北京市。从1920年春至1924年1月,李大钊一家在石驸马大街后宅35号(今西城区文华胡同24号)北院居住将近四年,这是他在故乡之外与家人生活时间最长的一处居所。李大钊生前非常喜欢这处住宅,这里是他与妻子儿女生活在一起最快乐、最开心的地方。另一处故居在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故居坐北朝南,呈长方形,分前院、中院和后院,是一座典型的冀东农村庄户的格局。李大钊同志就出生于此院的东厢房北屋。南面的两间,摆放着当年李大钊祖母和母亲使用过的织布机一架。东面三间是李大钊同志长期居住过的屋子。

我仿佛看到先生穿着一件褪了色的布袍子,天天步行到学校教学,拿出每月120元工资的一多半帮助困难学生,后来又用三分之二作为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先生赴张家口领导内蒙古工农兵大同盟成立,冯玉祥当时派人去找他,发现他在工人宿舍里,和许多人一同睡在只铺了一层干草的地上。“三·一八”惨案现场,李大钊率领群众游行队伍走在最前面,在自己头部和双手都负伤后,仍然坚定地掩护群众撤退,充分彰显了作为一位革命先驱所应有的骨气和胆魄。

我是一位作家,除了关注李大钊的革命精神,自然就是他的文化精神和不朽品位了。历史告诉我,李大钊是我国最早的新诗处女地的拓荒者之一。他的新诗创作始于中国新诗的幼年时期。本来他十分熟稔于旧体诗的创作,但改弦易辙,创作新诗,决不是附会“时髦”,而是旨在为新诗的发轫呐喊助威。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逐步实现了世界观的转变,对文艺的“伟大之功能事业”的认识更深入一步。1919年12月,他在《什么是新文学》中强调,文学要以“宏深的思想、学理,坚信的主义,优美的文艺”作为发展的“根基”。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文学创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同时也要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这和几代中共领导人大力倡导的文艺思想是相一致的,说明李大钊早期就具备了领导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潜质和可贵造诣。今天,我们一批批作家正深入火热的生活,体验日新月异的时代变迁,深情注目改革开放的中国如何一步步走向世界之巅。我对“新文学”思想精髓感同身受,并获益匪浅。

在新文学发展史上,李大钊率先提出了思想内容与艺术形式统一的原则。在《劳动教育问题》中还提出了用“通俗的文学”代替“古典的文学”的文学革命的口号,对当时的新诗运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李大钊的新诗实践了他的文学革命主张,提供了借诗歌言革命之志的范例,反映了新兴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根本愿望,给诗坛带来了刚健清新的气息。像其他的新诗倡导者的作品一样,复活了诗歌的生命,对中国的诗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919年,李大钊同志借参与编辑《新青年》之便,猛烈抨击封建文化,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这使得军阀政府十分恼怒。他们唆使一批反动势力,对《新青年》群起而攻之,为其罗织“非圣无法”的罪名,欲置之死地而后快。在反动军阀恫吓、攻击面前,李大钊并没有消沉、委顿,除了执笔为文,还挥毫赋诗,抒发胸臆。《山中即景》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写成的。当时,艰虞万难横于眼前,即使是在战斗间隙赏游山景时,也难免流露出笼罩心头的情绪。在李大钊看来,白云茫茫,渺无涯际,青山被遮,人难辨向。但是,白云终究会飘逝而散,巍巍的青山依然挺立。李大钊同志用“白云”和“青山”分别喻指反动势力和革命力量,并且高瞻远瞩,大胆推断出:反动势力的猖狂,只是暂时的现象,革命力量必然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写于1919年的《山峰》,也是基于同样的立意和构思,以即景抒情的形式,表现了作者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和笃诚于革命真理的高尚情操。这是李大钊新诗的一个十分鲜明的特征。李大钊的新诗大都写于五峰山暂住期间。五峰山是河北昌黎境内一座“峻岭亘天,怪石高撑云际”的连绵峭拔的山峰,山腹有崇祯年间修建的韩文公(愈)祠。李大钊同志曾多次来这里度暑和避难。现存的新诗八首,有六首描绘了五峰山雄伟多姿的风光景色。刘半农先生在他编的《初期白话诗稿》中,曾称李大钊的《山中即景》颇具唐人王梵志、寒山、拾得诗的风韵。如就其语言通俗、质朴清新、写景状物、形象简洁而言却也相近,但李大钊同志的诗中绝无他们那种出世超俗、山林隐逸之趣。表面看,热情描绘了北国峰峦的风姿,流露出热爱大自然的愉悦感情。深层看,李大钊同志敏锐地触摸到了当时政治斗争的脉息,洞察到了旧中国的不堪世事,产生了忧国忧民之伤情,从而将眼前的景物同胸中的情融汇在一起,赋之以深刻的寓意。

诗如其人。从李大钊同志的诗作中,我们可窥视到他那颗对革命、对民众的赤胆之心,是何等地与日月同鉴了。

每一次凝视李大钊同志的雕像,就会情不自禁地又一次仰望苍穹星空,并长久地虔诚地恭行注目礼!

游客在李大钊纪念馆内参观

3

惟知跃进,惟知雄飞

1927年4月,在反动军阀的白色恐怖中,李大钊在北京被捕入狱,牺牲时年仅38岁。这位著名的共产党人临刑前留下一张照片:宽阔的额头很干净,浓黑的双眉下神态若定,方形的脸上一片平和,在他那满是皱褶的灰布棉袍下,挂着又黑又粗的铁链……38岁,正是李大钊人生最为成熟、最为瑰丽的黄金时期,正是人生释放温暖、谛听花蕾开放的美妙时节,李大钊同志的生命却过早地熄灭了,令人扼腕痛惜。

在火焰熄灭的时候,我们才开始怀想他那热烈燃烧过的灵魂。令人欣慰的是,李大钊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没有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他所憧憬的“青春中华”今天已屹立于世界的东方。正如他所说:“自由之花,是经过革命的血染才能发生。”

我不止一次走进李大钊纪念馆。不止一次地穿越历史烟尘与他深情对视。每一次对视,我都会肃然起敬直至热血沸腾。我知道,是他深邃的目光点燃了我的理想篝火。是他三十八个短暂而永恒的风雨春秋,洗涤了我的世俗灵魂。是他对真理不懈追求的执着,照亮了我的人生旅程。感恩世态苍苍,英雄浩荡。感悟李大钊天地精神,烛照中华。以李大钊之高尚情操滋养自己心灵,仰望浩瀚夜空繁星芸芸,惟李大钊那颗星最为明亮,光耀神州。我顿悟:我大中华之所以枝繁叶茂,群峰首立,是因为“大钊精神”绵延四海,图腾炎黄。数古今耿耿英烈,即便是展华北之地为纸,蘸黄河之水为墨,亦书写不尽,李大钊正是其中一个杰出代表。

走进李大钊纪念馆,我的目光又一次被墙上悬挂着的一块玻璃镜框所吸引,久久凝视上面书写的《送别幼衡》一诗:“壮别天涯未许愁,尽将离恨付东流。何当痛饮黄龙府,高筑神州风雨楼。”心绪难平。这是李大钊于1916年春,在日本送挚友幼衡回国时,口占的一首绝句。这首诗,立意深邃,气势雄浑。一个“壮”字,写出了革命者的离别和英雄气概;一个“尽”字,把抛弃个人离愁别恨的革命豪情和为实现革命理想矢志奋斗的决心,表现得绝妙至极。

我注意到,在纪念馆左侧公园林荫道两旁,种着许多木棉花,这本是南方特有的花,为什么要种在这里呢?蓦然想起木棉花被誉为“英雄花”,它的躯干魁梧高大,花朵较大,花色红艳却不媚俗,这不正是英雄所具有的高贵品质吗?李大钊这位民族英雄最有资格享受英雄花的陪伴啊!

走出李大钊纪念馆,我和朋友们在大门前合影留念。“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是李大钊青年时代写下的励志名言。离开的那一刻,我再次仰望那高大宏伟、洁白淡雅的石牌坊,心海深处不禁泛起难以名状的情感浪花。

李大钊故乡人民在追求幸福富裕过程中传承着“大钊精神”。在大黑坨村,我们被这里充满现代产业气息及其带来的富足安康所陶醉:刚刚从棚中采摘的时鲜果蔬一车车运往外地,踏青采摘的游人络绎不绝,乡村文旅融合风头正劲。今天的李大钊家乡,一个崭新的乐亭县正在腾飞。李大钊同志身后是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看整个国家,是青春的中国。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李大钊纪念馆里的爱国名言名句,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后人为中华崛起而奋力拼搏——

“知识是引导人生到光明与真实境界的灯烛”;

“人生的最高理想,在于求达真理”;

“国人无爱国心者,其国恒亡”;

“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

这是何等大气磅礴的共产党人胸怀!这是何等缤纷博大的精神世界!黎明前的黑暗,李大钊是寻找光明的使者,未来祖国的代言人。他用最诚挚、最敏锐、最火热的心感知这个世界,感知心灵深处的躁动,用犀利的目光挑战旧中国的一切丑恶,去预言、去赞美新中国即将到来,同时放眼环球,对“赤旗的世界”给予期望和祝福。

李大钊给我们留下了中华民族之魂的精神动力。纪念,是后人对前人的一种诗意的敬重。我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弥足珍贵。(关仁山)

本版图片均为河北日报资料片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