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24小时】沧州:穿越时空,看河海之城沧桑巨变

2019-09-09 03:03:4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视频制作:见习记者司一涵、王楠

沧州市南湖公园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通讯员 苑立伟摄

大运河,渤海湾。

历史上,这里有近六成的土地为盐碱地,仅在东部地区,就有近400万亩属重度盐碱。河海间的这片土地,贫瘠了几千几百年,它是《水浒传》中的发配之地,是令祖辈悲叹的“苦海沿边”。

也正因如此,70年来的巨变,更让人不得不发出沧海桑田的惊叹。

盐碱地上,生长出增产超3亿公斤的“渤海粮仓”。

河海之畔,大运河文化带重塑风韵,跻身全国前十的沿海大港通联世界,整车及零部件产业支撑起一座现代化“汽车城”的未来。

24小时,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46.5户;

24小时,黄骅港吞吐量近79万吨;

24小时,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最快下线整车1060辆;

……

河海相济,大潮涌动。这里是正奋力成长为河北沿海经济带重要增长极的希望之地,沧州。

昔日河滩地,今朝“文化带”

时间:8月21日05:30

地点: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

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及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展示区鸟瞰。通讯员傅强、崔上摄

下弦月还高挂中天,东方已朝霞泛金。

沿河堤路接近沧州市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的大门时,清越的虫鸣之声,激荡耳鼓。

张希元早早地出现在大门口。“现在一早一晚来这里锻炼的人特别多。我早点起来,规范车辆停放,方便百姓出入。”

张希元今年58岁,是紧邻河堤的运河区大赵庄北队的村民,现在的身份是展示区的日常维护人员。“过去,这里杂草丛生,几乎看不出河的影子;如今,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我心中的运河又回来了!”

沧州是京杭大运河流经里程最长的地级市,境内河段长253公里,流经8个县市区。

立足“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宝贵资源,将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打造成为“中国大运河文化重要的承载地、城市生态休闲走廊示范区、沧州城市重要标志”,沧州市开展了生态修复与环境卫生整治示范工程,在城市中轴区域,形成了面积上千亩的运河绿地生态景观,使这里成为了市民休闲健身的“打卡地”。

“打造通江达海、富有特色的‘沧州运河’品牌,我们正在朝这一目标迈进。”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党组书记张建亭说。

昔日盐碱地,今朝“米粮仓”

时间:8月21日09:30

地点:“渤海粮仓”南皮项目区

在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科研人员正在进行盐份蒸渗实验数据采集。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是“渤海粮仓”工程科研攻关主要参与单位之一。 通讯员孟超摄

四面围栏环绕,一片不一样的农田出现在我们的视野。入口处,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的牌子引人注目。

“春天白茫茫,夏天雨汪汪,十年九不收,糠菜半年粮”,这首民谚,道尽当地瘠薄盐碱之地种粮的艰难。

2013年,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启动,旨在通过研发、集成、示范推广耐盐优质高产农作物品种和耕作技术,提高环渤海低平原区4000万亩中低产田、1000万亩盐碱荒地的粮食增产能力。沧州是“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实施的核心区之一。

走进一块块试验田,不同水肥、土壤条件下种植的玉米、谷子、棉花、花生甚至水稻长势不一。田地边缘,从专业测量仪器引出的数十条数据线,一根根深入泥土,收集着土壤的水分、盐度、养分等数据。

“让昔日盐碱荒地变身‘天下粮仓’,就是靠了像这样一点一滴的数据积累,培育出了优质的种,找到了适用的肥,发现了可灌溉的水,改良了种植的土,并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耕作技术。”挂职南皮县副县长的中科院南皮生态农业试验站副站长孙宏勇感慨地说,去年6月,“渤海粮仓”一期项目通过了科技部验收,各项指标都超额完成。

南皮县刘八里乡李家安村就在试验站附近,村民李景山家有11亩地。“以前种小麦亩产也就300来斤,用上试验站推广的品种‘小偃60’,亩产最低也在1000斤以上。”李景山笑着说。

昔日小工坊,今朝“汽车城”

时间:8月21日11:00

地点:北京现代沧州工厂

在北京现代沧州工厂的汽车生产组装线上,工人正在装配汽车配件。 记者耿辉摄

“不到3年时间,我们实现了产销规模和纳税额的三级跳。”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厂长韩桂升,一见到我们,就自豪地介绍起来。

过去,这里只有几间规模不大的工坊。2015年4月,北京现代沧州工厂正式开工建设,2016年10月就实现了量产,今年将生产整车20万辆以上。

沧州工厂具备投产北京现代旗下各类产品的能力,除悦纳、新一代ix35,一款专为沧州工厂研发的MPV独有车型,将于明年6月上市,带动产销增长。

一个整车项目,带来一座汽车城。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带动41家汽车零部件配套企业落户沧州,与之相关的物流、服务贸易、汽车金融等产业也在加速发展。

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和北汽新能源(黄骅)产业基地两大项目,带动沧州形成了90万辆整车生产能力。

“以前,汽车整车项目想都不敢想,现在沧州经济开发区不但有了整车及配套项目,我们与百度等合作的智能网联汽车、L4级自动驾驶汽车项目也在加速推进,预计10月份在沧州就能见到智能驾驶车辆了,沧州经济开发区实现千亿元级汽车产业规模并不遥远。”沧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韩光普说。

昔日荒滩涂,今朝“产业园”

时间:8月21日15:30

地点: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

渤海之滨,天高云阔。一条名为“北京大道”的公路纵贯东西,路南就是近百家北京药企“扎堆”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京冀探索实行的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模式,为众多北京药企来沧州发展吃了“定心丸”。

在北京福元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一批批高端原料药正走下生产线,源源不断送往北京的制剂厂区。

“仅用了一年零3个月时间,我们在沧州投资1.7亿元、占地70亩的一期项目就投产运营了。”公司技术总监刘志东说,“在这里,既省去了跨省(市)转移的审批环节,解决了新药品落地转化和规模化生产难题,又保留了‘北京药’的品牌效应和首都市场。”

现在,公司完成了环保升级改造,生产运行平稳。“你闻闻,我们厂区是不是一点异味也没有。”刘志东说。

“园区所在的沧州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给每个企业建了工业污水排放专用管线。”产业园招商局工作人员张倩指着从车间伸出的一根钢管说,“企业处理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就可以通过这个管子,输送到园区的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理至国家一级A标准后外排。”

体制机制的创新,优质营商环境的塑造,让这里成了药企争相投资建厂的热土。目前,园区已签约项目140个,总投资443亿元。其中,北京项目95个,总投资270亿元;天津项目19个,总投资61亿元。

昔日小渔村,今朝“大港口”

时间:8月21日22:00

地点:黄骅港集装箱码头

夜色中的黄骅港码头。 通讯员李建达摄

星光映天,灯光映水。这里是夜色斑斓的黄骅港。

在集装箱码头,6台65米高的岸臂式集装箱装卸桥一字排开,“新鸿翔76”货轮和“众兴22”货轮正忙着集装箱装船作业。“全部完成要到凌晨3时以后了。”在码头中控室,值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与天津港合作,津冀国际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的成立,大大促进了黄骅港集装箱业务的开展。2018年,黄骅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71.57万标箱,同比增长9.5%。

沧州市海洋和渔业局港口管理科科长刘明志是位“老港口”,见证了沧州从沿海无港到黄骅港今年一季度吞吐量首次跻身全国沿海十大港口全过程。

“没想到黄骅港的发展会这么快!”刘明志认为,除了受益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体现了黄骅港选址的正确性,货源供给充足,说明有效实现了对广大腹地的扇形吸引辐射带动功能。

着眼建设现代化综合服务港、国际贸易港和“一带一路”重要枢纽,沧州正加快推进黄骅港与天津港股权合作,共同参与打造环渤海港口群。

夜色愈加浓重。疏港路上,载重汽车车流如涌。回望港区,一弯弦月正升上东方的天空,清辉之下,亚欧大陆桥新通道桥头堡今夜不眠。 (记者 张岚山 戴绍志 王雅楠)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