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大河之北·森林草原篇⑥】绿色梦想

2019-09-19 07:58:1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森林草原资源,既肩负着河北生态建设的希望,又承载着富民强省的梦想。

一个人要“缝合”绿色断裂带,一群人要把森林还给城市,一个个城市要把森林草原资源挖掘包装成产业……千千万万个梦想,汇聚成河北绿色梦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个人的梦想

》“缝合”绿色断裂带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

纵贯河北西部的太行山脉,位于海河流域上游,是河北平原的生态屏障,是石家庄、保定、邢台、邯郸、雄安新区等地的主要水源地,生态地位重要。

30多年来,太行山的造林绿化未曾止歇,森林覆盖率由13.1%上升至30%。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太行山区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宜林地基本完成绿化,目前剩下的大都是造林绿化难啃的‘硬骨头’,太行山绿化进入攻坚阶段。”省林业和草原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2019年3月8日,邢台县北尹郭村。

“这片山坡土少石头多,雨水一点儿也存不住,传统的种树方法根本不行。”村里冯沟山坡上,70岁的郝景香老人指挥着他的20多名“育林军”抡镐砸钎,挖树坑、栽树苗。“再过三五年,这满山都会成绿色的!”郝景香信心满怀地说。

邢台县西部深山区森林资源丰富,前南峪等地已成太行山最绿的地方;东部容易开发的区域,群众积极性高,成规模发展林果种植、特色种植等。

这里则是中部浅山丘陵区,地质构成多为石灰岩,干旱少雨,造林难度大。且多年来,露天矿山较多,山体和植被破坏比较严重,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水土流失。

如此恶性循环,形成了北起北小庄、皇寺,南至龙泉寺、羊范,长达30公里、宽18公里的绿化断带。

郝景香有个梦想——“缝合”太行山的绿化断带,让浅山丘陵区充满绿色。

郝景香是邢台县冀家村乡东庄村人,14岁就参加了村里的造林队,参加工作后先后到过3个乡镇,但从来都没有离开过“造林”这个岗位。

2009年,郝景香退休。但听说邢台县对浅山丘陵区荒山绿化实行工程招标需要专业队造林的消息后,他感觉自己又有了用武之地。不顾家人的反对,成立了邢台县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专业造林队。

浅山丘陵干旱区绿化问题是世界性难题。在这种地质条件下造林“干的是人,靠的是天”,由于立地条件差,加上气候干旱,导致年年植树不见林。

在“石头”上种树,谈何容易。郝景香和他的造林队没少碰壁。刚开始时,郝景香采用传统办法种树,但树苗的成活率极低。

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锁住树苗赖以生长的水分。

为此,郝景香远赴长治、下泰安、奔昔阳,考察取经。他甚至从左权县“偷”回一块石棉瓦育林板,认真端详,仔细研究。

而为了解决保墒问题,他曾从唐山购买化学保湿剂,但成本太高只得放弃。他还从沧州买回6000个汽车专用玻璃水瓶,试验滴水保墒,可由于工序繁杂也失败了。

面对下雨水流、雨后即旱的实际问题,郝景香常常凌晨三四点就到山上,一个人苦思冥想。一次,他偶然从地膜覆盖保墒上得到启发,第二天购买了一些塑料袋,将树苗装进袋内填上土并浇透水,然后在袋子底部扎10多个小孔埋进坑内。经过观察,郝景香发现这种方法能保持树苗两个月湿度不减,且没有明显返苗现象。

套袋只为了延长保湿时间,能不能用其他材料代替塑料袋?郝景香看到,玉米轴被浸湿后长时间不干,也许可以利用。经过一年多摸索,郝景香又总结出玉米轴保湿栽树法——用15厘米长的玉米轴3-4个,浸泡5天以上,然后放在坑内栽上树苗浇透水,再覆上土,最后用平整石块盖在树坑上,这样能起到和套塑料袋一样的保湿效果,并且操作方法简便,成本也大大降低。

几经尝试探索,2013年,郝景香终于成功摸索出“套保湿袋”“埋玉米芯”“盖石板片”“靠育林板”等一整套浅山丘陵区造林办法。这套办法显著提高了树苗的成活率,被称为“郝式造林法”。

经过2014年、2015年大旱的考验,用“郝式造林法”栽植的邢汾高速两侧1万亩生态林成活率达到95%以上。

此后,郝景香开始全面推广这项技术。不仅解决了浅山丘陵区造林缺水少雨的问题,变雨季造林为春夏秋三季都可以造林,且大大延长了造林时间,还稳定提高了造林效率。他的造林法在全省造林现场会推广时被这样总结:“郝式造林法”固土、积水、保墒、防火,成活率高,有极高的推广实用价值。

“郝式造林法”让浅山丘陵区绿化断带难题得到有效破解,为全国各地造林绿化工作提供了成功经验。

如今,在郝景香的指导下,邢台的西部太行山区,石家庄的井陉县、鹿泉区,邯郸的武安、涉县、磁县,保定的满城、唐县、涞源、阜平、顺平,秦皇岛海港区,远至辽宁辽阳地区、河南焦作地区已通过“郝氏造林法”辐射带动荒山绿化40余万亩。如果把这些树苗排成一行,长达12万公里,可绕地球3周。

》楝树上的新发现

楝树花。 李志斌摄

2019年5月7日,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林木花卉研究所。

这里是位于石家庄南二环外的一个僻静小院。还未进门,一股特别的香气扑面而来,这是楝花的香气。

此时已经过了楝树的盛花期。院门口的墙角下,一棵楝树生得郁郁葱葱。树叶间淡紫色的小花,团团簇簇。花不妖不艳,纤弱而淡雅,透着清新朴素。

“人们把楝树叫苦楝,因其叶子、树皮、果实都苦。但楝树的花异香扑鼻。”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林木花卉研究所原所长李志斌站在树下,深吸了一口气。他也有一个梦想,“要把这个默默无闻的乡土树种推介给大家,把楝树这个树种,做成一个产业。”

但承载着李志斌梦想的这棵楝树,却是他“捡”来的。

2006年,李志斌为培育高山杜鹃购买了一批来自石家庄西部山区的腐殖土,没用完的花土被堆放在研究所门口的墙角下。

第二年春天,李志斌发现土堆上长出一棵幼苗。起初谁也没太在意,以为是埋在花土里的什么种子生根发芽。搞林木花卉的人,对这种随遇而安的植物有天然的爱护之心,没人清理,也没人刻意保护它。

这棵“捡来”的幼苗生命力十分顽强。两年后,一棵亭亭玉立的小树渐渐长成。树干修长,树叶爽利,花香果茂。

这是一棵山间地头常见的楝树。

很快,一场突如其来的灾害让李志斌对这棵“捡来”的小树刮目相看。

2008年,美国白蛾泛滥,全国林业、农业战线如临大敌。李志斌至今记得,研究所院外的悬铃木、杨树等深受其害。“眼瞅着一天一宿的功夫,很多树就变成了光杆。可偏偏的,从后墙边刚刚移到大门口的那棵小楝树却一点事儿没有!”

美国白蛾又叫美国灯蛾,秋幕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世界性检疫害虫。这种小虫为什么那么可怕?因为它能吃,能忍,能生,能跑。

这种蛾原产于北美洲,主要分布在美国和加拿大南部。20世纪40年代美国白蛾通过人类活动和运载工具传到欧洲和亚洲,并成为一种严重危害树木的害虫。到目前为止,美国白蛾已经广泛分布于亚欧地区,已被列入我国首批外来物种。

李志斌说,美国白蛾的危害主要是幼虫取食植物叶片。这些幼虫食量大,且有暴食性。危害严重的时候能将寄生的植物叶子全部吃光,并啃食树皮,破坏树木的生长,导致其死亡,甚至被称为“无烟的火灾”。

小小楝树对美国白蛾表现出如此显著的防御能力,使得李志斌开始了对它的研究。

楝树是古老的树种,在我国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有楝树生长特性及育苗造林的记载。

这个树种在我国分布很广,北至河北,南至江西、云南、广西,西至四川,都有分布。多生于路旁、坡脚,或栽于屋旁、篱边。

作为常见的乡土树种,楝树喜温暖气候,不耐寒,喜光,不耐阴,对土壤要求不高,在酸性、中性、钙质土及含盐量0.4%以下的土壤中都能生长。

每年楝树花落后,一串串楝果开始挂满枝头。楝果夏秋时是绿色,像一串串的青葡萄。冬季时转黄,果皮呈淡黄色,略有皱纹,立冬成熟后经久不掉落,等到树叶落尽,仍成串地挂在树梢。

“楝树耐烟尘,能大量吸收二氧化硫、氟化氢等有毒有害气体,具有极强的净化空气能力,在环境治理方面的作用暂时还没有其他树种可以代替。”李志斌还发现,楝树的木材材质坚软适中,纹理美观,不变形。有香气,耐腐朽,抗虫蛀,适宜作各种家具、装饰、装潢、工艺、乐器等高级用材,是木材加工业的优质原料。

这样的特点,让李志斌确信,楝树是具有观赏、绿化、木材等多重价值的优异乡土树种,进一步开发利用和推广的前景广阔。

2019年5月7日,在研究所的温室大棚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楝树苗的生长情况。经过多年筛选试验,现在他们已经成功繁育楝树实生苗20余万株,并且培育出“紫金楝”“紫玉楝”两个新品种,申请了国家植物新品种保护权,并研究总结出其配套栽培技术。

目前李志斌的团队正在进行楝树的丘陵、滩涂及盐碱地适应性驯化试验,进一步开展耐寒、耐旱、耐盐碱及耐贫瘠等新品种培育。

李志斌的梦想还不止于此。

楝树的花、叶、树皮等均可入药。在南方,有将楝树花、叶、种子、树皮等捣碎加水煮或者浸泡1—2天,去掉渣滓,加一定倍数的水作杀虫剂,用于防治稻螟虫等害虫的做法。研究发现,楝树叶、花、果、种子、树皮等均富含苦楝素、生物碱、萘酚等成分,具有极高药用价值。此外,将苦楝素提取出来制成杀虫剂,用于防治作物害虫有显著效果,还可以有效解决食品安全和环保问题。

李志斌介绍说,目前他们的研发团队与河北师范大学合作,已经在楝树中提取了多种有效成分,生物农药系列产品的开发工作正在推进。“这将是一个比推广树种本身更广阔的市场。”

●一群人的梦想

》把草原还给牧民

丰宁草木丰茂的坝上草原。 郭海生摄

2019年8月,丰宁。

坝上的风已转凉,站在大滩镇扎拉营村万亩草地上,放眼望去,40多厘米高的牧草在风中摇摆。

人工种植的披碱草、冰草、老芒麦被金属网隔离起来,这是草地恢复与保护的重要措施。这里的草群平均高度达到41厘米、植被盖度达到95%,亩干草产量达到350公斤。

游客眼中的“好草原”,与草原管理工作者眼中的“好草原”不是一回事。

游客在丰宁满族自治县坝上草原骑马游玩。 记者田明 霍艳恩摄

“草地上长些狼毒花,游客可能觉得挺漂亮。但是对我们来说,狼毒多的草地肯定不是好草地。”丰宁草原站站长于海良告诉记者,他们眼中的好草地,“禾本科、豆科的草越多,意味着牧草比例更大,草地质量越高。”

地球上乃至我们身边的草原,其面积也超乎一般人的认知。

于海良给记者列举了这样一组数据:中国草原面积居世界第一,近60亿亩,占国土面积的40.9%,是耕地和森林面积之和的1.15倍;河北草原总面积4266万亩,占国土面积的15%;而张家口、承德两市的草原面积,则占到全省草原面积的78.7%。

河北的草原区是典型的农牧交错区、贫困人口集中区。千百年来,这个区域的农牧民,有着放养牲畜的传统,依靠草原生息。

但另一面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全省退化草原面积超过1622万亩。河北农业大学教授、河北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草业创新团队首席专家李运起表示,“这意味着全省草原总面积的38%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其中,张承的地区退化草原面积占比又最大。”

一边是以草为生的农牧民,一边是退化的草原。如何找到生态保护与草原合理利用的平衡?这是河北草原人的终极课题。

在张家口、承德半农半牧区,为防止草原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一般对放养牛、羊等草食牲畜实行全面禁止(全禁)、阶段区域禁止(休牧)、阶段区域交替禁止(轮牧)的管护措施,并对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

于海良和他的同事们有个梦想,把草原恢复好,让牧民科学地用。

今年,大滩镇草原虫害较往年严重,于海良和同事们,需要加大监测力度。

“我们站执法人员不足10人,管着650多万亩草地,合下来一个人要管65万亩。什么都不干、光开着执法车转一圈,就得一个星期。更别说还得管着草原建设、治理、病虫害监测、防火、执法等很多事儿。”干了几十年草原工作,于海良仍经常感到巨大的压力。

作为最基层的草原管理人员,于海良名不见经传,如同小草般默默无闻。但在草原系统内,他却是个名人。他曾在日本研学,懂三门外语,承担各类国家级的课题,经常被当时的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请去参与项目。

即便如此,于海良总觉得“干草原工作的腰杆不够硬”。因为,“背后缺少法律法规的支持”。

比如在草原执法过程中,遇到在禁牧区放牧的牧民,以前按损毁的草地面积计罚,每平方米罚款一两块钱。“罚款虽然不是目的,可是这样的标准,几乎没啥威慑力。”

好消息是,7月25日,省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和保护的决定》,2019年8月1日起施行。

此前,我省关于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的法律依据只有《草原法》和《草原防火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张承两市制定的《张家口市禁牧条例》《承德市关于推进落实草原保护制度工作方案》等相关规定,亟须出台一部指导张承地区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和管理的法规,以填补我省草原领域法治建设空白。

在于海良看来,新的决定填补了我省在草原立法方面的空白,对于加强张家口、承德地区草原生态建设保护利用工作,促进草原生态环境改善和草原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于海良对这份决定中的两条印象尤其深刻。

在丰宁俄罗斯风情小镇,游客正体验滑翔伞飞行。 记者田明 霍艳恩摄

“给我们执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对偷牧者产生震慑力,现在按每头牲畜30元以上100元以下计罚,违法成本大幅增加。再比如有些人在草地上随意宿营、野炊,既有火灾隐患,又会产生生活垃圾,现在终于能有法可依了,我们可以及时劝阻,同时对破坏草原生态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在于海良看来,这部决定更大意义在于,既突出了建设和保护,又体现了合理利用。

其中,明确将生态红线范围内的草原划定为基本草原,实行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以草定畜、草畜平衡制度等。决定还规范了草原利用行为,明确矿藏开采、工程建设确需占用草原的,必须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临时占用草原的,应当编制植被恢复方案。

“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换取一时经济增长,也不能因为保护生态环境让群众生活水平降低。因此,对于草原合理均衡利用是最终目的。”于海良表示。

》把森林交给城市

2019年4月3日,石家庄市鹿泉区。

行走在曲寨村的大河路上,两边栽植的海棠已吐出新芽。

“这些海棠是今年3月中旬刚栽种的,除了海棠,还有一部分白蜡和国槐,高低层次的设计更能突出立体化造林的视觉。”鹿泉区自然资源规划局林果站站长高计辰说,他们选用品种纯正、生长健壮、枝芽充实、根系发达、无检疫对象和机械损伤的优质壮苗,在源头上确保成活。

今年,鹿泉区全年计划完成人工造林2.3万亩,封山育林3万亩。

石家庄市林业局初步统计,今年这个植树季,自3月12日始到4月3日止,全市共参加义务植树志愿者达到320万人,栽植各类树木970万株。

“最近,石家庄正在接受‘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专业的持续造林绿化和全民性的义务植树,给我们给这块‘金字招牌’不断增光填色。”石家庄市林业局办公室脱俊豪说。

国家森林城市这块牌子有多硬?

随着生态理念的提升,森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山野之间,也可以成为城市的标志性景观。作为城市的绿色生态屏障,森林在改善市区生态环境,增进人民身体健康,发展生态产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拥有“国家森林城市”的称号,意味着该城市生态系统以森林植被为主体,城市生态建设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截至2018年,全国165个城市获得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15年11月,石家庄市被当时的国家林业局正式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至2018年,我省拥有这一称号的城市有四座,分别是张家口、石家庄、承德和秦皇岛。

事实上,梳理这165个国家森林城市的名单会发现,北方城市并不多。即便和省内其他三座国家森林城市相比,自然禀赋并不突出的石家庄,凭啥能成为国家森林城市?

2019年8月5日,石家庄市长安公园。

清晨,75岁的市民许先生穿着一身练功服,照例先打了一趟太极拳。短暂休息一会儿,开始沿着公园里的林荫路散步。

“石家庄向来不缺树。”许先生是附近棉纺厂退休职工,几十年来,对石家庄一草一木的变化了如指掌。“除了几个大公园,工厂、单位院里,居民小区,街道两旁全都是树。现在建国路、青园街这些小街道两旁,都是长了几十年的参天大树,那些国槐、法桐都是上世纪50年代时种下的。”

“石家庄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可不是拍脑门子决定的。”脱俊豪回忆,2010年申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前的摸底调查情况显示,石家庄的创建基础其实不错。脱俊豪举例说,石家庄主城区绿化覆盖率比较高,2007年即被当时的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主城区之外,西部太行山区、北部防风固沙林带和东部林果基地等也有一定规模。

按照国家森林城市的创建指标,城市森林覆盖率南方城市达到40%以上,北方城市达到30%以上即可。

石家庄提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后,在现有基础上,又先后大规模实施了西山森林公园、环省会生态绿化工程、环省会经济林、滹沱河百里绿色长廊、绿色通道、太行山绿化等重点生态绿化工程。

滹沱河景色。 记者田明 赵海江摄

自2010年创建到2015年创森工作验收时,石家庄累计完成人工造林26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6%。建成区绿地面积8511.42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44.58%,市区公园76个,广场9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19平方米。经济林面积380万亩,果品产量265万吨,林业产业总值达到203亿元。全部达到了国家森林城市规定的五大类40项指标,顺利通过国家局专家组考核验收。

“石家庄污染治理任务艰巨,建设森林城市的意义更为重大。”脱俊豪说,石家庄作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决策初衷,就是要改善生态环境、治理大气污染、提升城市形象,“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

石家庄市地理位置特殊,中心主城区西临南北走向的太行山缺树少绿,形成了典型的“焚风”效应;北靠断流几十年东西走向的滹沱河,造成了严重的“沙漠”效应;再与主城区不断扩张造成的热岛效应相叠加,生态环境一度恶化。

从直接效益上看,开展大规模造林绿化,可以达到净化城市空气、治理城市雾霾、减轻大气污染等诸多效果,因此对提升大气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019年9月11日,井陉上安西村。

金岭山庄园负责人王利文,拉着石家庄市林果技术研究服务推广中心农技推广研究员张力栓去查看苹果园。

庄园里680亩果园种满苹果、桃子、梨和葡萄。今年是苹果树第一年挂果,张力栓为他们选定的红露苹果长势不错,“个头虽不大,但全是糖心。”

井陉上安西村位于石家庄西部太行山区,典型的浅山丘陵地带。以前山里没什么特产,就出石头,采石场一个挨着一个。

如今,被关闭的采石场里灌草已经一人多深。周边的山地,都被种上了各种果树。

“经济林带也是森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力栓说,如今,石家庄中心城区已建成园林式城区,在城区周边已建成由三环路两侧绿化林带构成的生态景观大道,外围还有由环城水系两岸绿化林带构成的绿美风景,再向外还有绕城的30万亩花果经济林带。

东部有晋州鸭梨、赵州雪梨构成的特色经济林;南部有栾城、高邑东方园林公司建成的大型苗木花卉基地;西部有紧邻市区的大型西山森林公园;北部有滹沱河、磁河、大沙河两岸绿化林带构筑的东西走向的巨型生态屏障。

把森林还给城市,已经成为当前城市发展的核心理念之一。

最近几年,我省的保定、廊坊、唐山、衡水等城市,也在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

2017年3月,衡水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申请在国家林业局备案,标志着这项工作正式拉开帷幕。

对照国家森林城市主要量化评价中的17项指标,该市在森林覆盖率、城市森林健康、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文化、城市森林管理5个方面及40个分项指标集中发力,努力在市域范围内形成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城乡一体化、稳定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

●一方水土的梦想

》“两条大道”串起最美河北风光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记者田明 霍艳恩摄

想看遍河北最好的草、最美的林,只需要两条路。

2019年7月13日,承德御道口。

来自北京的游客赵生国带着全家在“国家一号风景大道”起点零公里标志处拍照留念。由此处向东,可一头钻进百万亩林海,向西则是广袤的五花草甸草原。路两旁粉红色的格桑花,宛如连接森林和草原的一条红色丝带。

这个暑假的“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之旅让赵生国全家流连忘返。

几年前,越来越崇尚追求旅游野趣的人们,发现了横贯张承地区的“草原天路”。

实际上,河北最美的草原天路有两段,一段在张家口。最初这段天路西起张北县城南侧野狐岭、东至崇礼桦皮岭,130余公里,于2012年9月底建成通车。今年8月,随着尚义段建成通车,全长约323.9公里的草原天路全线实现贯通,起自张承界,经赤城县、张北县、崇礼区、沽源县、万全区、尚义县,止于冀蒙界。

这段公路沿线蜿蜒曲折、景观奇峻,俨然一幅坝头风景长卷。分布着古长城遗址、桦皮岭、野狐岭、张北草原等众多人文、生态和地质旅游资源,每年夏秋季节都会吸引大批自驾车游客前往。

另一段是“京承皇家御道”这一精品旅游路线。特别是坝上地区以御大公路为连接,串联了大汗行宫、五道沟风景区、御道口牧场、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等多处优质旅游景区,是中国北方有名的自驾游黄金线路。

随着张承高速和御大公路的建成通车,“京承皇家御道”在丰宁大滩与张家口沽源及“草原天路”实现顺畅连接,使张承携手共建河北坝上“千里景观大道”成为现实。

2018年,借承办第三届省旅发大会之机,承德率先推出“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 记者田明 赵海江摄

这条大道东起围场御道口,西至丰宁大滩,全长180公里,沿途包含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山地等多种自然景观,串起了河北最美的一段风光,也是国内首条国家层面注册的风景道。

除了一路连接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御道口风景区、京北第一草原等著名景区,承德在“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沿线打造了6大组团,实施了20个重点项目,将坝上景区连片打造,实现由“单一公路交通功能”向“旅游资源整合功能、旅游服务消费功能”转变。

2019年8月31日,丰宁满族自治县大滩镇。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从中国马镇旅游度假区贯穿而过。

中国马镇旅游度假区里,一场篝火夜狂欢和烟花秀吸引了大批游客,大人们围绕在篝火前载歌载舞,孩子在草地上追逐打闹。

每年这个时节,喧嚣了整个夏季的坝上草原逐渐恢复平静。然而这个主打草原互动娱乐体验和马文化知识科普的新景区,打破了坝上旅游的季节限制。

事实上,无论是“草原天路”还是“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其主角应该是“草”。

国家一号风景大道沿途风景。 记者田明 霍艳恩摄

河北草原资源丰富,虽不是国内主要的草原省份,但在全国草原分布中,具有独一无二的特色。

河北复杂的地形和多样的气候,形成了不同的草地群落。草原类型多样。全省天然草原分为4类39个型,温性草原类、暖性灌草丛类、低地草甸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原,几乎囊括所有草原种类。

而且,河北草原植被组成种类较为丰富,植物种类有144个科,2214种。多样性的植被造就了河北多样的草原景观。

20世纪90年代后草原旅游在我国发展较快,许多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开发了草原旅游景区或旅游景点。

如果从草原旅游的角度来看,中国最多样、最丰富多彩的草原应该在河北。

在张家口和承德草原资源集中的地区,游客既可看到“风吹草地见牛羊”的千里草场,又可看到色彩缤纷的五花草甸;既可领略半草原半荒漠景观,又可遇到难得一见的沼泽湿地草甸。

2019年9月1日,平山县驼梁自然保护区。

初秋时节,落叶松林已经开始微微变色,森林与草甸泛起淡淡的青黄色。整个驼梁颜色开始丰富起来。

如果说横贯东西的“草原天路”和“国家一号风景大道”串起了河北最美的草原,那么另一条南北走向的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则串起了河北最美的森林。

国家森林步道,具有强烈的自然荒野性和生态完整性,是自然精华聚集地,也是国家重要的地理地标、生态地标、文化地标和美景地标。随着公众森林旅游需求的多样化,长距离徒步穿越自然区域成为需求增长最快的方向之一。为满足公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环境需求和自然体验需求,以大山系、大林区为基础的国家森林步道建设提上国家日程。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是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17年首批公布的5条国家森林步道之一。

目前,我国已有12条国家森林步道,分别是秦岭、太行山、大兴安岭、罗霄山、武夷山、天目山、南岭、苗岭、横断山、小兴安岭、大别山、武陵山国家森林步道,步道全长超过22000公里。

太行山国家森林步道为南北走向,南起河南,北至北京,全长2200公里,其中河北710公里,步道全线森林占比70%,典型森林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太行山步道河北段,从河南由武安进入河北,途经沙河市、邢台县、内丘县、临城县、赞皇县、元氏县、井陉县、平山县;经山西省再由涞水县进入河北省,途经易县、蔚县、涞源县;从房山区进入北京到达延庆区。

一路由南向北,太行山最美的一段,尽在脚下。

●“红河谷”的生态梦想

太行红河谷红叶。 杨彦忠摄

2019年8月26日,邯郸涉县。

北京绿维文旅集团总策划师马牧青连续走了索堡镇、辽城乡几个地方。此行,他受邀为邯郸市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建设出谋划策。

8月初,邯郸市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建设正式启动。提出以涉县境内清漳河、浊漳河、漳河为轴线,向两侧田地、山场延伸至山脊线,构成太行红河谷旅游带。

涉县位于晋冀豫三省交界处,是河北省西南部的门户县,西与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县、晋中市左权县相接壤,南与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河南省安阳市林州市隔河相望,素有“秦晋之要冲,燕赵之名邑”美称。

除此之外,这个深藏在太行山内的全山区县,还有另外多重身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绿色名县、中国生态魅力县……

与此同时,涉县还是文化和旅游部最新公布的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县,游客总量曾连续13个月创造了全省第一,是名副其实的旅游大县。

“林地面积12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7%。绿色是涉县的底色。”太行红河谷高质量旅游经济带推进指挥部综合组郭磊,是从涉县文旅部门抽调过来的,他对涉县旅游业发展的历程很熟悉,“涉县原有的两个著名景点,一个是娲皇宫,另一个是129师旧址。相比而言,涉县最初的旅游资源并不丰富。”

太行红河谷红叶。 杨彦忠摄

从两个景点发展到全域旅游示范县,郭磊认为,是持续不断的植绿造绿增绿形成的绿色自然景观,让涉县构建起以红色文化为主体,根祖旅游和山水旅游为两翼的全域旅游格局。

“没有涉县的全域绿化,就没有涉县的全域旅游。绿化是发展旅游的支撑和保障。”郭磊说。

“坚持植绿造绿增绿,推动全域绿化、全域美化,我们的目标是打造八百里太行山的‘首绿之地’。”涉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张献明说,“栽一片林简单,栽一大片林也简单,难得的是全域绿化,我们就是要在全域绿化上下功夫。围绕建设‘生态肺城、诗画涉县’目标,将绿化与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县紧密结合,统筹推进。”

张献明介绍,涉县将全域绿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在国省干道两侧、环县城、环景区周围重点区域、窗口地带实施高标准造林,实现一次造林、一次成林。第二层次,在县乡公路两侧、村镇周围作为荒山绿化的次重点区域,山体上部栽植容器苗,加强封山禁牧和抚育管护,促其成林;在一般耕地和土层较厚的山坡地,突出经济林绿化。第三层次,在深远山区实施封山育林和飞播造林,强化禁牧防火,快速恢复山场植被,推进全域绿化进程。

2013年以来,涉县累计造林80万亩,平均每年18万亩,其中,2017年至2018年8月底,20个月时间全县完成造林40.5万亩,人均栽树100棵,人均投入2000元,人均绿化山场1亩,创造了中国人均造林奇迹。

涉县在造林中大力推行“高大厚密、绿景花香”的绿化标准,更为全域旅游打下了坚实基础。

邯郸市涉县清漳河畔稻田。 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高”就是苗木高,坚持2米以上的大苗造林;“大”就是树冠大,实现灌木变乔木,乔木变森林,森林变景观;“厚”就是增加厚度,在主干道两侧变一行为多行,变行道树为行道带;“密”就是科学密植,树下栽植火炬等灌木,增加绿化层次;“绿”就是选择长绿、长寿树种为主;“景”就是绿色自成一景,近观是公园,远看是林海,一步一景,移步换景,处处是景;“花”就是力求常年有花;“香”就是好的空气质量,弥漫香味。

在涉县,清漳河、浊漳河和漳河纵横交错,在太行山中形成多条河谷。

河谷地带既是太行山区里的山民生生不息的繁衍之地,也是整个太行山汇聚美景最多的地带。

太行红河谷不是新近提出的概念。2017年涉县借举办首届邯郸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之机,打造这个集旅游观光、生态休闲、寻根问祖、红色教育、康复养生、农家体验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其核心区位于涉县境内的清漳河谷。

“红河谷”自有其“红色”的特质。

太行红河谷红叶。 杨彦忠摄

抗战时期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华北新华广播电台、新华日报社等110多个党政机关单位长期驻扎于此,在清漳河谷沿线,几乎每个村庄都有生动的红色革命故事。

清漳河谷的岩石主要是石英砂岩,地貌构成以赤壁丹崖、红石断墙以及红岩障谷为特征。红色崖壁加上清漳河谷的红色河卵石,构成了一个典型的红石地质公园。

每到深秋,清漳河谷漫山遍野层林尽染、万山红遍。红艳艳的花椒、红彤彤的柿子,还有黄栌、枫叶、火炬树、黄连木等,如火如荼,炽烈的像红霞般绚烂。谷内的庄子岭红叶一直是太行山金秋旅游的热门景点。

此外,清漳河谷拥有全国最大、肇建时间最早的奉祀女娲历史文化遗存娲皇宫。远古神话给这条鲜红的河谷增添了一抹古铜色。

太行红河谷的漫游道是连接涉县主要旅游景点的旅游专线。2019年8月27日,沿着12公里长的漫游道一路行驶,大花金鸡菊、天人菊、蛇鞭菊、八宝景天等药用花卉像多彩地毯一样铺就在漳河岸边。

“原来是杂草丛生、乱石丢弃的废旧河滩地,在漳河两岸村民劳作下,造就了这‘药园花海’的独特美景。”导游介绍说。

而沿着韩王山盘山道一路向上,奇山突兀。来到韩王山揽胜阁观景台,观景长廊绵延百米,放眼望去,清漳河两岸阡陌纵横,河畔边一排排多彩的民居,一方方农田,一畦畦菜地,再加上田间地头的杨、柳、桃等林木,形成一幅多彩画卷。

太行红河谷瞄准的是国内顶级旅游目的地。7月,邯郸市组成考察小组,专门赴新疆伊犁河谷学习其在规划建设和旅游开发方面的经验做法。

伊犁河谷最突出的特色就是生态好,绿植好,原生态的冰川、雪山、草原、森林、河流和峡谷,形成了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这次学习给邯郸的启示之一,就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保护性开发,千方百计保护好山水林草。做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领略过河北大平原的辽阔、山地高原的雄壮,森林草原的繁茂,让我们近距离感受燕赵大地“血液”——河湖水系。河北的厚土受哪些大河的滋养?华北明珠白洋淀如何调节区域环境气候?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如何在河北孕育城市,凝铸运河文化?保护河北的水环境,应用了哪些新技术,又有哪些人在背后默默无闻地耕耘?敬请关注《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第一单元。(采访/记者袁伟华 、朱艳冰、邢云 、赵晓清 、李建成 执笔/记者袁伟华)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