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正式启动!近30家媒体齐聚河北

2019-09-19 12:25:07 来源:冀网之声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刚刚,

在咱河北发生了件大事儿~

吸引了众人目光~究竟为啥?

小编先带你“穿越时空”

看看这里曾发生的故事↓↓↓

1

1948年7月中旬的一天,在河北一个小山村,一位农民正在弯腰在稻田里拔草,突然有人搭话:“这么好的地打这么点稻子,产量太低了。我的家乡也种水稻,不是直接播种,都是先育苗后插秧,稻子长出来后,又粗又壮,一亩地能打七八百斤呢!不信,你明年试一试。”农民转头一看,这人身穿打着补丁的粗布军装,边说还一边向他示范插稻秧的动作。他后来才知道,这个操着外地口音跟他搭话的人是毛泽东。

西柏坡

原本是河北平山县

一个只有百十来户的普通山村。

从1948年5月,

党中央和毛主席移驻西柏坡,

到1949年3月进京“赶考”,

在这里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

提出了“两个务必”,

建立健全了从严治党的一系列制度。

自此,西柏坡也有了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参观时说:

“这是立规矩的地方。”

几十年过去了,

规矩没有忘!

这里的人们依然坚守初心

在这片红色的热土上努力耕耘。

“柏坡梁家沟,圣地大门口。”

紧邻西柏坡的梁家沟,

与西柏坡纪念馆咫尺之遥,

一排排新民居错落有致。

梁家沟是水库移民村,

村民很长一段时间过着苦日子。

当初,

村子隔壁建起西柏坡景区时,

梁家沟因为村里环境差,

游客竟然都绕着走。

穷则思变,

2009年,

梁家沟村决定“拆旧村、建新居”,

请专业机构规划,修建新村。

2014年,

一个全新的梁家沟

出现在柏坡岭下,

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2016年,

梁家沟设立了一家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

还先后30多次组织村民

外出考察精品民宿,

学习人家的服务,

推动升级旅游服务。

“西柏坡是咱共产党员的精神家园。”

梁家沟党支部书记陈国平说,

整体脱贫了,

更要时刻牢记“两个务必”,

不能被成绩冲昏了头脑。

在新中国出发的地方,

西柏坡用红色文化的力量

带动周边经济产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经历了沧桑巨变。  

2

张金霞身材高挑,模样标致,父母都是公职人员。大学毕业后她和高中同学李彦伟谈起恋爱。可到2007年该谈婚论嫁了,家里人却坚决不同意。

李彦伟的父亲李贵锁上门提亲,张家也不松口,原来是怕闺女嫁到村里受苦。李贵锁只得找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让他给出面说和。

尹计平前前后后往鹿泉跑了两三趟,最后拍着胸脯保证:“过不了两年就让金霞住上楼,往后塔元庄的日子比城里还好呢。”几番劝说,金霞的婚事终于成了。

“当时就觉得书记说大话呢。”张金霞笑着回忆。

塔元庄

紧邻石家庄市区,

坐落在滹沱河北岸。

省级新民居工程示范村、省文明先进示范村、

全国文明村……

集诸多荣誉于一身。

居住在乡村,生活像城市。

这是塔元庄的“特色”。

很难相信,

这曾是个守着河滩地,

一有风就漫天沙尘、又脏又破的落后村。

过去,

480户村民的主要收入就是靠种地,

而村里的3000亩河滩地却始终荒芜着。

老百姓穷,

村民纷纷外出找活儿干。

越穷,村子环境越差;

环境越差,村民越往外跑。

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塔元庄,

给塔元庄提出了四点希望:

“把农业做成产业化,养老做成市场化,

旅游做成规范化,在全国率先建成小康村”

为这个村庄指明了方向。

2017年以来,

以休闲娱乐、田园风光、乡村民俗等

为特色的乡村游,

逐渐成为塔元庄村的新热点。

当年,

这个500多户、2000多人的村庄,

村集体收入超过1000万元,

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

“欢迎大家来到正定塔元庄村

参观游览……”

临近中午,村委会门口,

来自杭州的游客刚刚走下大巴车,

讲解员张金霞

立即上前大方地接待,

从仪容仪表、服务规范到解说词,

每个细节都是塔元庄村的“文化名片”。

2018年8月,

村里开发的水上嘉年华项目试营业,

又为村里强势赚了一波“流量”,

每天的游客量达到1万人次以上。

当年,塔元庄接待参观团队和游客

40多万人次。

村集体收入里,一半以上来自旅游和相关产业。

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

塔元庄这个平原小村坚守初心,

完成了美丽乡村的“蝶变”

3

多年前,网上出现了一条题为:“寻找在北京工作的涿州人”的帖子。

2010年,“天使小妮儿”跟帖:“917!赶上过年过节的时候坐个917可真是不容易啊!排队能拐弯排到下一条街,场面真是强!”

“917”是啥?它是一条往返于涿州与北京的公交线路。许多人在这条公交线上披星戴月,迎接着每天的日出日落。

曾经,它还是许多年轻人的“闹钟”,是许多父母的牵挂,是诸多家庭的“痛处”。

涿州

素有“天下第一州”之称,

有幸成为党中央进京执政前的最后一站。

1949年3月24日晚,

从西柏坡踏上“赶考路”征程的党中央

留驻涿县,并从涿县进京,开启历史新篇章。

这段历史记忆载入史册。 

毛泽东同志在涿县指示,

要迁市场回城,

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

掌握城市工作规律。

从而让年轻的涿县县委学到了“执政第一课”。

这段谆谆教诲凝聚初心。

说到交通,

早在改革开放初期,

涿州区域内交通状况依然十分落后:

路况差、等级低,交通网络不通畅,

行车经常遇到断头路;乡村土路多,

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

……

近年来,

涿州市交通状况有了极大的“飞跃”。

在“五纵、三横、两环线、十四条放射线”的

市域公路网布局背后,

是每年超过2亿元的交通建设年投入,

和那份“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抓起”的初心。

现如今,

涿州市有6条公交线路

已延伸至北京市郊,

来往北京和涿州的公交车

每天多达360个班次。

其中,

917支4路现已更名为838线路,

线路车队配车从最初的30多辆车

增加到80余辆。

5分钟一班,

年输送进京旅客1500万人次。

京石客运专线每天有40余趟

往返车次停靠涿州东站,

从涿州单程25分钟可直达北京西站,

让涿州真正融入了“北京半小时通勤圈”。

很多人的“双城生活”

变成了“同城生活”。

70年来,

涿州干部群众“赶考”脚步从未停止,

“赶考”精神薪火相传。

一件件大事、一组组数据

记录下涿州跨越发展的清晰脉络。

1986年撤县建市,

1996年在保定市率先实现小康县(市)目标,

2018年昂首迈进全国最具投资潜力百强县行列。

1949年至2018年,

地区生产总值从1771万元增至350亿元,

人均生产总值由不足240元增至5.64万元,

各类市场主体由不足30户跃升至57328家,

民营经济增加值占比超过50%。

……

党中央进京执政前的最后一站,

涿州市牢记为民初心,

交出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的答卷

4

西柏坡、塔元庄、涿州这三个地方

每天,都上演着不同的故事。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

百姓生活越来越好。

它们曾被历史选择,

也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历史。

重走三地,你或许对“翻天覆地”有了更深的了解;回看以往,你也会对“不忘初心”有了更深的体悟。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今天,“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网络主题活动河北站正 !式!启!动!

14家中央新闻网站

12家河北网络媒体记者们

将深入西柏坡、塔元庄、涿州三地,

追寻河北这片土地上

从未停歇的“赶考”脚步。

聚焦70年来,特别是近7年来,

燕赵大地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

和百姓日新月异的生活变迁。

今天,

我们再出发!

综合河北新闻网、河北日报、人民日报、新华社等

责任编辑:张帆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