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行走大运河丨水带梨韵一脉甜

2019-09-23 07:33: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流经霞口镇的南运河。 记者田瑞夫摄

【记者手记】

阜城县霞口镇,位于衡水市东北部,两市三县交界处,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日前,我们行走大运河小分队徜徉在运河边,静静打量着这并不算浩渺的一波碧水,想像着它从千百年前奔流而来,看尽风云变幻,陪伴着河边百姓走过岁月沧桑。这饱含着万般滋味的河水中,也有一脉相传的一抹清甜吧?

霞口扬水站。 记者田瑞夫摄

八月未央,大雨初歇,脚下大地高扬着生机盎然的油绿脸庞,阵阵泥土香。似乎,它只是微微抬了抬眼皮,那用来看看天、看看云的一线窄窄余光便是行至此处的南运河了。自西岸东望,水面最窄处仅七八米宽,单薄、细嫩、狭长。有趣的是,这一脉细水的两岸都叫霞口,只不过西岸这个霞口镇属衡水阜城,东岸那个南霞口却归了沧州东光。

传说中霞口原为“夏口”,商夏时期这居住着姓夏的人家,隋朝修复京杭大运河,路过此处时把夏村一分为二,因交通不便,在此处设一小摆渡口,名为“夏口”。后因此处狭窄,更名为“狭口”。乾隆下江南路过此处,正值清晨,朝阳迎面而出,霞光四射,顿感此处乃风水宝地,遂更名为“霞口”。

既是古渡口,摆渡必然是千百年来联络两岸的最重要方式,但如今提起摇橹的场景,村中的少壮小伙子已是一脸茫然,只有几个乘凉的老人还能回想起霞口街那家人的渡船。“外村的过一趟河五分钱,本村的不要钱,乡亲们常带些土产给他们表示感谢。赶上涨水行不了船,只能干瞪眼。那些年两岸男女成亲的也少,因为实在是不方便。”

如今,此霞口到彼霞口委实再简单不过。一座三孔立柱式混凝土桥横贯两岸。桥头,我们偶遇去东光县进货回来的小伙子董宁,他笑言天天往返,两脚蹬子的事。

缓步桥上,手搭凉棚北望,隐约可见葳蕤堤草中掩映着一座废弃的破烂房子,很难相信这便是名扬一时的霞口扬水站。这座始建于1964年的扬水设施,是阜城县在南运河左堤岸霞口北修建的第一座动力扬水站,规模曾达到6个机组3.5立方米每秒。尽管只剩断壁残垣,在霞口镇人大主席孙和平的娓娓讲述中,当初社员们抽水浇园,热火朝天的景象宛若眼前。阳光下,残墙和尖顶在地上的影子拉得好长,如同被岁月磨平光泽的寡言老者,静静看着行人。“我们将在旧址上修建运河公园,供游人休闲娱乐。”孙和平轻声说道。

水韵流转,运河将这绵延不绝的灵气带给了周边的风土、草石、果木,还把最珍爱的一抹清甜,送进了刘老人村的万亩梨园中。

刘老人村,大有“来头”。据《刘氏族谱》记载:此地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人居住,到北宋年间,名相刘挚的族人在这里立村,取名莘里,又名北刘庄。乾隆四十九年,皇帝南巡行至北刘庄,偶遇103岁的老人刘彰,心情大好,遂邀请刘彰进京参加千叟盛宴并赐其五品顶戴。后人为了记住祖先的传奇经历,遂把村名改为“刘老人村”。

刘老人村民风淳朴,世代相传。村里长寿者众,说到秘诀,老寿星们笑言,“除了好水好土好心情,还因为常吃咱这运河水养美了的大鸭梨。”

据说,早在1500年前,此地便是远近闻名的梨乡,西汉时候,更有开明官吏提出“宜栽梨枣以资民食”,梨树种植面积迅速扩大。等到隋唐大运河开通后,滚滚运河水不但把这梨子滋养得格外甘甜,更带着它们“流”往全国各地,从宫廷到坊间,这一带的大鸭梨极受欢迎,清冽滋味千余年来一脉相传。如今霞口镇的梨树种植面积已超3万亩,更拥有中国最大的古梨树群,百年以上老梨树万株有余。

行至梨园,太阳晒起来,早熟的梨子们已黄澄澄坠在枝头,梨园路边停满了来拉梨进货的车。年近七旬的村民刘风义和老哥几个,边摘梨边跟穿梭的游客们聊得热闹:“我们小时候,整天跟着大人去运河边看‘小火轮’,‘呜’一声响,一大串的‘小火轮’拉着一筐筐新摘下的鸭梨出港,那威风,啧啧。”

上世纪70年代,运河断流后,鸭梨产业随之低迷,种梨大户纷纷打算“改弦更张”。多亏村里带头人们开动脑筋引进了新品种,又从河北农大请了专家来指导,才把当地鸭梨又弄成了抢手货。近几年,村里精心谋划了3000亩密植梨,成立了“刘老人果品农民专业合作社”;接着又跟北京某知名集团合作,规划了占地万亩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集观光、采摘、旅游、深加工于一体,注册了“百年老梨”“霞口牌”鸭梨商标。如今,这百年梨园风景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达10余万人次。

“连续几年清明前后,我们都会组织梨花节,漫天飞花里,游客品着梨汁、梨花茶,再去村里的加工厂选一两件梨木家具或者淘些个梨木摆件,美得很。过段时间我们还会推出鸭梨直接长在酒瓶里的梨花醉酒,我们这里可是名副其实的‘醉美梨乡’……”刘老人村党支部书记刘连山甚是骄傲。

“每亩地有租金,年底还能分红,年轻人也不用出门在外,家门口就可以打工,关键是挣钱比过去多多了。你看这百年古树上的大鸭梨一个就能卖10块钱。”几位老农笑得十分灿烂。

“你尝尝,咱这大葚子是不是也跟别地儿不一样?”接过孙和平揪的一把大桑葚,酸酸甜甜甚是可口。如今的刘老人村有的是新办法,靠着当地的历史文化、梨文化和运河文化,在原有“百年梨园”的基础上,又发展了包括梨、桃、核桃及杏梅等名优新特果品的“百果园”上千亩,建设了八景十园二十八处景点,生态旅游成为刘老人村的致富之道。

除了文旅融合、产品升级等理念,村里还用上了“互联网思维”,如今他们跟京东商城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建成了全国首家扶贫金融小站,实现了高端梨果“百年老梨”的网上售卖。去年,刘老人村集体收入超过5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两万多元。

盈盈运河水,虽然再不是将这满目的梨果送往各地的主要手段,却依然带着一脉梨香传扬八方。

遥遥的,只见一位白发胜雪的老人正在梨树下使劲冲我们招着手。“我们这梨子不光好吃,还是清心养神‘解百忧’的良药呢,一口甜到你心里,快来!”(记者韩莉、田恬)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