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美丽河北·人文之美】让长城穿越历史时空“活起来”

2019-10-11 04:00:4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乌龙沟长城。 省文物局供图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千古流传的古诗句道出了长城穿越历史时空守望和平、护卫人民的坚定、伟岸与沧桑。如今,历经千年风雨的长城,早已化作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凝聚着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千百年来,长城也造就出一条负载着深厚文化内涵、展现开放包容的文化廊道。

长城,古今绵延2000多年,东西横亘20000多公里,穿越15个省(区、市)。如何让长城这一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活起来?如何做好长城保护与利用统筹发展的顶层设计?怎样推进文旅融合,走好长城保护利用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之路?

日前,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指导,省政府参事室(省文史研究馆)、秦皇岛市政府主办,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工作事务中心、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承办的长城文化保护发展研讨会在北戴河举行。来自国家文物局、中国长城学会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70余人汇聚一堂,聚焦长城文化保护发展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就发掘长城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传承保护文物遗产,加速推进长城文化带保护发展,弘扬和创新长城精神等议题探讨交流、分享观点、互鉴经验。

回溯历史

时代更迭中长城被赋予不同的文化内涵

长城,是我国古代一项极为雄伟的防御建筑工程。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像一条长龙,翻越巍巍群山,穿过茫茫草原,横跨浩瀚沙漠,奔入苍茫大海。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在时代的更迭中,长城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化内涵——从战争时代的铜墙铁壁到和平年代的友谊纽带。

“长城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河北地质大学长城研究院院长董耀会如是说。人类历史上众多辉煌的古老文明烟消云散,而唯独中华文明从未断流,历经数千年兴衰起伏,绵延不绝,至今焕发着蓬勃生机。董耀会认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从分散多元到结合成一体,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长城基本伴随了中华文明发展的主要过程。历代王朝修建长城的目的虽然不尽相同,但长城与人类发展的三大问题——生存、秩序、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中都起到过促进作用。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长城的修筑就已经开始,持续至明代,历时两千余年。跨越时空,长城更像一部史诗,战争与和平是它的注脚。两千多年来,虽然在长城沿线发生的战争难以计数,但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为了保境安民,给和平建起一道保护墙。可以说,长城是战争的产物,却是和平的守护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之所以不惜耗费巨额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倾全国之力多次修筑长城,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减少战争,维护和平。”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王岗指出,万里长城是沿着中国北方农耕文化区与游牧文化区的边界地点修筑的,从而减少了不同文化区之间的军事冲突,避免了不必要的互相杀戮。因此,长城是中华民族捍卫和平的标志。虽然今天长城已经失去了作为军事防御设施的作用,但国内外游客在中华大地的旅途中,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一就是长城。长城已然变成一个文化符号,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从山海关到居庸关,再到嘉峪关,人们看到了沧桑的历史,悠久的文明,看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长城在进一步推动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的交往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长城见证了丝绸之路的兴衰。”甘肃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杨惠福表示,汉代河西走廊大规模修筑长城共有5次,其主要职能是为了维护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这一地区人民的生产生活安全。明代在甘肃境内所筑长城总长度1700余公里。据《肃州志》记载:“明洪武五年(1372年)冯胜下河西,以嘉峪关为中外巨防,西域入贡要路,二百二十丈。”这说明嘉峪关作为明长城的重要关隘,不仅是军事防御重地,也是一处东西方贸易的关口。由此可见,长城是丝绸之路的守护者和丝路经济的促进者,为丝绸之路经济发展、文化传播作出了积极贡献,也见证了丝绸之路的繁荣与衰落。

长城是文化交融的纽带。王岗表示,从金代以后,特别是明代,北京与河北之间在行政区域划分上虽有所不同,但这时作为军事防御体系的长城却仍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并在历史演进过程中形成一条完整的长城文化带,而这条长城文化带的核心区域,就是今天北京与河北的长城体系。在当代,它会继续推动和链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

长城保护

积累大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的“中国经验”

长城是世界上体量最大、蔚为壮观的历史文化遗产,同时也是由多种遗存及其所处自然环境共同构成的具有独特审美价值的文化景观。如何保护管理跨行政区分布、人文与自然环境多样的大型遗产,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也是我们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对长城的管理理念和制度的发展完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经过数十年的不断努力探索,我们不但欣喜地看到了古老长城的新生,也收获了大型文化遗产保护管理诸多有益的“中国经验”。

数十年间,长城保护的步伐从未停歇:2006年,中国长城有了属于自己的法律文件——《长城保护条例》;2012年,历时6年的全国长城资源调查与认定工作取得决定性的成果,我们第一次摸清长城的“家底”——行经15省404县,全长21196.18公里,现存43721处遗迹,并绘制了精确的全国长城分布图;2016年,在《长城保护条例》颁布10周年之际,国家文物局在河北省金山岭长城脚下向社会发布了《中国长城保护报告》……

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赵冰表示,多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各有关地区和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文物工作方针,落实长城保护条例,广泛动员社会参与,长城保护状况明显改善,长城保护社会效应不断彰显,长城精神得到传承弘扬。但同时应当看到,各时代长城普遍存在不同程度残损,一些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过度修复,甚至新建、假造长城、不当开发“野长城”等问题。

“在西北地区一个旅游民宿旁边,我发现了一段300多米长的刚刚修建的崭新长城,实际上就是一个纯粹的旅游项目,跟长城没有任何关系,但它的感官、风貌会对长城造成负面影响。”在不久前的一次调研中,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副司长刘洋发现令人心痛地一幕,就是过度修缮长城、重建新建长城的问题。

长城保护到底应该保护什么?长城保护又该遵循什么原则?今年1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联合印发了《长城保护总体规划》,阐释了长城价值和长城精神,强调了长城文化景观的特性,提出规划核心是长城价值的保护展示,规划目标是长城精神、抗战精神、长征精神的传承弘扬。在保护对象方面,《规划》明确,长城保护的重点是秦汉长城和明长城,同时提出原址保护、原状保护的总体策略。

河北是长城文化资源大省,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保护第一、传承优先、严格管控、适度开发的原则,统筹推进长城研究、保护、发展和利用工作。

以秦皇岛市为例,这里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全长223.1公里。该段长城军事防御体系完备,包括单体建筑905座,其中关堡62座、敌台565座、烽火台107座,外加障墙、壕沟等。天下第一关、老龙头、三道关、董家口长城等是明长城的精华段落,且长城全线地质地貌丰富,人文历史厚重,集中彰显了长城文化的精髓,形成了一道国内独一无二的长城文化遗产走廊。

秦皇岛市副市长冯志永介绍,多年来,秦皇岛市开展长城资源调查研究,出版了《秦皇岛长城》一书,系统记录全市长城资源。2003年秦皇岛市在全国率先建立长城保护员机制。在全省设立第一家长城保护工作站。2018年9月,颁布实施《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条例》,对长城保护范畴、长城保护主体责任、长城保护管理机制、禁止和限制在长城保护范围内从事的行为等方面都做出了明确规范,确定每年7月5日为秦皇岛市“长城保护日”。

融入时代

万里长城要走进现代生活“活起来”

金山岭长城。 省文物局供图

长城是历史的,也是当代的,又是未来的。长城文化极为丰富,而且不断充实着新的内容和特色。讲好、讲活长城故事,就一定要与时代精神相符合,与现代生活相融合。如何深入挖掘长城文化内涵,为城市发展和丰富居民生活发挥作用,成为保护中更深层次的课题。

有专家认为,保护长城要考虑融入今天人们的生活,就需要探索开放的新型展示模式。坚持最小干预和艺术性的原则,改变一味攀登、攀爬的简单开放模式,综合评估长城的历史、价值、景观、自然特征,确定长城段落的展示要点,将“近景”与“远观”相结合,将自然景观、景观特色、建筑细节、历史遗痕等纳入展示范围,采取现场攀登、徒步体验、远眺观景、陈列展示、数字展示等多种手段。“以前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对长城本体的保护,其实长城也是一种文化景观,对于文化景观要素的保护,现在逐步纳入我们的视野。”刘洋说。

在国家层面,对长城的文化内涵挖掘不断深入。今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了《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关于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相关工作,刘洋介绍,国家文物局已委托相关高校,以京津冀地区长城为重要点段,着手开展前期研究,在一些试点段摸索适合长城特点的公园定位、管理模式、开放强度、展示手段。

“河北作为长城大省,应该在长城文化带保护和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中作出表率,甘当排头兵。”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谢飞表示,目前,我省的元中都已经成为河北省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泥河湾、赵王城、邺城和中山古城也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与长城文化公园建设的概念、性质、定位和目标基本一致,因此,应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措施等引入长城文化公园建设之中。

河北省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孙万勇建议,应全面挖掘长城文化带的自然文化生态和产业资源,发挥长城文化带对精神文化、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等方面的重要带动作用,推动产业板块的有效衔接,精心谋划一批高品位的红色文化、绿色生态、商贸、民俗、旅游项目。重点打造三条文化经济产业带:建设一条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教育产业带;打造一条绿色生态旅游产业带;带动一条扶贫富民产业带。

秦皇岛市具有悠久长城历史和深厚的长城文化,并具有丰富的长城保护经验。秦皇岛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孙志升表示,秦皇岛市选择老龙头、天下第一关、九门口、董家口、板厂峪等长城精品点段,将串联最美长城点的公路网络,打造长城间的登山健行、徒步运动、户外游戏、乡村休闲等一体的国家长城步道系统。同时,活化长城文化遗产,开展长城旅游产业带保护活动。推动长城沿线村落打造长城特色民宿、非遗展示基地、影视基地,形成集文化体验、旅游观光、商业贸易于一体的商城旅游产业带。进一步做好山海关的保护发展工作,依托“天下第一关”世界级长城文化品牌,深入挖掘山海关长城历史、军事、民俗等特色文化底蕴,建设集长城戍边、军事要塞、民族风情、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于一体的特色街区。办好以长城文化为主体的文旅活动,深入挖掘长城文化,讲好秦皇岛长城故事。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面对祖先留下的长城文化宝贵财富,我们这一代如何让它雄姿英发,成为新时代的重要课题之一。今天,长城文化早已经超越了历史古迹本身,成为民族精神的象征,融入到中华五千年的文化长河中。

正如董耀会所说:“读懂了长城,可以了解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了解民族文化和社会的发展历程。读懂了长城,可以听到中华民族从远古走到今天,古老而雄浑的脚步声。”让历史之光照进现实,通过宣传长城文化、解读长城文化,弘扬长城蕴涵的民族精神,万里长城必将在新时代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的精神力量。 (记者 曹 铮)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