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来自一线的奋斗故事】春播一粒种 代代为民情

2019-10-16 05:40: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春播一粒种 代代为民情

——在唐县淑吕村

秋天的唐县淑吕村,草木葱茏,瓜果飘香,处处弥漫着丰收的喜悦。

70年前的春天,党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傍晚时分入住淑吕村。毛主席问土改、察民情,在这里留下了一段佳话。

日前,记者来到淑吕村,沿着宽阔平整、四通八达的水泥路,步行至毛主席曾经居住的院落。老屋早已翻盖,变成了一排宽敞明亮的大瓦房,古井里,毛主席喝过的水还在汩汩涌动,仿佛述说着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情深。

“毛主席屋里的灯一直燃到深夜,直到天快亮时,他才在木板搭成的简易床上躺了一会。”48岁的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李国敏打小就住在这个院子里,听着毛主席的故事长大。他告诉记者,淑吕村是老解放区,1947年就进行了土改,毛主席十分关心土改后群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刚住下就和县、村干部召开座谈会,询问详情。

“毛主席虽然只住了一晚,但在淑吕村留下了为人民谋幸福的坚定初心,如今已在生根发芽。”李国敏说,70年来,淑吕村的干部群众继承发扬“赶考精神”,劲往一处使,奋进奔小康,蹚路子、谋产业,谱写着新时代的奋斗篇章。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不远处,淑吕村小学传来琅琅读书声,三层的教学楼容纳了全村280多个孩子,微机室、实验室、音乐教室样样俱全。校长王素坤说,这多亏了老支书田振国,原来的旧校舍是栋危房,夏天漏雨,冬天跑风,一年四季不安生。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咱们必须建一所新学校。”上世纪90年代中期,老支书田振国向村民们许下诺言。缺钱,他带头自掏腰包;缺人,他自己上工地搭脚手架。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出钱出物出力,只用一年多时间,新教学楼就拔地而起,村里的孩子们搬进了周边条件最好的小学。

“老支书告诉我,党中央毛主席‘进京赶考’,‘赶考精神’世代传承。作为淑吕村的干部,就一定要当好村民致富的领路人、主心骨。”李国敏介绍着情况,带记者来到位于村口的“亮子技术服务社”。闪亮的招牌下,顾客络绎不绝,老板李亮黝黑的脸上绽出灿烂的笑容。

5年前,已近而立之年的李亮还是一副愁苦模样。当时看别人养羊挣钱,他头脑一热,借了10多万元当起了羊倌。可是没经验又不懂技术,养的300只羊有一半得了“小反刍”,羊嘴溃烂吃不进草料,眼看着一只只死去。借来的钱打了水漂,小伙子心情不好,三天两头和老婆打架,小两口差点离了婚。

“多亏李书记帮咱,要不是他,怕是孩子都要跟了别人的姓!”李亮说,在他最困难时,李国敏不光帮他从丈母娘家领回了媳妇,还引领他走上了致富路。至今,李亮还清楚记得李国敏开导他的那番话:“周边养羊户这么多,为什么不换个思路?你可以卖饲料嘛,只要你认干,资金、销路我帮你。”一席话不仅点醒了李亮,也给他壮起了胆子。

没资金,李国敏出面担保为李亮借来10万元启动资金;没场地,李国敏搭着自己的人情为李亮找来两间门脸;没市场,李国敏亲自打电话给养羊大户……别看起步晚,只用4年时间,李亮的生意直线蹿升,如今常年合作客户有300多个,一年销售饲料3000多吨,年销售额近百万元,成为周边数一数二的饲料销售大户。

生意红火了,李亮有点发“飘”。李国敏看在眼里,今年过年,他又给李亮送去一个“高招”:“周边卖饲料的已经有20多家,竞争越来越激烈,如果只满足于现状,有你傻眼的时候。要想有竞争力,就得创新,搞一条龙服务。”

“不如成立个技术服务社,从单一卖饲料转型做综合服务。”李国敏简单几句话让李亮激动得直拍大腿。一开春,他就请来三位技术人员,组建了技术服务团队,建立起从采购羊苗到疾病预防、营养管理,再到育肥羊销售的全链条技术服务体系,成为周边养羊户眼中的“土专家”。

“村里的事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但都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只要心里装着群众,就没有做不好的工作。”淑吕村一直有养羊的传统,近两年环保压力日益加大,大家都在琢磨尽早转型,在李国敏的帮助下,现在已经有9家大的养羊户成功转型,有的跟着李亮卖饲料,有的转型搞建筑,“不但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村里的环境也越来越美了!” (记者 寇国莹)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