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身边的初心使命】张雪松:“就想不断刷新中国速度”

2019-10-19 07:03: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就想不断刷新中国速度”

—— 再记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中国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高级技师张雪松

“参展只是形式,我们要通过提升高铁铝合金车体的智能制造水平,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使中国高铁车体制造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把中国高铁这张‘金名片’越擦越亮!”近日,结束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的行程后,中车首席技能操作专家、中车唐山机车车辆有限公司铝合金厂高级技师张雪松立刻返回唐山,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

27年来,张雪松在高速动车组生产中不断攻克难关,完成技术革新109项。日前,他被授予敬业奉献类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国庆当天,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代表参加了游行。“我们彩车方阵的主题是‘不忘初心’,这对我是一种永久的激励。”张雪松说。

“我有一个火车梦”

张雪松出生在铁路家属大院。小时候,他总是听到大人们讲铁路上的故事,“那时,我就有一个‘火车梦’。”1992年,从技校毕业后,他如愿成为中车唐山公司的一名技术工人。凭着勤学苦练,当年,他便在唐山市青工技能大赛上崭露头角,取得钳工第四名的成绩,获得唐山市技术能手称号。

“我母亲曾经觉得当工人出不了头。可我觉得,把‘工’字变成‘干’字,就出头了。”张雪松说,即使遇到各种困难,他也从未忘记自己的承诺。2000年前后,受经济大环境影响,唐车公司经营不善,有两个月他的工资加起来只有500多元。彼时,有大公司向他抛出橄榄枝,但被张雪松婉言谢绝:“工厂培养了我,我要和大家一起渡过难关!”

2004年,国务院提出铁路机车车辆装备“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跨越式发展目标。第二年,中车唐山公司便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引进时速350公里动车组制造技术,站到了世界顶尖技术的最前沿。身为钳工的张雪松成功通过考试,成为时速350公里动车组铝合金车体铆钳班班长。

“有一个工件没安装好,就像考试没过一样,别扭!”他回忆说,动车组的车体大部分由铝合金型材拼接组焊而成。起初,由于没有铝合金车体制造技术经验,张雪松明显感到原来的方法不那么顺手了,铝工件也不像过去的钢铁零件听使唤了,变形、开裂……他带领铆钳班,从一个个工件入手,开始和自己“死磕”。

苦心人,天不负。历经上千次试验,通过自己制作焊接夹具、装配定位板、反变形工装卡具,形成了大量的工艺文件和操作指导书。2008年,张雪松团队和公司一起,迎来人生中第一个荣耀时刻:首列CRH3“和谐号”动车组在唐山下线,中国终于跻身制造时速350公里高速铁路装备的国家行列。

技术创新不停歇

“新时代的产业工人,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是简单地付出体力劳动,而是要勇于站在新技术的前沿,敢于向世界先进技术发起挑战。”在张雪松看来,自己的奋斗履历以“和谐号”技术攻关为界。

和传统碳钢车体制造不同,“和谐号”动车组铝合金车体生产的每一道关键工序,都需要由大型数控设备来完成。为此,公司曾引进了价值几亿元的几十台尖端数控设备。可是,由于心里没谱,厂里没人敢上前维修。

被技术“卡住脖子”的紧要关头,当时已在全国小有名气的钳工状元张雪松主动请缨“转行”装调维修工,做进口设备的“保健医生”。

“就你这技校毕业的底子,万一啃不下这块硬骨头咋整?”“都已经是钳工状元了,有必要改行吗?”面对好心劝说、善意提醒,张雪松却铁了心:“生产最快最安全的动车组是我们的使命。作为党员,就得迎难而上,面对技术难题勇于攻关。”

凭着这份“创新比天大”的信念,他一点一点“啃”下大量专业书籍。白天工作忙,他就晚上学,总计写下了几万字的装调维修数控机床学习心得。

面对国际最先进的数控加工设备,张雪松最终凭借自己的创新思维和高超技艺,排除了20多次各类疑难故障,攻克了8项难题。其中两项申报了国家专利,解决了外国专家都没能解决的问题。

更让张雪松和工友们感到自豪的是,2012年,中车唐山公司为德国西门子公司批量提供了高速列车铝合金车体大部件,打破了出口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的国外垄断,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国产化。

近年来,随着我国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高速动车组的生产方式出现质的改变。在中车唐山公司铝合金厂侧墙车间,一台台的工业机器人格外醒目。“这就是张工用来打磨‘复兴号’动车组项目的‘秘密武器’。”车间的技术人员介绍说。

“技术攻关,要突破旧的观念大胆创新,这也是今后高铁动车制造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突破点。”张雪松告诉记者,这两年,如何运用智能制造技术加快高铁动车组智能化进程成为今后他和工友们技术攻关的重点。

工作室里“传帮带”

国庆前夕,张雪松和他的团队刚刚参加了第三届全国智能制造大赛河北省赛区“安装与调试”组的选拔。即使是在北京参加国庆观礼期间,他也一直把专业书籍带在身边。看到最新的知识点,他会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和团队成员一起分享。

2010年,中车唐山公司设立了“张雪松金蓝领工作室”,由张雪松牵头专门开展一线技术攻关、工艺革新,培养高级操作技能人才,发挥高技能人才的优势。从此,他又有了新的“小目标”:把“张雪松金蓝领工作室”打造成中国高铁技术创新的平台。

“‘好师傅’要有传帮带的劲头,这样才能有1+1大于2的效果。”通过技术汇报会、创新交流、导师带徒、现场演示等一系列活动,张雪松毫无保留地教授新人新技能。在企业组织开展的“教学练比”活动中,张雪松将饱含着他心血与汗水的十多万字的“工作日志”毫无保留地贡献给团队成员,变为集体操作的“工作法”。

2013年,“张雪松工作室”升级成为“张雪松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随后又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依托工作室,张雪松带动铝合金厂技术工人,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成立了13个创新活动小组,每年工作室都能完成一百多项创新,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

“工匠精神,比技能更重要。”近年来,随着大批年轻工人进入公司,在培训技能的同时,张雪松总是不忘“敲打”新徒弟,绘制每一张图纸、记录每一份笔记都需要形成严谨、精细、敬业、合作的工作态度,这能有效帮助他们能够早日独立胜任各自的工作岗位。

通过张雪松的传帮带,目前,工作室已经吸收了30多名技术骨干,设立了10个工序固定生产小组、4个专项技术攻关小组,累计完成技术创新600多项。

“就想不断刷新中国速度。”看着大批技术能手茁壮成长,张雪松特别欣慰,“一个人再能干,力量也是有限。只有大家一起协同创新,让每个人都成为‘动车组’,才能不断刷新中国速度!”(记者刘禹彤)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