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大河之北·河湖水系篇④】涓滴不弃

2019-10-31 06:18:2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历史上,河北省广大的平原区域曾是地下水资源丰沛之地。

地下水,在燕赵文明的发展历程中起到过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河北省也一度面临着缺水难题。如何合理节约、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一度被过度开采的地下水如何恢复?

湿地,水陆相互作用的特殊自然综合体,享有“地球之肾”的美誉。河北五大湿地类型齐全,这些形态多样的湿地,是区域生态环境的调节器,维持生物多样性的大宝库。近年来,河北省为保护和恢复湿地资源,做出了怎样的努力,又取得了哪些成效?

成安县博业生态家庭农场,指针式喷灌机正进行喷灌作业。记者霍艳恩 通讯员岳艳峰摄

曾经丰沛的蕴藏

白鹿泉和地下水

2019年9月5日,白露前夕,山村已有一丝秋天的凉意。

石家庄鹿泉主城区以西约8公里,太行山东麓、抱犊寨以南一个群山环抱的小村庄,白鹿泉村。

村口道路旁,71岁的村民白尺光正坐在一口石砌的井边休息。

这口看起来并不起眼的普通水井,却是白鹿泉村乃至鹿泉区名字的来源——白鹿泉。

朝井内望去,井水清澈透亮,但水位不高、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涌动。

这口水井为何得名“泉”?又是如何成为鹿泉名字来源的呢?

“这眼白鹿泉,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72岁的鹿泉史志专家韩庆志表示。

韩庆志告诉记者,白鹿泉以北不远的抱犊寨,就是公元前204年韩信率领汉军背水一战时埋伏两千奇兵的萆山。

2000多年过去,背水一战已经成为中国历史流传至今的著名战役,当年韩信大军无水、射鹿得泉的传说在当地民间也广为流传。而那眼救韩信大军于危难的泉水,就是白鹿泉。

“虽然射鹿得泉的故事只是一个美丽的传说,却印证了鹿泉悠久的历史。”韩庆志说。到了隋代,这个古称石邑的县城干脆被改名鹿泉。

2000多年来,白鹿泉几乎从未断流。

“可以说,我就是在白鹿泉的陪伴下长大的。”白尺光回忆,“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白鹿泉的景象还可以用‘壮观’来形容。那时候,泉水几乎常年喷涌。泉井边有一条水渠,从泉井里喷涌而出的泉水沿着水渠引出去,可以供全村人饮用。捧一捧泉水喝下去,顿时感觉一股清凉直透心底。”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白鹿泉的故事并不是个例。

很多人想不到的是,与因泉水而得名的鹿泉一样,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河北的广大平原地区,尤其是太行山、燕山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资源都曾十分丰富。

不夸张地说,地下水资源丰富,曾经是这一地区发展的自然优势。

自然界水循环示意图

“人们常说,石家庄是‘火车拉来的城市’,这句话当然没错。但除铁路外,石家庄的城市发展也离不开‘一五’计划期间医药、棉纺等重点建设项目落户的贡献。”已经91岁高龄的华北制药厂原副总工程师刘剑章,亲身经历和见证了这座城市近70年来的发展历程。

60多年前的1953年底,刚从北京医学院毕业的刘剑章,第一次来到石家庄,当时他的任务,就是协助苏联专家来此进行华北制药厂的选址。

华药,属于“一五”计划期间著名的“156工程”。

“‘156工程’统共只有三个医药项目,华药就占了两个——淀粉厂和抗生素厂。在那个年代,国家为华药投资7000余万元,新中国的抗生素产业就是从这里起步的。”如今,谈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刘剑章的激动之情总是溢于言表。

事实上,在确定落户石家庄之前,华药的选址工作长达1年之久。除石家庄外,佳木斯、哈尔滨、齐齐哈尔、太原、邯郸、西安、成都等城市,都曾被纳入考虑范围。

“最终,石家庄能够脱颖而出,除了地处华北粮仓、又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距首都近等优势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条优势,就是地下水水质好、储存量大。”刘剑章回忆。

而刘剑章最初到石家庄的主要工作,正是协助苏联专家对地下水情况进行钻探、勘察。

“建药厂,对水量和水质要求都很高。当时石家庄的地下水勘探情况让我们很惊喜,很多地方往下打几米就有水,而且经过勘探,这一地区的含水层厚度大、水质好,完全符合要求。”刘剑章说。

当时的苏联专家甚至自信满满地预言:这里的地下水,可以用200年。

“能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所利用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省地矿局地质环境处处长田文法介绍,受气候和降水的影响,河北省地表水资源不足且分布不均,难以持续满足生产生活需要。与之相比,地下水却具有储量大、分布广、水质好、不易受污染等优势。

“地下水赋存于各类岩石空隙中。”田文法说,依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和含水介质的空隙特征,我们一般将地下水划分为孔隙水、岩溶裂隙水和裂隙水三种类型。

岩溶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太行山东麓、燕山南麓及冀西北地区,分布面积1.8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10%;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太行山及燕山山地、冀西北盆地北部及坝上高原的丘陵山区,分布面积7.0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38%。

至于分布面积最广的孔隙水,主要分布于平原区、山间盆地、坝上高原的波状平原以及山区河流与沟谷两侧,面积9.84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面积的52%。刘剑章一行当年在石家庄勘探得到的地下水,就属于这个类型。至今,很多40岁以上的“老石家庄”,仍记得使用地下水作为饮用水时、市区自来水的清冽口感。

平原地区的孔隙水主要赋存在松散沉积物颗粒间的孔隙中,在平原和山间盆地内的第四纪地层中分布广泛。因此,平原地区成为河北省地下水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其中,太行山、燕山山前平原含水层呈扇形分布,这一区域降水量相对较大,地层中的含水层粒度粗、厚度大、连续性强;透水性好,补给及储水条件好。无论从储水量还是水质方面看,太行山、燕山山前平原都是河北省地下水条件最好的地区。可以说,这一区域从古至今的繁荣发展,离不开优良的地下水条件。”田文法说。

小滦河国家湿地公园美景如画。 记者田明 霍艳恩摄

古城源头和百泉之城

在华北大平原上,受惠于地下水丰沛而发展壮大的城市,不止石家庄一座。

石家庄东北约140公里,保定城区西北约10公里,竞秀区一亩泉村。

这个有些特殊的村名,来源于一眼曾经喷涌数百年而不衰的泉水——一亩泉。

在如今的一亩泉源头,曾经泉水喷涌而出的景象已不复存在。但泉旁“府河源头一亩泉”的石碑,仍向人们诉说着一亩泉往日的丰沛。

“保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以来,保定的兴盛和发展除依托于京畿重地的优势,也得益于府河水运之利。府河原名一亩泉河,明朝置保定府后始称府河,是一条以所流经的城市而命名的河。可以说,府河见证了保定历史发展的足迹,是保定的母亲河。”保定市地方志办公室原主任孙进柱介绍。

府河的源头,就是曾经喷涌数百年的一亩泉。

一眼泉水,如何能成为古城母亲河的源头?这眼泉水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从地形地貌来看,保定城西北至满城一带,位于太行山东麓由山地、丘陵向平原过渡地带。历史上,这一地区降水量相对丰沛,地下水储存条件好,加之地势突然下降,形成了一个西南—东北走向的潜水—承压水上升泉群。自满城往东,到保定市区西北,或在沟道、或在塘边,都有低洼地带泉水涌出,水量较大的有21处,清水涌流,如星罗棋布。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一亩泉。”田文法说。

历史上,一亩泉水量很大。在年逾七旬的一亩泉村村民吕方的儿时记忆中,一亩泉塑造了这样的景象——泉水喷涌而出,形成了一亩泉河,河水经府河向东一直流到白洋淀。清澈的河水,带来了成群的鱼虾和香浓的稻米,养育着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

“一亩泉在干涸之前,曾是保定市饮用水水源地,保定南半城的人们,基本上都是喝着它长大的。”孙进柱说。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一亩泉也凭借其优质的河水及丰富的地下水资源,支撑了众多工厂的发展。资料显示,1956年后,保定市陆续在一亩泉附近打了38口井,每天抽20多万吨水,相当于一座小型水库的蓄水量。

然而,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以及城市生活用水量的增加、降雨量的减少,河北省平原区地下水位总体处于下降状态。地下水位下降以及缺水,也由此成为河北省水资源情况的一个“标签”。

《保定市水利志》记载,1965年,一亩泉700多年来首次断流、干涸。这一干涸,就再也没有恢复。140公里以外、太行山脚下的白鹿泉,如今泉水也已经不复当年喷涌盛况,甚至会出现季节性干涸。

一亩泉和白鹿泉的兴衰,正是这一过程的缩影。

保定往南约250公里,太行山东麓,是河北另一座古城——邢台。

如今,历史文化研究者们已经确定,有3500年建城史的邢台,是华北地区最古老的城市。

提起邢台,许多人都知道它的别称——牛城,却不知道这座城市的另一个别称“百泉之城”。事实上,邢台城市起源以及“邢”字的得名,都和邢台地区丰沛的地下水(泉水)有关。

邢,是邢台最古老的地名,在甲骨文中就有记载,当时被称作“井”。

“公元前17世纪,西方姜姓井族顺河水东移,迁徙到冀南的时候,以族名命地为‘井’。”邢台市方志办主任孟朋文介绍,邢地土肥水丰,百泉竞流,故称“井方”。邢人凿井筑邑,后来合“井”“邑”二字为一字,就成为“邢”字的起源。

《竹书纪年》记载:“甲辰九圯,祖乙徙都于邢。”《史记》中,也有“商祖乙迁于邢”的记载。祖乙是商朝的第十四任君主。商王朝建立后,由于洪水为灾,自汤至阳甲之弟盘庚为王时,曾经五次迁都。祖乙即位之初,正当王都相地发生大洪灾。为远避洪水,他派人在全国各地选址,最终才决定在水源丰盈、气候宜人的邢地安都。

可以说,丰沛的地下水,正是邢台最早建城的关键因素。

然而,和平原地区主要的地下水类型——孔隙水不同,邢台的泉水,属于岩溶裂隙水。

在邢台市和邢台县境内京广铁路两侧20余平方公里范围内,历史上曾经泉出无数,有百泉、珍珠泉、韩家泉、银沙泉、达活泉等15个泉群,故名“百泉”。

“邢台百泉群位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倾斜平原基岩浅埋区上。这一区域地下是大片奥陶系灰岩分布区,溶隙、溶洞发育,地下水丰富。泉群东部为邢台断裂带,断裂带及其上部所覆不透水或弱透水沉积物,成为地下水东流的阻水隔墙,泉区内新华夏构造强烈,构成一系列大、小断层和背斜,形成有利于地下水的运移通道,丰富的喀斯特水大部以上升泉形式出露地表,部分表现为下降泉,并有自流泉10余处。”田文法介绍。

丰沛的泉水,给邢台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有利条件。元代时,郭守敬曾在泉区开渠引泉,灌溉农田,通舟行船。至明代中叶,泉区渠系更加发达,仅引水闸就达30多处,灌田5万亩。

新中国成立后,百泉经过多次治理,一度成为邢台一带重要的水源地,引泉浇地达40万亩,使这里成为旱涝保收的“冀南明珠”。

如今,随着地下水压采工作的推进和水生态修复的持续进行,自上个世纪80年代起逐渐干涸的邢台泉水陆续复涌,邢台昔日“遍野甘露溢,平地群泉涌”的景象也许将很快重现。

进行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后的卢龙县“一渠百库”主干渠。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地下水的救赎

自己“找水喝”的小麦

2019年6月10日,麦收时节。

石家庄辛集市区西北约5公里,马兰村的一片麦田里,一台联合收割机正在进行着紧张的收割。

麦田里丰收繁忙的景象,看上去和河北大平原上普通的小麦机收场景没什么不同。麦田一旁,一群时不时指挥联合收割机的人,却有些特别。

虽然衣着朴素,但这群人并不是普通农民,而是来自中国种子协会的专家们。他们面前的这片麦田,种的不是普通小麦,而是由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和河北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而成的抗旱冬小麦品种“石麦22号”。

专家们此行的目的,是对“石麦22号”一水田进行实收测产。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世代相传的小麦种植习惯,曾被一直遵循。而“石麦22号”,是只需要浇一水的小麦品种。

“过去的很多小麦品种不耐旱,整个生育期得浇四五遍水。”现场一位农业专家介绍,“像‘石麦22号’这种只浇一水的小麦,过去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不一会儿,联合收割机对专家组随机选取的3个单元的机械收割已经完成。紧张的测产开始了:扣除麦糠杂质,按13%含水量进行实收测产,最终,测得该地块平均亩产为613.5公斤。

只浇一水,亩产1200多斤。这个在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成绩,如今在马兰村以及周边许多种植节水小麦的区域,已经十分常见。

是什么带给小麦如此神奇的变化?人们又为什么非得在小麦节水灌溉上下这么大力气?

故事还要从马兰村西的马兰农场说起。

如今,这个起初由马兰村村办的小农场,已经成为年推广5000多万斤优质麦种的繁育基地。这里曾十多次刷新河北省高产纪录,创下“节水不减产”“零水超千斤”的纪录。

在马兰农场,记者看到了一块特殊的麦田:这块麦田的地面用水泥渠和周围隔开,地下也用油毡阻隔以防其他地块浇水时有水分渗来。

这是马兰农场的“零水试验田”,麦子从播种后全靠自然降水,一遍水也不浇,就可以取得超过500公斤的亩产。

零水试验田旁,有一处3米多深的土坑,土坑一旁,是尚未收割的节水小麦。通过土坑的垂直剖面,记者可以清楚地看到,节水小麦长长的根系,已经深深扎入土壤。

“一般的小麦根系也就几十厘米深,而我们的节水小麦品种,根系可以扎到2.5米以上。因为根深,所以它吸取地下水的时候就占据优势,可以少浇水。”马兰农场负责人武金燚告诉记者。

“上世纪90年代,小麦生长期要浇五到六次水。现在,农民们种植节水小麦,降到了两水、一水。单说品种这一块,在节水上的贡献率就能占到45%左右。”武金燚说。

节水小麦对华北平原地下水恢复意义重大。

深厚肥沃的平原,赐予了河北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河北小麦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350万吨以上。

然而,广大的小麦种植面积,也带来了巨大的用水压力。数据显示,近年来,河北省全年的总用水量约200亿立方米。其中,“用水大户”农业就占了总用水量的60%以上,在农业中,小麦灌溉又占农业用水总量的50%。

数据显示,河北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0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缺乏,河北省地下水超采严重。因此,小麦节水,是河北省地下水压采工作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以前我们小麦育种的方向是单纯追求高产的话,现在的育种方向就是由单纯高产转到了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上,寻找最‘耐渴’的种子。”省小麦专家顾问组组长郭进考告诉记者。

为此,2018年,郭进考在马兰农场进行了5个组合200多个品系的资源与种质创新材料种植试验,并从中发现了优质专用小麦的好苗头资源。

目前,郭进考正在和河南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合作,进行大联合、大合作,对早代(二代以上)种质资源交换使用,丰富育种材料,加快育种进程。

2019年10月7日,秋收种麦时节。

马兰农场大地种业公司的种子加工车间,工人们对小麦种子进行装袋封存。每一袋种子里,都有一张与本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明白纸。这是郭进考立下的规矩:繁种单位要把良种良法配套技术一起传授给农民。

据了解,近十年间,从马兰农场走向全国的麦种累计突破7亿斤,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新疆等地。当地农业部门介绍,辛集市以马兰农场为龙头,育繁、推广的小麦新品种达30多个,年播种面积700万亩,年节水5亿立方米以上,相当于一座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6年的生活用水量。

如今,尝到了“种植节水小麦既节水又不减产”甜头的农民,继续种植节水小麦愿望强烈。今年,全省节水小麦种植面积将超过2700万亩,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80%。

“用水大户”变成“节水能手”,不再是梦想。

节水高产的“冀麦418”根系(右)的长度和根量,明显优于普通小麦品种。  记者赵海江 史晟全摄

科学利用微咸水

“从上世纪70年代到2016年,河北省平原地区地下水位总体处于下降状态。但具体到不同地区,地下水位的下降情况也有所不同。”指着一张河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图(1975年—2016年),田文法介绍。

“1975年至2016年的40多年间,浅层地下水位在山前平原区下降幅度为20—40米,部分地区达40—50米。在中部及滨海平原区下降幅度则较小,一般为5—15米,局部小于5米;与之相反,深层地下水位在中部及滨海平原区下降幅度较大,一般为40—70米,其中沧州市区、衡水南部故城县一带大于90米,在山前平原区下降幅度却较小。”田文法说。

造成这一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山前平原和滨海平原区地下水水质的区别。

“在山前平原地区,地下水储存、过滤条件好,浅层地下水不但储量丰富,而且水质很好,因此无论是农业工业生产还是生活用水,人们一般先采浅层地下水。但在滨海平原一带,尤其是沧州、衡水的部分地区,由于长期水力交替缓慢,浅层地下水多为微咸水,水质差,不适合直接饮用以及灌溉。因此,人们长期以来只能依赖深层地下水。”田文法告诉记者。

一般情况下,深层地下水水质好、储量大、出水稳定。然而,深层地下水流动能力差,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更新,还会引发地面沉降等一系列次生危害。

因此,如何科学利用浅层微咸水、压采深层地下水,就成为滨海平原地区节水的关键。

2019年5月25日上午,麦收将至。

衡水市景县连镇乡的麦田里,饱满的麦穗在微风中频频点头,一个个矗立在田地中的机井房分外显眼。

“我们这里属于井灌区,没有地表水源,但为了保证农业生产,大多采用咸淡混浇的方式浇地。”景县水务局副局长司胜利指着一个机井房说,“这井房里面有一深、一浅两眼井,同时提水,定量配比,用混合水灌溉农田,省时省钱不说,还能有效遏制深层地下水超采的状况。”

“一眼深井再配上一眼四五十米深的浅井,水量大,浇地快,还省钱。咸淡水比例出井时就配好了,直接用就行,省心多啦!”当地种植大户赵铁中算了一笔账,“早些年,大伙儿都用深水井浇地,大水漫灌,虽说那时候电费便宜,但一亩地也得花30多块钱,高了能到五六十块;后来改成了咸淡混浇,一亩地也就20来块钱,俺这百十亩麦子,浇一遍能省下1000多块钱呢!”

“衡水深层地下水资源严重匮乏,但浅层微咸水的储量相对丰富。除安平县外,全市其他县市区均有浅层微咸水分布,面积达4816平方公里,占全市总面积的54.6%。”衡水市水务局局长张彦军介绍,“微咸水易开采、易补充,全市微咸水年可开采量2.29亿立方米,占总补给量的69%。咸淡水混合后,矿化度控制在每升2克以内,不会引起土壤生化指标明显变化。”

在咸淡混浇井组发展高峰期,衡水累计保有12632个井组,控制面积约252万亩,年可节约淡水1.6亿立方米,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石津灌区面积的扩大,南水北调和引黄、引卫、引岳等工程的实施。如今,衡水地表水灌溉面积已经大幅增加。

顺应这一变化,衡水已经开始积极探索利用地表水和浅层微咸水混浇技术,积极推广新型咸淡混浇工程,让宝贵的浅层微咸水资源派上了大用场。


涉县白芟村上千亩水稻逐渐成熟,空中俯瞰,美不胜收。  新华社记者王晓摄

“上天入地”的修复

2019年8月12日上午,燕山南麓,迁安市区。

从当天凌晨开始,受台风“利奇马”影响,迁安市普降大到暴雨。

上午10时,雨势还未完全减小,迁安市晨曦家园绿化部经理单成园撑着伞,来到小区的南门和北门查看。

倾盆大雨中,两个小区的出入口都没有出现往年常见的雨水积聚无法通行的情况,小区内原来易积水的地方,由于在“海绵”建设中改造成了“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雨水随下随渗,没有出现积水情况。

“看来海绵城市改造效果确实不错,台风来了也不用担心!”眼前的情况,让单成园松了口气。

同样经受住台风暴雨考验的,还有迁安君和广场小区。雨中行走在小区甬路上,见不到通常小区固有的雨水篦子,雨水通过透水材料铺装的甬路下渗的同时,通过甬路两侧的侧石开口流入下沉式绿地,实现对雨水的收集。下沉式绿地里的鲜花经雨水冲刷,越发显得娇艳。

和晨曦家园有所不同,作为新建小区的君和广场在建设过程中,就有幸作为“海绵城市”建设的试点进行打造:降雨来临时,部分雨水流入下沉式绿地滞、蓄、渗,更多的通过植草沟汇流至雨水花园以及雨水收集回用系统,存水经净化后,随时等待被循环利用,目前被雨水箱蓄存的水主要用于小区绿化灌溉。

事实上,经受住这场强降雨考验的,不止这两个小区。数据显示,截至8月12日16时,迁安市区降雨量达到63.2毫米。整个降雨过程中,迁安城区却基本没有发生内涝现象。

这一难得的成绩,都要归功于海绵城市的建设。

“迁安位于唐山市北部,燕山南麓。受地形影响,夏季从南面吹来的海风遇燕山上升,容易形成地形雨,因此,迁安年均降雨量明显高于河北省的年均降雨量。”迁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一位工作人员介绍。

作为钢铁产业聚集之地,如何在解决城市内涝的同时,尽量节约城市用水,少采地下水,成为迁安面临的一个难题。

迁安选择了海绵城市。海绵城市作为一种崭新的城市发展理念,就是要让城市如同海绵一般,下雨时“吸”,旱时“放”,最终实现对雨水的循环利用,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城市缺水难题。

2015年,迁安入选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之一,成为河北省第一个,也是全国唯一一个县级试点城市。

在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蓝图中,“海绵城市”建设并非碎片化施工、建设和管理,而是一个庞大的系统性、整体性工程。

“各项工程之间,各工程与河、湖等自然水体之间都是相互融合的。海绵城市建设统筹自然降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系统性,协调给水、排水等水循环利用各环节,并考虑其复杂性和长期性。”迁安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李扬说。

“防止形成内涝,核心是控制雨水形成径流,其途径主要包括渗、滞、蓄、净、用、排等。迁安本身是滦河冲积平原,土地具备高渗透性。由此,我们更多地采用了‘渗’的方式来建设‘海绵体’。”李扬介绍。

如今,迁安已经先后完成了居民小区和公共建筑区改造项目94项,人行道和绿化带改造项目60项,改造了200余万平方米绿化景观、34万平方米人行步道。

一条条透水道路、一个个雨水花园、一块块下沉绿地……迁安打破了过去将雨水与大地隔离的水泥铺装,换上了一层新的“肌肤”,成为一座会呼吸的城市。

更令人欣喜的是,迁安的成功经验,已经开始向河北省其他城市推广。今年下半年,省住建厅印发《关于推广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经验及系列技术成果的通知》,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确保2020年底前河北省设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从农业到工业,从农村到城市,种种“上天入地”的修复举措,已经让河北省地下水恢复呈现出良好的效果。

2018年初,河北省财政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厅联合聘请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作为第三方,针对不同治理年度,不同降水频率,不同治理措施,不同区域,进行了三年试点压采效果综合评估。

评估报告指出,河北省农业地下水治理压采目标全面实现,城市地下水压采能力稳步提升,试点区地下水压采效果突出,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趋势比治理前显著改善。总体上,同样降水条件治理前后浅、深层地下水位变化呈现下降幅度减小、上升幅度增大、止跌回升态势。

鹿泉龙泉湖湿地。 资料图片

湿地的启示

湿地类型“万花筒”

2019年10月8日清晨,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阳光洒在水汽缭绕的湖面上,沉睡的衡水湖醒来了。

静谧的湖面泛着金光,一阵风起,湖中成团成簇的芦苇起伏摇曳,水鸟三五成群沿湖面低飞。

一湖蒹葭一湖花,一湖鸥鹭一湖鸭。

享有东亚地区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众多美誉的衡水湖,正处在最清爽、舒畅的秋季。

湿地是魅力无限的,尤其在水资源相对短缺的燕赵大地上,它的存在,静静润泽着人们的生活。

问起湿地,很多河北人第一个脱口而出的名字往往是衡水湖。

的确,作为河北省首家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衡水湖早已名声在外。

不过,对湿地做更深入了解才发现,其实许多名字不叫“湖”、听上去也并不像湿地的地方,在自然地理资源类型划分上,也属于湿地。比如一些“淀”“水库”“淖”以及“盐田”和“稻田”……

2019年9月20日,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资料室。

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工作人员从书架上抽出一本《中国湿地资源·河北卷》。这本书出版于2015年,是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完成后全面介绍河北湿地资源的文献图书。

河北湿地面积94.19万公顷,最大的特点,是类型丰富且齐全,包括5个湿地类、19个湿地型。

在国际上,湿地按照类别可划分为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和人工湿地五类。这五大类湿地河北全部都有,而且许多湿地类下面的湿地型,河北也有典型代表。

2019年9月17日,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快看,海鸥!海鸥!”

“不对,那是海燕吧?”

保护区的观鸟亭上,几个当地的高中生正轮流转动观鸟台上的望远镜,俯下身子争论着看到的水鸟究竟是什么。

“这里海鸟很多,因为距离渤海湾只有5公里,一年四季有数百种海鸟来这里觅食,比较多的有信天翁、海燕、海鸥,这里是它们的‘后院食堂’。”保护区工作人员陈玲玲说。

南大港,典型的近海与海岸湿地。

这种湿地类型,主要分布在河北省拥有海岸线的秦皇岛、唐山和沧州三市。诸如,秦皇岛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唐山曹妃甸南堡湿地公园等。

视线从沿海向内陆推进,地图上的华北平原,有着最广为人知的华北三大洼淀:白洋淀、衡水湖、永年洼。这三大洼淀,都是典型的淡水湖泊湿地,这也是华北平原湿地的主要类型。

其实,在历史上,太行山山前洪积扇和古黄河诸河道冲积扇之间的交接洼地处,曾存在由众多大小湖泊组成的湖泊带。如今受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许多湖泊洼淀收缩、退化、干涸,像宁晋泊、大陆泽、团泊洼等,都已经彻底消失。

除了沿海湿地群、淡水湖泊湿地群,在地图上,还有一个地区湿地资源更为密集——张承地区。

目前,国家级湿地公园名录里,河北共有20处,其中张家口有6处,承德有5处。

张承地区的湿地,特色之一是咸水湖泊湿地众多。

2019年6月30日,张家口尚义县。

“这个字在这里念nào。”尚义县出租车司机王志林已经不记得这是第多少次给乘客纠正“淖”字的发音了。

出租车行驶在广袤的察汗淖尔草原上,王志林要载着两位北京来的乘客,去往草原的深处,寻找一泓莹莹映着白光的湖水,那里就是察汗淖尔国家湿地公园的所在。

“淖尔”,蒙古语的“湖泊”。

在坝上,湿地名称中出现最多的字就是“淖”,比如安固里淖、八角淖、盐淖,而且几乎所有的淖都是内陆咸水湖泊湿地。

“坝上地区的河流中,内陆河水系约占总流域面积的85.0%。这些河水最终注入湖中,由于日照充分,水分蒸发量巨大,湖水矿化度逐渐升高,最终成为咸水湖。”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原所长李庆辰说。

察汗淖尔,就是河北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泊湿地,水面面积3600公顷。

不过,和许多湿地一样,察汗淖尔并不“单纯”,除了湖泊,这里还有河流、季节性沼泽湿地400公顷,是典型的集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于一体的复合型湿地。

近海与海岸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约占了全省湿地的一半,剩下的一半,被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平分。

全省大小300多条河流都属于湿地,目前保护最好的河流湿地大多集中在坝上,诸如闪电河、小滦河上,都有国家湿地公园。

提到人工湿地,很多人首先会想到水库,其实养殖湿地、稻田湿地、盐田湿地等,也都是湿地。

水库湿地,主要集中在太行山和燕山孕育的河流中上游,像官厅水库、潘家口水库、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等;盐田湿地,在唐山、沧州最为集中,像唐山的大清河盐场、南堡盐场,沧州的黄骅盐场、海兴盐场等。

是什么原因,孕育了河北如此多样的湿地类型呢?

李庆辰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河北省复杂多样、类型齐全的地理地貌。

“全省高原、山地、丘陵、盆地、平原五大地貌类型齐全,有着坝上高原、燕山和太行山山地、河北平原三大地貌单元,它就像一个‘万花筒’,在不同环境中孕育出多样的湿地。”李庆辰说。

七里河畔的水鸟。  邢台市城管局供图

湿地中的“精灵”

衡水湖,是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

设立保护区,究竟是要保护什么?

按《国际湿地公约》定义,湿地,是天然或人工形成的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咸水,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定义着重强调了湿地的基础——水。

但湿地不只是一片水域,更是一个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组成的活跃的生态系统。

2019年9月26日,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

上午九时,湿地管理处巡防队员潘红喜,骑上摩托车,开始一天的管护巡查工作。

从2005年南大港湿地设立自然保护区,潘红喜和他的十几名队员们,实行2人一组倒班制,一年365天不间断巡防,守护着保护区。

“南大港湿地近十年来没有发生过偷猎行为,动物种群和数量明显增加。今年,来到湿地栖息的鸟类有300多种。”湿地管理处副处长吕发成说。

和北戴河湿地一样,南大港也是远东地区候鸟迁徙的重要一站。除了官方的护鸟巡防队,沧州当地还有护鸟协会和志愿者,每年都会参与到护鸟行动中来。

鸟,湿地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精灵。其实,这个系统里还有一群数量极其庞大的“小精灵”,它们需借助显微镜才能看见。

吕志堂,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他的工作之一是研究这些“小精灵”——湿地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生态功能。

2019年5月4日傍晚,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实验室。

吕志堂和学生们面前,是当天下午刚刚从白洋淀采样带回的底泥和水草样本,研磨器、尼龙筛、试管、培养皿……实验器材全部就绪。

这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测定白洋淀湿地各采样点氮素循环相关微生物群落与水体富营养化的关系,寻找可以提高白洋淀水体自净能力的关键土著微生物。

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循环是主要的生物循环过程之一,而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扮演重要角色。

“固氮微生物就像湿地里的‘小天平’,通过氨化、硝化、反硝化作用,调节水中氮元素的存在形式和数量,从而减少水体富营养化和危害性藻类的爆发。”吕志堂解释。

针对全省部分淡水湖泊存在的富营养化问题,河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省内高校,都在关注微生物对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小规模试验正在白洋淀、衡水湖等地展开。

“湿地,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我们关注和研究湿地生态系统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弄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为科学保护和利用湿地资源打下基础。”李庆辰说。

衡水湖湿地景观。 衡水滨湖新区供图

“加法”与“减法”

2019年9月26日,邯郸永年洼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环抱着一座2600多年历史的广府古城,湿地与古城相依共生的格局,在北方并不多见。

“呜——”摄影师陈启威的航拍机缓缓升空,受一家摄影杂志之邀,他要拍摄永年洼鸟瞰照片。

“快看,这交错的水道像不像繁体的‘龙’字!”看到航拍的影像,陈启威很是惊喜。在邯郸生活多年的他没想到,航拍视角下的永年洼,水道交错,宛如迷宫。

十几年前,永年洼的水可不像如今这么多。它和白洋淀、衡水湖一样,都曾切身感受过缺水之痛,靠补水逐渐恢复。

“2010年前后永年洼上游滏阳河水流减少,永年洼只剩下最深处的黑龙潭还有水。”家住永年古城、67岁的郭怀德说。

查阅《永年县志》,永年洼2000年水面面积为10.12平方千米,2005年为8.68平方千米,到2010年仅剩2.61平方千米,水面面积严重缩小,急需生态补水。

从2010年起,永年洼多次通过滏阳河和上游东武仕水库补水,水面面积逐渐恢复到现在的5.989平方千米。

2014年,为了寻找更科学的补水方案,邯郸市水利局与北京大学等单位合作,建立了滏阳河在线监测系统。这个系统可以实时监测滏阳河和永年洼湿地上游水量、水质和水文气象信息。

自那之后,滏阳河向永年洼的补水量更精准,永年洼止住了缩减的趋势,开始一点点长大。

对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有时需要做“加法”,如补水、增殖放流、栽植湿地植物,有时则需要做“减法”。

唐山曹妃甸南堡湿地公园,鸟类东亚—澳大利亚迁徙路线上的重要一站。

2018年1月28日,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科学研究所教授李博和国内外十几位专家受邀聚集在这里,紧急研究怎样消灭湿地里一种正在疯长的水草——互花米草。

当时,这一外来入侵物种来势汹汹,几个月的时间就沿海岸滩涂扩散到400多亩。

这种草适应力强、扩散快,一旦形成单一群落,直接影响底泥中无脊椎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连鸟类的栖息和觅食环境也会丧失,对原有生态系统危害严重。

南堡湿地当时正在创建省级鸟类自然保护区,这位“不速之客”要尽快“请走”。

很巧,此前不久,长江口也遭受了互花米草的入侵,李博就是带着长江口治理经验来到了南堡湿地。

为了比较哪种除草剂对生态更友好,南堡湿地在两片区域分别采用了专家的两套方案做对比试验,除治后,枯死率不相上下,都在95%以上。

今年,受损的湿地已经基本恢复。

湿地保护和恢复工作,看似更多依靠技术力量,其实更关键的,是依靠人。

2019年10月3日,怀来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

晌午,收拾好铁锹、水管等树木养护工具,黑土洼村村民祝有贵下班,步行十分钟回家吃饭。

给湿地树苗浇水的地方,两年前曾是他家的玉米地。

湿地公园一、二期要将10万亩玉米地退耕还“湿”,祝有贵家的5亩多也在范围内。

2017年6月,听说官厅水库要建“湿地”,祝有贵心里没底,流转土地怎么补贴?五十多岁没了土地去干啥?

怀来县知道征地是“啃硬骨头”,特地派出5名县处级领导带队,抽调120名干部,组成15个专项工作组下村,挨家挨户动员。

工作组做思想工作,核心是一句话,“流转后收入不会少”。还提出湿地公园建设、维护都会优先录用周边村民。

的确,签下土地流转协议后,祝有贵很快在湿地公园找到新工作,养护树木,每天工钱120元,就在家门口,不用再外出打工。

“算上流转补贴,收入不仅没少,还多了。”祝有贵说。

2020年,湿地公园二期将全部完工,建成后的湿地公园总面积150平方千米。建成运营后,还将提供保安、保洁、养护、导游等各类岗位5000多个,当地几代人以农业种植为主的收入模式将被改变。

“事实上,无论补水、监控、防御外来入侵物种还是退耕还‘湿’,目的都是帮助生态系统实现内在平衡。这种平衡,是生态和谐的基础。”李庆辰说。

在全国近2万千米的海岸线中,河北487千米的海岸线长度并不突出。但就在河北这段海岸线上,从北向南依次展示着基岩海岸、砂质海岸和粉沙淤泥质海岸三种海岸类型,堪称海岸大全。

什么样的地质动力造就了河北的海,河北海岸的不同又带来了什么样的地貌特点?敬请关注《大河之北·海洋篇》第一单元。

采访/记者王思达 李冬云 朱艳冰 汤润清 王育民 通讯员贾瑞婷 执笔/记者王思达 李冬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