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倾心育桃李 “感谢贫穷”背后的精神滋养

2019-11-20 19:28:25 来源:人民网-河北频道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榜样·创新·大爱” 衡水教育改革发展样本调查系列报道之三

倾心育桃李 “感谢贫穷”背后的精神滋养

【编者按】在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市——衡水中学声名远播。现如今,不止是衡水中学,在其背后一批中小学校正蓬勃兴起。

每年到衡水取经的学校和地方领导数以千计,他们不止到衡水中学,还会到枣强中学、新苑小学等多所学校学习、观摩。

就在今年,衡水市教育系统在当地全面开展的“平‘语’近人”进校园活动再受关注,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顾秀莲曾就此项工作专程到衡水视察指导,并给予高度评价。

当地正在发生着什么改变?衡水的教育改革又带来哪些启示?又应该学习些什么?为此我们进行了调查。

今天推出《“榜样·创新·大爱”衡水教育改革发展样本调查》系列报道之三。

如果说“平‘语’近人”进校园活动是衡水德育教育的一大亮点,可以多加以学习的话,那么如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学习和借鉴衡水教育经验,就需要深入地了解衡水整个优秀教师队伍和衡水当地的文化。

只有你深入地了解那一方水土和那一群人,才能深刻地体会衡水中小学教育为何屡屡受关注,又为何集体展露勃勃生机。

图为衡水中学学生在跑操。付兆飒 摄

“爱生如子” 衡水优秀教师群体扫描

“之前,我一位同事的学生生病了,不小心把屎拉到裤子里,我们的老师不但把孩子照顾好,还把带屎的裤子洗干净然后交还给学生,我想亲生父母也不过如此。”十九大代表、衡水中学教务处主任、语文特级教师王文霞在接受采访时说,“衡水的老师是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可以说是‘爱生如子’。”

其实,“爱生如子”也是王文霞的教育观。她常说,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从一九八四年初登讲台,到现在三十五年间,她送了二十届高三毕业班,将三千余名学生送入重点大学,将一百五十多名学生送入清华北大。之所以取得这样骄人的业绩,都和她“爱生如子”有关。

衡水中学的同事们都知道,王文霞老师曾教过一个学生,母亲去世,父亲患有老年痴呆。家庭的不幸,使他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开始自暴自弃。王文霞一次次和他谈心,一点点开导,一遍遍鼓励,最终让他重拾信心,考上理想的大学。

王文霞不但帮他凑齐学费,还帮他办理助学贷款,鼓励他安心学习、珍惜青春。而当时,她的月薪还不足400元。这名男生大学毕业后找到了理想的工作,获得了幸福的爱情。2017年教师节,这名男生专程携妻子回到衡水中学,讲述了他们的故事。他说:“是王老师改变了我的人生。没有王老师,就没有我的今天。”

在衡水,为了让学生喝上自己喜欢的热豆浆,老师会回到自己家去磨一杯;为了让学生们都能喝上热水,班主任老师会逐个数热水杯子,确保“一个也不能少”……

“这样的故事在衡水数不胜数。”衡水市故城县郑口第二小学校长宣平侠说,大爱倾心育桃李,爱与爱汇聚才让学生们朝气蓬勃,拼搏向上。

事实上,优秀教师群体的培养,也是衡水市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根据该市出台的教育规范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当地提出“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

“感谢贫穷” 那一方水土那一方人

除了优秀的教师群体,衡水中小学教育勃勃兴起,还与衡水那一方水土有关。

2018年,一篇《感谢贫穷》看哭了无数人。河北枣强中学毕业生王心仪在文章中写到“贫穷带来的远不止痛苦、挣扎与迷惘。尽管它狭窄了我的视野,刺伤了我的自尊,甚至间接带走了至亲的生命,但我仍想说,谢谢你,贫穷。”

这篇本是用于清华北大自主招生面试个人陈述的材料,被发表到网上之后引来轩然大波——网上“不该感谢贫穷”的文章铺天盖地,有的还写得语重心长。然而外界人士可能忽略掉了的是王心仪写这篇文章的初心。

她说,“写这篇文章不是为了表达自己的艰难,更不是抱怨命运的不公,而是想让更多有着同样经历的人从我的经历中获取更加强大的精神力量。我希望那些和我经历相似甚至比我更艰难的孩子们明白,物质上的匮乏并不值得畏惧,精神上的贫瘠才最可怕,要有追逐美好的勇气,只要肯付出就能看见美好的未来。”

直到今天,提起王心仪,枣强中学校长孔繁峰依然赞不绝口。他说,“这孩子与众不同,综合素质很高。除了学习,还喜欢唱歌、画画、演讲,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出色。”

在孔校长眼中,王心仪是枣强中学实施德育教育的一个成果和典范。他说,“王心仪可贵的地方在于她身处逆境,但仍拥有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的人生态度。正如省委书记王东峰批示的那样——王心仪的经历充分体现了河北人民质朴、坚韧和不懈努力的拼搏奋斗精神,也是寒门出才子的具体范例,有利于激励更多条件艰苦的学生励志成才。”

衡水地处黑龙港流域连片贫困带,经济社会发展在河北省相对落后,这也让当地人有着坚韧和不畏艰难的精神。

图为枣强县第五小学学生在做课间操。付兆飒 摄

“多彩教育” 在发现兴趣中塑造栋梁之才

直到现在,在部分人士眼中,衡水教育还代表着应试教育和考试分数。其实,如果你深入衡水的中小学进行一番考察,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老师好!”在衡水市新苑小学,只要你进入校园,马上就有不少朝气蓬勃的面孔,主动向你问好。

衡水市新苑小学校长张恒是一位非常有思想的人,他说,要把学生的喜好发展成为兴趣,把兴趣培养成爱好,让爱好影响他们一生发展。“学生需要什么就要提供什么。”张恒说,教育就像养花一样,一边养一边看,一边静待花开。

据介绍,这些年来,新苑小学一直以学生的快乐为快乐,以学生的幸福为幸福。“只要是学生需要的课程,我们就积极创造条件去完成。”张恒表示,最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快乐周五”社团课程。

截至目前,该校开发了70门社团课程。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所有的社团课程都在周五下午开展,整个下午,两千六百多名师生都在上自己喜欢的课,因此周五下午又被称作“快乐周五”。

张恒表示,现代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高科技社会,社会发展急需各种专业人才。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从小学抓起。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新苑小学才积极整合社会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课程,为培养专业人才奠定基础。

据介绍,多彩的兴趣教育正在结出硕果。“我们孩子的绘画作品参加省、市各类比赛,多次荣获殊荣。我们学校的足球队在第三届‘市长杯’校园足球联赛上,打败全市参赛的17支球队,夺得冠军。”张恒说,“现在很多外地的学校都来我们这儿观摩学习,来看我们是如何搞教育的。”

其实,以社团活动为依托,促进学生多元成长,并不是新苑小学所独有的。“我校的社团活动经历了由少到多的过程,现在各类社团活动已经达到了26个。”宣平侠介绍说,在衡水市故城县郑口第二小学,像京剧、国画、轮滑等各类社团活动正在蓬勃开展。她说,随着各类社团活动的开展,学生比以前更自信了,也找到了成功感和幸福感。 

相关阅读:

责任编辑:苏琳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