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抚宁太平鼓和鼓吹乐引人关注

2019-11-21 04:44:2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日前举行的京津冀特色非遗项目展演活动中,抚宁太平鼓和鼓吹乐引人关注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图为秦皇岛市抚宁区太平鼓表演队的演员在表演太平鼓《盛世太平》。 新华社发

口含唢呐,经过一个由低到高的大幅度起伏后,表演者将气息集中在喉部,猛地吹响唢呐,唢呐声如呐喊般传向四周。“好音儿!”台下观众大声喊道。

日前,京津冀(中国·抚宁)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示展演在秦皇岛市抚宁区紫金山文化公园举行,唢呐传习所董家班班主董连吉带领徒弟们献上新编曲目《师恩情》,赢得阵阵喝彩。

这次京津冀非遗展示展演活动共有来自京津冀地区的19支队伍326名演员参与。其中,抚宁的太平鼓和鼓吹乐两个非遗项目参加了展示展演。抚宁鼓吹乐,遍及当地农村,乐器形制极为特殊且种类繁多,乐曲丰富,深具古韵,是抚宁的代表乐种,群众把鼓吹乐艺人叫作“吹鼓手”或“喇叭匠”。2006年6月,抚宁鼓吹乐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抚宁太平鼓是我省首批省级非遗保护项目之一,因鼓的形状像葵扇,故又称“扇鼓”。

近年来,抚宁区文化馆不断走访各类非遗传承人,对他们的技艺技法进行文字记录、录音录像并保存完善的电子资料。“数据库的建立对于今后传承保护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抚宁区文化馆馆长刘颖红介绍,在各类非遗项目所在地就近建立传承保护基地,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到项目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是抚宁保护传承非遗的重要途径。仅就国家级非遗项目抚宁鼓吹乐来说,目前抚宁区已建立了任家班、赵家班、单家班、董家班、石家班、文化馆传习所六家传习所,其中董家班传习所已吸纳学员百余人,很多学员凭借这一技之长考入大学相关专业,成功把抚宁鼓吹乐“吹”出抚宁。

“我来之前并不了解抚宁鼓吹乐,今天一见,很震撼。”演出活动一结束,来自北京天坛神乐署雅乐团的领队王玲找到刘颖红,想让她帮忙联系交流活动,“麻烦您尽快帮我联系各个传习班的班主,如果有孩子愿意去我们那儿,我们免费教。”

“我们乐团负责传习天坛神乐署中和韶乐,这种音乐是古代的宫廷乐,重曲谱,轻技巧,没有抚宁鼓吹乐这么多‘花活’。”王玲计划通过双方教学交流,让两种音乐融合,在传承非遗的基础上创新,争取更好地彼此推广。

“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最大目的就是推动与各地非遗文化的互相借鉴、学习,同时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支持非遗。”刘颖红说,抚宁区今后将增加各类非遗项目与外地交流的机会,文艺类项目增加展演机会,制作类项目增加展示、博览机会。

“我在台下一点不舍得动,怕一转身就错过一处精彩。”天津市北辰区韩家墅上善道乐艺术团领队杨波说,看了抚宁鼓吹乐节目后,很羡慕这些非遗传承人,抚宁区能帮助传承人们如此完整地将其民间鼓吹乐保存下来、传承下去实属不易。“京津冀地区地域相融,文化相同,人心相通,我计划回天津后找一找与抚宁区合作的途径,一起保护老祖宗留给我们的财富。”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活灵魂’,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是民族文化的生命密码,承载着独特而丰富的想象力、文化意识和民族精神。”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非遗科科长裴立新说,秦皇岛市拥有5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和37项省级非遗项目,还有112项市级非遗项目。在完善传统文化阵地建设工作中,秦皇岛市建成了海之蓝非遗传习馆,市非遗展示推广中心也于2017年底对外开放。

只有让非遗“走出去,动起来”,才能推动非遗文化交流传承。秦皇岛市组织群舞《影人活了》、秧歌舞《酒趣》参加第十二届“燕赵群星奖”创作成果展演活动,组织昌黎地秧歌《炫舞奤风》参加第九届中原古韵——中国(淮阳)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推荐快板《古城揽胜》参加京津冀快板大赛……让秦皇岛市的非遗项目走出去,以达到使非遗项目成长、完善之目的。 (记者 孙也达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