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大河之北·海洋篇③】海盐传奇

2019-11-28 04:25: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物品。

我国的食盐,按照来源分为海盐、井盐、矿盐、湖盐等。

两千多年前,河北就是重要的海盐生产区。如今,河北省487千米海岸线上,分布着黄骅、大清河、南堡盐场,它们是我国四大海盐产区中渤海盐区的组成部分,也是著名的长芦盐区一部分。

咸腥的海水,是如何变成白花花的盐?

千百年来,盐给海岸线上的河北人带来了什么?

如今,人类最古老的商品之一——盐,又在怎样的延展中焕发独特的韵味?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河北海岸线上的盐场,为您讲述海盐背后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盐从海里来

>>“一年两熟”的辛苦结晶

沧州沿海,春季原盐作业。 苑立伟摄

2019年6月23日,黄骅。

沿着307国道一路向东,大海特有的咸腥味扑鼻而来。从距离海岸线30千米处开始,路两边红砖砌就的结晶池里,海水在经过几个月的滩晒后,逐渐凝结为各面长约1厘米的晶体。

饱满的颗粒,晶莹剔透,任取一颗迎着太阳看,都是钻石般的光洁。

盐,是大海馈赠给人类的礼物之一。

这一天,在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黄骅盐场)作业区,71平方千米的陆域面积上,一年一度的春扒已接近尾声。

随着扒盐机在一块块7000多平方米的盐池里来来回回,盐粒相互撞击着,发出晶体特有的清脆声音。海边的制盐人,再一次经历了一个属于他们的收获季。

和几十千米之外农田里的庄稼类似,海盐的收获,也是一年两季——4、5、6月份的春扒,9、10月份的秋扒。

不过,秋扒往往不如春扒收获大。秋扒的盐粒体积明显小于春扒。“这是因为秋扒形成的盐粒,在夏季高温时,结晶速度过快,晶体生长不坚实,在作业过程中容易破碎。”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生产部部长高立增解释。

第一次到制盐区的人,都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收盐又叫扒盐?

“‘扒’是个动作。”高立增笑起来,“这说法是一代代传下来的。饱和卤水在盐池内析出晶体颗粒后,会均匀地铺在池底,扒盐就是要把盐集中起来再堆成坨。”

盐,貌不惊人,得来却要颇费一番功夫。尤其扒盐,曾经是个辛苦活儿——今天扒盐机所从事的工作,过去都是用人工来完成的。

从黄骅向北220多千米,跨过天津海域,就是河北长芦大清河盐化集团有限公司,也叫唐山三友盐化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清河盐场)。

大清河盐场拥有97平方千米的陆域盐田,以及31.5平方千米的海域面积。

“我父亲那辈儿,要干扒盐这活儿,非得壮汉不可——光铁耙就得百十来斤重,一耙盐连耙带盐二百多斤,从盐池子一头扒到池埝上,盐耙越拉越多,没把子力气干不成。”河北长芦大清河盐化集团有限公司一工区工人李明,1997年从父亲手中接过班。如今他们这些制盐人,在非收获季,更多的是拿着卤表在盐田巡视,根据卤水浓度变化,提闸、放闸。

李明值守的办公楼,孤零零矗立在盐田中。楼前的空地上是各种工具,其中有一些,在外人看起来,完全想不出做何用途。

“一部分是我们自己改造的工具。”李明指着一台履带式拖拉机和活碴耙子改造的设备笑着解释。“你看这个大家伙,就是我们鼓捣的。怎么节省人力怎么来吧,想到了就改,不断地改,甚至把俩设备合二为一。”

在很长一段时期,手推肩扛是盐区作业的主要方式。

“五十年代抬着走;六十年代推着走;七十年代扶着走;八十年代坐着走。”上世纪在老制盐人中曾流传过这样一句顺口溜,描述的是不同时代的盐区作业方式。

上世纪,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作业区的工作场景。 韩磊翻拍

今天,黄骅盐场的资料室里,保存着这样一张照片:一男子推着独轮车行走在盐池中间的狭窄小道上,透过黑白相纸似乎能看出他健步如飞。这是1960年5月,全国劳模吴宝太到黄骅盐场推广“吴宝太推盐回车法”时留下的影像记录,其推广的意义就在于这种技术提高了运盐效率。

沧州盐业集团长芦黄骅盐业有限公司经理宋建林介绍,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一个作业队4副滩,需要80多名劳动力;现在一副滩要8个人,总共只需32人作业。而人均产量却从300-400吨/年,提高到了700-800吨/年。

生产技术的进步,也改变着盐区的作业方式。

2016年,黄骅盐场开始上马直吸式扒盐设备。直吸式收盐机操作原理是这样的——“‘唐三零(T-30收盐机)’在行进中将盐粒集中,由盐泵将盐、卤吸入漂浮在池中的管道,经过二次加压输送到坨地,再进行盐卤分离,盐粒留在坨地集成盐码,卤水通过回水管进行回收并二次利用。2017年,这项设备在我们盐区已经全面推广。”高立增说,但关于扒盐的叫法延续了下来。

>>一滴海水到一粒盐的旅程

大清河盐场五彩斑斓的海盐田。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海水变盐的收获,要从海水被驯化讲起。

2019年7月8日,黄骅。

距离海岸线数千米远的纳潮沟,像连接到大海上的一根脐带,海水沿着它,通过纳潮泵站被输送到初级制卤区。

明清时期,晒盐法之所以只能在部分沿海地区实行,得益于这些区域的近海滩涂地势平坦,能把海水借助涨潮引入作业区。如今,实现这一过程的,是电力催动的扬水泵。

大海是咸的——这是因为海水里含有主导口感咸的氯化钠。

将海水经过自然蒸发、浓缩,达到氯化钠饱和状态的过程,称为制卤。制卤是海盐生产中一项常年基础性工作。制卤工用波美度来计量海水制盐的每一步所要达到的数值。在晒盐开始前,海水的初始浓度一般约为2-3波美度。

海水一路经过初级制卤区、高级制卤区、进入蒸发区再到调节区,在这个过程中,它们并不是自由流动的,而是要分别在这些区域通过风吹日晒达到一定浓度,才被允许进入下一区域。在一定的浓度区域里,卤水中的杂质也在被不断析出,卤水质量得到不断提升。比如,在3波美度到7波美度期间,析出卤水中的氧化铁;从7波美度到17波美度期间,析出卤水中的碳酸钙。

制卤既是不断提高卤水浓度的过程,也是不断提升卤水质量的过程。

从初级制卤池起步,卤水每前进一步,不同级别的卤水池,都需要提前留有少量较高浓度的卤水做底卤来进行铺底。这个被称之为“咬卤”的特殊过程,其实是通过底卤来催化新卤中淡水的蒸发,加速得到高浓度卤水。

正是由于这个原因,虽然我们可以形象地把海盐比喻为“一年两熟”,但即使在盐场工作了一辈子的老盐工,也很难断定具体某颗盐从哪一刻开始生长:盐区的卤水全年365天24小时滚动前行,一个工序的成品是下一个环节的原料,也可能是前一个环节的催化剂。

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海水不断蒸发,从2-3波美度起步,不断提高氯化钠含量,最终形成接近25波美度饱和的卤水。

卤水的最后归宿是结晶池。顾名思义,经过数月晒制的海水,最终要在这里结成晶体。

“通过理论计算,生产1吨盐,大约需要110立方米2波美度的海水。”高立增介绍。

承担着孕育的重任,结晶池和其他池最大的不同就是百十年浸润碾轧的底泥。底泥让池板看起来光溜硬挺,在引入重卤之前还要反复碾轧,为的就是防止卤水从底泥中“溜掉”。

既然要防范卤水溜走,修筑水泥的结晶池不是更好?

几年前,盐场还真就此做过实验。“但效果并不好,水泥池板完全没有渗透性,析出的晶体比较细碎,质量也差。”高立增说。

适宜的结晶池,浓度相当的卤水,这是否意味着结晶成盐已经准备就绪?

其实不然。为了促进晶体的生成,尽快结晶成大颗粒,在完成卤水变晶体的最后一环,还要有一颗关键的种子——原盐。

老盐工习惯把撒入池内的原盐颗粒叫盐种。

撒盐种是结晶初期促进形成颗粒的关键工艺。池板轧好后,要将盐种均匀地撒在结晶池板上,厚度约为2.5厘米,再注入饱和卤水。卤水中析出的氯化钠晶核,直接结晶在原盐晶体表面,成长为更大的、规则的正六面体。

那么高浓度卤水要放多少?老盐工多年经验总结的配比是,每1毫米的蒸发量配比1.5厘米深的结晶卤水,依次递增。

2019年7月5日,黄骅盐场。

活碴机在结晶池中来来回回,不断将结晶的盐板打碎,这又是为什么?高立增说,活碴是为了晶体得到不断翻动,始终让晶体与晶体之间有缝隙,接触卤水的表面积就会保持在最大,使卤水中析出的晶核合理、匀速地结晶在颗粒表面,有利于原盐颗粒形成规则的结晶正方体,提高原盐的产量和质量。如果活碴不及时,就会造成池内原盐颗粒之间相互结晶成板,一方面减少了原盐颗粒的结晶面,造成减产,另一方面也使晶体成长不规则,影响原盐质量。

活碴时,少部分被打破的晶体,还可以帮助残余的晶核,附着在原盐颗粒上形成新的晶体,也更易让太阳照射到盐颗粒的不同侧面。

不断活碴不断结晶,直到原盐厚达七八厘米,一场生长和收获就这样悄然到来。结晶卤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不断析出,直到卤水中钠离子和镁离子的比例打破1∶1的平衡,镁离子含量高于钠离子含量,这一结晶池的卤水使命宣告终结。

我们终于得到了一颗颗原盐。

>>制盐的绝佳条件

河北海盐博物馆展示的盔形器。 记者白云摄

时光倒回到2006年5月10日,在紧邻黄骅市的海兴县古制盐遗址,考古人员在这片约23平方千米的区域挖出一个形似“将军盔”的器件:上尖下圆,底口外径19.5厘米,内径13.7厘米,高22厘米。

“将军盔”自上而下有数道均匀弯曲的槽沟,槽沟内有盐硝痕迹。在“将军盔”出土的地点,有一道长长的排水沟,沟的两侧散落着古代煮盐陶器与金属器具残片,以及0.6至1.3米的草木灰层、取卤水井等。

这是河北境内发现的第一个完整古代灰陶制煮盐过滤器,它被命名盔形器,其作用是制盐过程中过滤,它的使用年代被证实是在春秋时期。

这与《史记》中记载的战国时期“东海煮海为盐”比较契合——当时的东海,指的就是现在渤海。

“战国时期,地处齐国北部的黄骅和海兴都是齐国重要的产盐地之一。”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刘洪升介绍。

为什么在这些区域,开启了海盐制取呢?又是为什么沧州和唐山的制盐保持至今?

《盐法通志》记载,煮盐(煎盐)的工艺是:“长芦煎者,至11月破冰贮存海水……”

煮海为盐的第一步就是要取海水。以黄骅为例,黄河一度从这里冲击入海,形成了坡度较小的冲击海积平原,使得沿海滩涂地势平坦,对将海水引入制盐区非常有利。

8月的海兴湿地,芦苇丛中不断有鸟飞起,它们惊艳的羽毛和清脆的叫声,穿过密密层层的芦苇荡。从海兴到南大港湿地,芦苇是这片海岸线很常见的一种植物。就连渤海盐业的商标“长芦”,都来源于这种植物。

《河北省志·盐业志》中写道:各煎盐场地都有固定草地,称“荡地”,所产芦苇蓬蒿,作为燃料。

这意味着,煮盐的两个必要条件:近海和燃料都已经具备。

《盐法通志》还记载煎盐的淋卤法:取海水之后,“待春暖天晴,将草灰摊入亭场,待盐花浸入灰内,将草灰装入备好的灰坑,以贮存之海水淋灰取卤。”

这侧面证实,煎盐对土地有要求,如果土壤渗透性强,就很难留住卤水。

尤其是明清以后,长芦盐区启用的滩晒制盐工艺,需要长时间将海水暴晒,对土质的渗透性要求更高。

大清河盐场的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收获春盐。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有趣的是,黄骅歧口冀—津陆域界点至海兴大口河口冀—鲁陆域界点,乐亭大清河口至丰南刘合庄冀—津陆域界点,刚好都是粉砂淤泥质岸线,土壤类型多为中壤质和黏质滨海盐土,底质板结,防水性好,是取海水得以留存煎、晒的底线。

如果说土质是海水制盐的地利,那么渤海一带时至今日,还保留着传统的晒盐工艺,是因为这片区域还具备着制盐天时。

2018年10月15日,黄骅。

一场预报中的小雨并没有如期到来。

对于华北平原上的庄户人家,雨水向来都贵如油。但在盐田,下雨是盐工不喜欢的天气。

不过,河北盐区年均降水量600-700毫升,比起全国其他海盐区,少了100-350毫升。而河北产盐区日降水量强度大于10毫米的天数平均只有16-17天,比全国其他各大产盐区少4-11天,且降雨集中期与产盐集中的春晒期基本没有交叉。

这些,都为滩晒制盐提供了绝佳条件。

除此之外,渤海盐区拥有全国四大海盐区最长的年日照时常,常年日照平均时数多大于2800小时,年均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3倍多。对于靠自然蒸发晒制的盐来说,充足的蒸发量是促使海水浓缩结晶的重要保证,产量相对较高。

河北省盐区日照强,年蒸发量比山东盐区多800毫米,比全国其他各主要盐区多200—300毫米。从蒸发量的季节特征来看,河北省产盐区月蒸发量4—6月最大,为829.2毫米,占全年蒸发总量的40%,而同期降水量只有120—130毫米,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9.8%—21.5%。

河北的海盐晒制区,还拥有环渤海湾较大的盐度。河北省近海海域海水盐度平均状况为:表层盐度31.45,底层盐度34.23。春季海水平均盐度在32.5—33.4之间,均值为32.9,均高于环渤海其他省市产盐区(天津32.6,辽宁31.3,山东32.2)。

当天时和地利兼具,河北环渤海沿岸孕育2000多年的制盐业也就不足为奇了。

●盐与一座城

>>再现古代制盐术

海盐博物馆复原的古人在盘铁上煮盐的一幕。记者白云摄

坐落于黄骅的河北海盐博物馆,是全国三大盐文化博物馆之一。相比另两座盐博物馆所在地自贡和盐城,黄骅和盐的关联,听起来似乎并不那么如雷贯耳。

但事实上,这座城和盐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所谓“鱼盐之利”,也包含这里。这里也是最早实行食盐专卖的地方。

《史记·齐世家》记载,“太公至国,通工商之业,便鱼盐之利,人民多归”——这里的“太公”,指的是吕尚,也就是人们熟悉的姜太公。

其后,齐国公在大臣管仲的建议下“煮海为盐”,以富国强兵。今天河北东南部黄骅一带,当时正是齐国北部属地,黄骅盐业就此兴盛起来。随后,管仲提出“官山海”政策,即对盐和铁一起实行专卖,也就是后世所称的盐铁专营。

2018年10月5日,河北海盐博物馆内。

游客们跟随讲解员在一件展品前驻足,这是海盐博物馆最能代表黄骅一带盐业发达的藏品:一枚重达50两的银铤。

日久年深,这枚银铤早已不再是鲜亮的银白色,而是黯淡发黑。“这是当时的海丰镇盐使司要上交国库的专用官银,是用官盐税收的碎银铸就的,并不在市面上流通。”河北海盐博物馆馆长张宝刚说。

海盐博物馆里,文物和实景演示的现场交替出现,泥塑和灯光特效还原了千年前的灶民煮盐场景:浩瀚的海水借助地势或涨潮被引入制盐区,沿海一带青烟袅袅,万灶连片。盐工们抱薪添柴,红润的炉火舔着盘铁,洁白的盐不断从煎盘上析出。

在古代,盐是国计民生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与政府的财富来源之一。秦统一六国后,在黄骅设置了柳县,正是看中了沿海产盐的红利。

在唐朝时,官方将零散的民间制盐纳入管辖,今黄骅市海丰镇就此形成制盐规模,并形成镇。

“到了唐宋时期,本地盐民煎盐的盘铁已经动辄数千斤,生产规模之大,由此可见一斑。”张宝刚说,当时,为了防止盐民私自制盐,官方往往故意将盘铁切成若干块交由不同的盐民保存,“需要制盐时再合体”。

海盐博物馆里,还藏有黄骅同居村村民捐赠的两个石权,分别重34斤和43斤。张宝刚介绍,同居村在明代正是长芦盐运司第二大盐场严镇场的衙署所在地。石权相当于秤砣,如此重量的秤砣,也从侧面印证着当时黄骅一带产盐的丰富,和交易量的巨大。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水下考古研究室主任雷建红,参与过黄骅市东25千米的海丰镇遗址发掘。他介绍,这里除了发现煮盐的灶台、卤水沟还发现过古代盐工用来测量卤水浓度的莲子。

不管是煎盐还是晒盐,掌握卤水的浓度始终是得到海盐的关键,聪明的古人其实早就掌握了测定卤水浓度的方法。而他们所用工具居然是一枚莲子或者一颗鸡蛋!

据《盐法通志》记载,古代盐工会把莲子或鸡蛋放入卤水池中。“沉而下者淡,浮而横侧半淡,浮而立于卤面者乃咸。”

1986年,《大清河盐场志》撰写者对这一细节进行了实测勘误,结果发现:鸡蛋在其中“浮而横侧”的卤水,为25波美度,“浮而立于卤面者”,为15波美度——这就用事实证明,古人记载的测量卤水浓度的方法是对的,但记载或存在误差。

>>史话与印迹

河北海盐博物馆楼顶的仿古人制盐现场。记者白云摄

如果要在河北的海岸沿线,找出和盐的渊源最深的一座城市,那应该是黄骅。

沧州盐区是著名的长芦盐的发源地,黄骅为主要盐产区之一,在当时比较兴盛。

黄骅一带,从齐国始兴的制盐业。

西汉元封元年,桑弘羊为治粟都尉,请置大农部丞3名,分驻全国产盐多的郡县,全国始设盐官管理盐政。勃海郡章武县(县治今黄骅市故县村北)为首批置盐官之县,当时海丰镇一带已有盐民小规模煮盐,盐运以水路为主。

刘洪升介绍,公元319年,后赵石勒占领河北后,在柳县建角飞城(海丰镇附近),派王述在此煮盐,他的儿子石虎将这里更名为漂榆城。

《盐山新志》记载,勃海郡高城东北一百里,北尽漂榆(今黄骅市海丰镇附近),东临巨海,民咸煮盐为业。“这说明当时的黄骅、海兴一带,盐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刘洪升说。

辽金之际,沧州盐史司设盐场9处,晋献16州于辽国,始得河间煮盐之利,于是塞北各州尽食沧盐。

海丰镇的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历史记载中,是《金史·地理志》。

金大定二十二年(1182年),沧州、山东两盐使司合并为海丰盐使司。沧州、山东一带管理盐业生产的机构以海丰为名。

盐业的兴盛,带来了海丰镇经济的繁荣。

1986年,黄骅县博物馆文物普查时,发现了海丰镇遗址,2006年这里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海丰镇遗址在金代是集水陆交通为一体、以瓷器为主的贸易集散地和重要的贸易输出港。

《盐山新志》记载:海丰镇在天津未兴之前为海口第一繁荣之区,至元盐业不振,渐废为墟。

海丰之后,海盐史上的另一块金字招牌“长芦”,从这块土地冉冉升起。

“元代设置了6处盐运司,其中大都河间盐运司设在长芦,这里所产盐就被称为沧盐或者长芦盐。明洪武二年,将大都河间盐运司改为河间长芦都转运使司,永乐初年,又改为长芦都转运盐使司,这是长芦最有名的时期。”刘洪升介绍。

当时的长芦,指的是沧州。

北周大象二年,在今沧州市青县木门店置长芦县。唐开元十六年(728年),于沧州南运河东重建长芦县城,即沧州治所。宋熙宁四年(1071年)省县,改为长芦镇,隶属清池县。元延祐元年(1314年),迁沧州治于长芦镇。“长芦”,从隋至宋虽历经县至镇的变迁,一直是沧州的治所,也一直是管理长芦盐的管理机构——长芦盐运司所在地,直到清代。

时至今日,在河北盐场,仍能看到“长芦”字样。

鼎盛时期的长芦盐区,分南北二十四场,其中南场有7处在今黄骅境内,4处在今沧州海兴县,1处在山东,北场6处在今天津境内,涉及河北沧州、唐山、秦皇岛6处。随着盐业发展、盐务变迁,长芦盐区呈现北盛南衰,管理机构也随之转移至天津。

然而,盐,所带来的经济繁荣,已经给这片土地烙下了独有的印迹。

刘洪升介绍,唐天宝末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河北招讨使颜真卿率军抵敌,因“军费困竭”,“真卿收景城盐,使诸郡相输,用度遂不乏”。沧州在唐又名景城郡,在战事纷扰的情况下,景城郡存盐的销售可以维持军队所需,由此可见当时沧州盐业生产之盛,而沧州盐业的主要产地就是黄骅。

>>口感和味道

大清河盐场的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收获春盐。 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2018年10月4日,黄骅市齐家务乡聚馆村。

北京、天津甚至山西、河南牌照的自驾车停满了村里的空地,游客们在枣树林里若隐若现,枣树上挂满了红绿相间的冬枣。

普通枣在8—10月已经成熟;冬枣之所以得名冬枣,是因为成熟期较晚——10—11月,北方已开始入冬。

小孩子踮着脚从树上拽下一颗枣,咔嚓咬碎,“呀,真脆,真甜。”

黄骅冬枣皮薄、肉厚、核小,肉质细嫩酥脆,总糖含量32.2%。据测算,平均每100克黄骅冬枣中,维生素C的含量高达380-600毫克,高出猕猴桃4倍,是柠檬的10倍。

黄骅冬枣在2002年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游客们奔着聚馆村而来,不仅仅是因为枣甜。

当下,仅黄骅一地的冬枣种植已达15万亩,而聚馆村古贡枣园因拥有别处不能比拟的优势而出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一株株拴着红布的古树,树皮龟裂,却枝繁叶茂,你可能无法想象,它们至少600岁高龄。

聚馆村有着世界上最古老的原始冬枣林,全村有百年以上冬枣古树1067株,其中树龄600年以上的198株。这是中国冬枣唯一“国保”级品牌,至今还在结枣。

如今,以聚馆村为圆心向周边辐射,附近的县乃至邻省种植冬枣的不计其数。但黄骅冬枣的品质却始终傲人一筹。

这和当地的土壤富含盐分不无关系。

盐中含有丰富的氯、钾离子,这些离子能够增加果实维生素含量,并增加果实脆度和硬度。

另一方面,黄骅属沿海气候,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冬枣糖分累积,这些促成了黄骅冬枣区别于别处的口感。

盐,曾带给沧州滨海平原的庄稼人很多烦恼,而对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来说,却是大自然的一种恩赐。

2019年4月3日。

黄骅市南排河码头。

一艘艘渔船借助海水涨潮一靠岸,满仓的鱼就被倒到岸上,梭鱼还在喘息,梭子蟹试图逃走,却被人随手翻了个个儿,八腿朝天,再也没法逃之夭夭。

但有些品种的海产,事实上是出水就死的。

在罐头和人工制冷技术出现之前,几千年里,盐不仅仅是调味品,还是重要的“防腐剂”。

对于整天和海产打交道的渔民来说,这一点尤为重要:捕鱼往返往往长达数天,部分出水就死的海鲜,撒上一把盐,就能保鲜运到岸边;沿海土地盐碱,渔民无法种植蔬菜,是盐,延长了海产品的食用周期,慰藉了他们祖祖辈辈的脾胃。

2018年10月5日,黄骅当地的某海鲜酒楼,几乎座无虚席。

几乎每一张外地游客的席面上,都有跑堂小哥推荐的黄骅特色菜——糟梭鱼和黄须菜。

这两道菜都极度依赖盐。

糟梭鱼,粗盐抹一层到梭鱼表面,再涂抹小米粥和植物油放到坛子里发酵。六七个月后,经时间摆弄过的梭鱼,蛋白质发生变异,肉糟却香韧。这道当地名菜,如今已经是黄骅人招客的重头戏。

相比之下,黄须菜的做法就好像没这么隆重。

黄须菜,另一名字叫盐地碱蓬,见名知其意,水肥条件好的良田沃野里倒长不出它来。

生长在盐碱地上,这种聚盐植物能神奇地将土壤中的盐分吸入身体,以至于它本身就带有微咸的口感。夏季采摘开花前的幼苗,焯一下凉拌或做馅,其松软香韧的口感,配合着自身所带的鲜咸味儿,令人食之难忘。

●海盐的未来

>>从专营专卖到直面市场

大清河盐场的工人在操作机械设备将收获的春盐装车,运送到加工企业。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刘洪升是沧州海兴人。他回忆起上世纪60年代初,他和小伙伴在路边刮起一块块白色的盐碱土,借助破漏的铁锅等器皿加工得到盐水,暴晒几天蒸发后得到粗盐,“小时候都吃那种盐,也叫土盐。”

刘洪升所淋晒的其实是原盐,海水制卤所得到的也是原盐。

如果你能到制盐区走一走,也会发现,制盐区堆积的小山一样高的盐垛上,原盐颗粒要远大于我们所吃的食盐。

“明朝以前,河北盐区只生产原盐。”刘洪升拿出《河北省志·盐业志》介绍。上世纪80年代,河北盐区开始上马粉洗盐,上世纪90年代开始投产精制盐。

今天,各家各户的餐桌上能见到的盐,无一例外都是精制盐。

根据《食用盐国家标准》,一级粉洗盐中氯化钠含量要大于97%,一级精制盐中氯化钠要大于98.5%,优级精制盐中氯化钠要大于99.1%。沧盐集团银山食盐技术人员介绍,目前,他们生产的精制盐,氯化钠含量均已经达优级,而且保持了海水中特有的微量元素,是最佳的调味品。

把原盐加工成精制盐,是我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的要求。

“一方面提高食盐中氯化钠的含量,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手段去除原盐中杂质并添加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比如碘。”河北永大食盐有限公司供销部副部长孟雪萍介绍。

你可能很难想象,一棵韩国泡菜与河北海盐的关联。

2018年8月23日,黄骅盐场。

宋建林指着距离办公区不远的一个盐池说,那一片的盐池曾被韩国客户长期租用,专门用来生产泡菜用盐。

海盐中富含镁离子,这是矿盐和井盐所不能比拟的。通过技术手段,可以使食盐中的镁离子更加丰富,而镁离子是促使泡菜在发酵过程中保持脆爽口感的秘诀。

从2000年开始,这里每年有7000吨富含镁离子的原盐乘坐轮船越洋而去,和韩国的白菜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

2017年起,这样的“定制服务”范围在海盐区开始扩大——从那一年起,根据盐业体制改革方案,盐区制什么盐,制多少,卖给谁,盐场可以说了算了。

2018年8月31日,河北永大食盐有限公司。

孟雪萍的办公室里,座机铃声和手机铃声此起彼伏。她告诉记者,“今年这几个月,我们已经在网店上卖出去了800吨——去年全年才卖了350吨。谁能想到,我们制盐的,有一天开上了淘宝店。”

制盐人走出体制,直面市场。

自春秋战国到新中国成立前的2600多年,河北盐的运销体制经历了三个阶段,自由运销仅限于民国时期短期执行。

刘洪升介绍,从管仲“官山海”起,实际上是对食盐实行盐官专卖制,也就是官收官销。唐代盐铁使刘宴进行改革,执行盐为民制,官主收购,寓税于价,转售商人,也就是官收商销。明万历年间,推行“纲法”,将各商所领盐引编成纲册,纲册有名者,永远据为“窝本”(盐商持有的专卖凭证),无名者不得参与领引销盐。在册者称纲商,各自垄断销地。官府只征收盐税,不再收盐,商人直接和灶户交易。这被称为官督商销。

由于盐对国计民生的重要性,各朝更替,大多将盐列入官营,至少也是民间生产、官方监督,以实现对盐的生产、价格和销售渠道进行管控,以维护国家稳定。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一度有近7亿人缺碘,为平衡盐价、保证加碘质量,新中国延续了盐业专营。

2017年1月1日起,根据国务院颁布实施的《盐业体制改革方案》,放开所有盐产品价格,取消食盐准运证,取消食盐产销区域限制,允许现有食盐定点生产企业进入流通销售领域,食盐批发企业可开展跨区域经营。这意味着,全面放开食盐出厂、批发和零售价格。

过去,像孟雪萍这样的岗位,只需要负责到上级部门要食盐生产指标,然后带着指标回到厂里下达生产计划。

“消费者有什么反馈,产品或者包装有什么意见,我们完全不知道。甚至产品卖给谁,我们也不掌握,全部由上级部门按照国家计划来调拨。”孟雪萍说,“而现如今,哪怕是消费者打电话反映,说盐颗粒上有小黑点,我们也会高度重视。”

永大供销部的展示橱窗里有几十种盐,不同包装不同分量不同品种,从常见的含碘盐,到不常见的加硒盐、低钠盐、钙盐,从包装精美的高端食用盐,到专用的清洗餐具盐、清洗果蔬盐、供给畜牧业的饲料添加盐……

“这只是一部分,我们一共80多个品种,根据不同消费需求开发。过去我们都是批发盐,几吨几十吨的走货,现在几袋我们也卖。”孟雪萍说,“食盐市场放开了,对制盐企业来说,一切都还在摸索。”

2018年8月20日,黄骅市。

沧盐集团生态科技公司经理刘佳峰刚结束一场争论热烈的销售会。他一边擦着脑门子上的汗珠,一边展示他们研发的盐包热敷袋,热敷袋里装的都是粗盐。摇晃一下有哗啦哗啦的动静,粗盐有消毒、保健的功效,这个新产品就是通过电阻丝加热,升温粗盐,起到缓解腰颈疼痛的作用。

取消了食盐产销区域的限制,意味着河北的盐,可能出现在祖国的任何一张餐桌上。

取消了生产、流通界限,意味着盐,也可以不再是一种简单而廉价的调味品。

2018年8月19日,沧州渤海新区旅游委。

旅游委主任杨勇站在航运大厦十多层的办公楼朝远处眺望,目力所及的滩涂一片浑浊,守着海,不见海,这是黄骅人的老话。

这里的淤泥质海岸,岸不见沙滩,海不见蔚蓝,相比那些著名的海滨旅游胜地,这里的旅游资源相对缺乏。但当地人正在尝试改变这种旅游现状。

杨勇指着规划蓝图谈及了他的构想,“我们能不能从盐上做文章?这么多的盐田,划出一块区域,让游客下盐汪子参与种盐、扒盐、采盐,像大棚采摘一样,既能让游客更直观地看到晒盐工艺的流程,还能把亲自收获的盐粒带走,把这项传统又古老的制盐技艺,从新的角度进行开发,这种体验式旅游会不会很有市场?”

>>盐化工和我们的生活

河北长芦大清河盐化集团有限公司,矗立的盐坨。 杨克欣摄

2018年8月29日,大清河盐场东湖宾馆。

热腾腾的杂鱼炖豆腐端上桌。

海滨的杂鱼不用说,自然是来自大海的馈赠。而细嫩洁白、口感爽滑的豆腐,正在酒精小火的煽动下,每一小块都发出轻微的咕嘟声。

普通人大概很难想到,豆腐这种生活中再常见不过的食材,却是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盐化工”产品之一,同样与大海密切相关。

老话说,“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卤水中的氯化镁,是人类利用海水苦卤煎制盐的副产品,也是豆腐制作中最早使用的凝固剂。

据《长芦大清河盐场志》记载,早在明朝,长芦盐区以苦卤为原料生产的卤块(氯化镁)就是贡品,其主要用途正是做豆腐。到了清代,这里的卤块和芒硝生产已经初具规模。

盐,被称为“化工之母”。

这里说的盐,指的是原盐,也就是俗称的粗盐。我们日常食用的盐,只是原盐被加工成精制盐,更多的原盐,通过化工等方式,变成了我们生活中的其他常见物,这个过程,也被称为盐化工。

1926年以后,我国陆续建立了生产卤块、硫化碱、曹达(无水硝)的化工厂。

《河北省志·盐业志》记载,1958年,河北盐区的盐化工开始创建,但大多土法生产,产量不高。进入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黄骅盐场溴素厂、大清河盐场化工厂相继建立并投产。1990年,河北拥有3个盐化工企业,开始形成“盐化并举”的局面,盐化产品已经

拥有钾、溴、镁、硝四个系列的18个品种。

2018年8月30日,唐山海港旭宁化工有限公司。

每一位进入厂区的人都要佩戴红色的安全帽,并事先接受细致的安全措施讲解——这很重要,因为这里的主要产品之一溴素比较危险。

溴素在地球上的储量分布,99%储存在海水中。这也是目前人类提取溴唯一的来源。我国十余家溴素生产厂,几乎都布局在沿海。目前,全国年产约2万吨左右的溴素,七分之一出自唐山海港旭宁化工有限公司。

2018年10月19日,石家庄。

市民贾蓓正在布置婚房。

很难想象,这个房间里的很多物件儿,都和盐化工生产的溴有关:高楼外墙的阻燃泡沫、房内电视机壳、插线板……甚至正在驱赶蚊子的蚊香里,都有溴元素的身影。

而溴的提取,也改变了制盐的步骤。

过去,海水被直接引入制卤池,通过风吹日晒达到结晶成盐的目的。而现代盐化工企业则要先把海水引入他们的作业区,让海水“吐”出溴等人类所需化学品之后,再送回制盐区,实现了对海水的最大利用。

2018年9月1日,唐山乐亭海岸。

海水在大清河盐场的制卤池,浓度被提高到6-7波美度后,顺着40千米长的输卤渠到达输卤库,从这进入唐山海港旭宁化工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

“我们这是利用海水的第一道。”唐山海港旭宁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王少志介绍。

简单说,含有溴的6波美度卤水,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被氧化成游离溴离子,这部分游离溴离子,在车间的密闭容器中被通入空气和水蒸气,溴被吹入吸收塔,再被氧化就得到产品溴。

价格高达5000元/吨的溴,从海水中被提取后,却并不影响海水的波美度值,依然保持在6-7波美度的海水从这里被“释放”进入回卤库,流经20多千米的回卤渠,正式进入制盐区。

借助现代化工业的发展,过去制盐后无法处理的高浓度苦卤如今也有了新的去处。

高浓度苦卤和2-3波美度的海水综合,可以加速海水吹溴前的准备工作。35波美度的苦卤和30波美度的苦卤兑卤沉降后,经过蒸发可以生产出氯化钾。制造溴素过程中形成的废液,经过处理得到成品氯化镁。

由于和溴素价格相差较大,这两种化学品目前产量并不高,但它们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

氯化钾制成的钾肥,使得果实养分增加,果实大,是果树和大田作物较常见的肥料之一。氯化钾还用于制造枪口或炮口的消焰剂,它还可用于医药,是临床常用的电解质平衡调节药。

氯化镁则除了点豆腐之外,还可用于制造水泥。氯化镁作为原料生产出的氯镁水泥,高强度,具有优良的抗低温性,防火性能。

提取完氯化钾、氯化镁和溴素之后的海水进入制盐区,进入晒制原盐的生产流程。海水从这里又被晒制成原盐。

原盐中只有一少部分用来制作食盐,那么更多的原盐去了哪里?

有数据显示,全国原盐消费构成中,化工用盐量占整体消费量的八成左右,食用盐占约一成。

“我们盐区附近就有几家烧碱厂,他们把原盐加工成烧碱和纯碱,再销售给下游化工公司,用于玻璃制造、纸张加工等,用途甚广。”高立增介绍,每年原盐收获堆放一个多月后,由技术人员对当年产的原盐进行化验。

对于原盐来说,用作化工原料,不仅看其中的氯化钠含量,还要看其中的钙镁含量,“比如说,其中镁大于钙含量的情况,就会影响烧碱加工工艺过程中,离子膜的使用寿命。”高立增说。

经过上面盐化工工艺,我们清晰地看到了海水对人类贡献的路径:海水提取得到溴素等重要化工产品——海水进入制盐流程——滩晒得到原盐——原盐用于盐化工……

这个拓展后的海水利用链条,要远大于古人对海水单纯制盐的利用。现在,人类在跃跃欲试,试图让天然蒸发的海水能变成宝贵的淡水,如果这一环节也能实现,在海水利用上,将真正实现“吃干榨净”,而这一天,已经到来。 (采访/记者 白 云 汤润清 执笔/记者 白 云

不管是被誉为中国滨海旅游的起点北戴河,还是有中国马尔代夫之称的唐山三岛,河北的滨海旅游,其地理价值和人文价值都远超其存在感。

为什么在河北沿海,造就了这样的地理景观,为什么在这些地方遗留下如此的人文历史,如果来一场河北滨海游,正确的打开方式应该是怎样?

敬请期待《大河之北·海洋篇》第四单元。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