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诚信建设丨“网红带货”切莫赚了快钱丢了诚信

2019-11-29 06:26:3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以次充好、夸大宣传、未体验就推荐……当前,网红经济火热背后的诚信隐患不容忽视

“网红带货”:切莫赚了快钱丢了诚信

新华社发

“宝宝们这是史上最低价了,快下单,最后10秒钟,10、9、8……”

10月21日,天猫“双11”预售首日,看到一位美妆主播直播推荐的一款颈霜,河北经贸大学大四女生韩雨临睡前又下了一单。

“当时一听是限时抢购,网红直言亲测效果好,还附送按摩仪,没多考虑就下单了,使用将近一个月发现这款颈霜的成分和普通润肤霜差不多,效果一般,不像主播宣扬的那般神奇。”韩雨说,自己一直是网红直播平台和短视频社交平台的忠实用户,一些网红的确给网友们带来不少质优价廉的商品,但是买到质量有瑕疵、功能夸大的商品也不是新鲜事。

近年来,随着电商新业态不断出新,网红经济逐渐兴起并火热起来,从化妆品、食品、生活日用品,到珠宝首饰、奢侈品,网红直播带货成为时下最流行的网络促销方式。

记者了解到,今年天猫“双11”预售首日,就有1.7万个品牌开启直播,多款品牌单品成交额破亿,在淘宝,今年超过10万商家开通直播,开场8小时55分,引导成交破百亿。此外,在快手、抖音等平台,“网红带货”同样如火如荼。

看似直观的直播过程,却暗藏购物“陷阱”。伴随五花八门的网红产品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诚信危机也随之而来。

“货不对板的情况太多了。”这是家住省会藁城区杨女士的“吐槽”。不久前,杨女士为减肥很是发愁,在网红主播的推荐下买了声称不影响饮食的减肥产品日本酵素,没想到吃完会有胸闷、恶心的症状。杨女士坦言,直播中一些产品打着网红亲身体验的旗号,有的甚至配带使用笔记,很容易催生观众的消费欲望。

11月2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双11”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中消协表示,综合分析监测期内网络舆情集中“吐槽”的问题和典型案例,可以发现引发今年“双11”网络消费维权舆情主要有五方面矛盾,其中直播带货销售方式“野蛮生长”与平台责任意识相对薄弱之间的矛盾列在第一条。

“网红经济是以网红的品味和眼光为主导,在平台上聚集人气,依托庞大的粉丝群体进行定向营销的一个过程。”河北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高文海认为,网红经济的本质是口碑经济,信用是其发展壮大的基石,“切莫贪图快钱而罔顾消费者利益,让正在高速发展的网购产业陷入信任危机。”

他建议,相关监管部门应与电商平台积极合作,通过建立信用评价机制、联合惩戒制度,对网红的误导性宣传等失信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对违法情节严重、污点信息较多的网红列入黑名单,取消其直播带货资格。同时,电商平台也要切实担责,强化管理,加强审核,为消费者把好关,杜绝诚信隐患,创造更好的网络消费环境。(记者董琳烨)

■文明小议

网红经济,诚信方能致远

当下,网红直播带货这一互联网销售形式受到网友追捧。网红经济在满足人们个性化、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想必一些消费者深有体会,“网红带货”,有时候掏空的不仅仅是你的钱包,还有信任。

网红食品“红糖馒头”被爆违规使用甜蜜素;儿童玩具“网红水晶泥”的原料被爆含有毒的化学物质——硼砂;一当红“主播”在直播售卖不粘锅时惨遭“翻车”,演示煎鸡蛋的环节,鸡蛋却牢牢粘在锅底;一位女白领,观看了一条视频后决定购买产品,没想到买的竟是“三无”产品……此类新闻层出不穷。

从古至今,“诚信是金”影响着每一户商家,不论富商巨贾还是街头小贩,诚信经营是立身之本。尽管电商平台不断创新销售形式,网红直播带货形式的出现仍旧改变不了商业经营的本质,网红经济同样应以诚信为本。

打造诚信、和谐的市场环境,需要多方的共同努力。消费者要提高对商品及服务质量的辨识能力,拒绝盲目跟风消费;对于商家而言,坚持诚信经营,才能获得更多消费者的信任;电商平台应当建立更加严格的管理标准,担起监管责任,保护好消费者的权益;有关监管部门应加强日常监督,坚决打击侵害消费者利益的不法经营行为,全力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此,才能让更多消费者放心消费。(董琳烨)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