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民生热议|培树河北群众身边榜样 弘扬文明新风

2020-01-11 05:00: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中国好人、隆尧县尹村镇杨村90岁退役老兵、老党员王桂文(右三),自2010年起义务清扫大街。在他的感召下,该村党员群众纷纷行动起来,义务清扫街道、帮助孤寡老人…… (河北日报资料片) 记者赵永辉摄

李延年荣获“共和国勋章”,李保国荣获“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河钢塞尔维亚公司管理团队荣获“时代楷模”,吕玉兰等7人和塞罕坝林场先进群体入选“最美奋斗者”……燕赵优秀儿女的光辉事迹,不断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行。政府工作报告对河北省涌现的先进典型进行总结回顾,就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部署,在出席省两会代表委员中产生强烈共鸣。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们的精神支柱,也是行动向导。培根铸魂,立德树人。代表委员们提出,要选树更多可亲、可敬、可学的身边榜样,用模范行为和高尚人格感召群众、带动群众,通过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社会氛围。

■选树更多群众身边典型,营造学先进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中国好人、全国最美退役军人、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河北省道德模范、河北好人……参加省两会的不少代表委员是各个领域的先进典型,他们有着耀眼的光环,却又是那么的普通。

省政协委员,沧州市运河区环境卫生管理站党支部书记、站长李德是全国第一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环卫工人,被列为“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专家。3年来,他曾围绕开展厕所革命、推进环卫公厕管理市场化运作等提交提案,还就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提出建议。

如何发挥先进典型的作用,发挥政协委员的优势,李德委员有自己的体会,“把本职工作做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靠人格、人品、人缘来感染人、凝聚人、团结人。”

“先进典型为我们树起了身边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代表委员建议,加大选树宣传力度,推选出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学得到的先进典型,形成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一年来,我省涌现出一批“国”字号榜样的代表,评选出326名“河北好人”,12000多名“身边好人”……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照亮了整个社会的价值星空。

“应在全社会树立‘好人好报’的价值导向。”代表委员建议,应进一步完善模范礼遇帮扶制度,充分体现全社会对先进模范的关心关爱,推动形成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良好社会风尚。

■文明浸润每个社区和家庭,满足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石家庄市新华区宁安街道北新街社区有10个老旧小区。近年来,社区以多彩文化活动为抓手,丰富居民文化生活,努力争创最美社区文化家园。

“如今社区里三天一小活动、五天一大活动,逢年过节必有活动。”省人大代表、该社区党总支书记郝静说,一个文明和谐的社区,不仅要有崇德向善、互帮互助的浓郁氛围,还要有丰富多彩、有声有色的文化生活。她建议,应着力拓展和提升社区的文化功能,以群众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不断挖掘社区文化底蕴、培养社区精神内涵,丰富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居民的文明素养。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持续提升,城市环境不断优化,《河北省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开始施行……近年来,我省精神文明创建不断取得新成效,广大群众在参与创建中共享创建成果。

“良好的家风是家庭和睦、社会和谐的基础。”省政协委员、唐山广播电视台高级记者葛昌秋认为,家风好,万事兴。他生活的大家庭幸福美满,曾获评“全国最美家庭”。

“政协委员是社会各界人士的优秀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影响力,在政协委员中开展家风建设很有必要。”他提出,履职是为了大家,必先建好小家。每年应举办相关活动,评选政协委员好家风、好故事、好人物,举办政协委员“家庭生活随手拍影赛”,展现政协委员的风采。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是基础。省人大代表、邢台市第十九中学教师刘淑贵建议,在中小学校选好结合点、着力点,通过创新传播方式、丰富教育载体、举办各类活动等开展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贴近青少年实际,真正感染学生、鼓舞学生、引导学生。

■树立文明乡风,振兴乡村传统文化

办婚礼没有酒席,送亲的车不超过6辆;办丧事只有3天,不设酒席不唱戏……如今,在邯郸市肥乡区,红白事简办新风吹遍了全区265个村,41万群众受益。

移风易俗是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的必然要求,是树立文明乡风和良好道德风尚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红白事大操大办、天价彩礼,成了一些农民的烦心事。”省人大代表、肥乡区明德小学教师宋风云感受到了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全区红白事操办支出大幅度下降,集体婚礼、旅行结婚等逐渐得到群众认可。

治理歪风陋习,推进移风易俗工作是一场攻坚战、持久战。宋风云代表建议,在全省推广肥乡区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各级党委、政府的主导作用,党员干部率先垂范,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淳朴民风。

2019年,我省以乡风民风、人居环境、文化生活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文明村镇创建。目前,全省县级以上文明村已达22648个、文明乡镇1292个。

“农民收入大幅增加,农村环境大幅改善,但相应的文化生活没有同步发展。”省政协委员、枣强县副县长王静提出,必须尽快大力挖掘、传承、振兴乡村传统文化,加速乡村振兴步伐。

王静委员建议,在乡村文化建设中,要改变以往重建设轻管理的做法。配齐公共文化设施之后,要及时出台相应的管理、使用、维护、考核制度,因村制宜、按需供给。利用已建成的文化广场、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举办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读书交流会等,增加村民的集体感、责任感、荣誉感。(记者薛惠娟)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