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雄安: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2020-01-20 03:47:3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打造高质量发展的“样板之城”

——《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专家解读(上)

《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两个规划”)获批复,顶层设计将逐渐精准落位,雄安新区核心区域面貌变得立体而鲜活。

两个规划编制的背后,凝聚着数千名国内外各领域顶尖人才的智慧,他们以创造历史、追求艺术的精神高质量编制规划。

日前,记者来到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专访规划设计专家。通过专家对两个规划进行解读,空间布局、高端创新要素集聚、智能城市、优美生态环境、先进交通体系等各方面的顶尖设计令人赞叹,高质量高标准的“样板之城”更加清晰可辨。

● 遵循中华营城理念,构建严整有序、自然灵动、职住平衡的空间格局

起步区作为雄安新区的主城区,肩负着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时代重任,承担着打造“雄安质量”样板、培育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的历史使命。启动区作为雄安新区率先建设区域,承担着首批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落地、高端创新要素集聚、高质量发展引领、新区雏形展现的重任。那么,起步区、启动区将打造怎样的空间格局?专家们一一揭开了面纱。

“对于规划而言,空间布局是重中之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杨保军表示,雄安是创新之城,高端人才更加追求品质生活,往往在工作中享受生活,在生活环境中启迪工作,好的环境和有品质的空间,可以激发创新活力。传承中华优秀的营城智慧和理念,结合新时代要求加以创新,成为起步区和启动区空间布局的重要遵循。

“我们古人注重人与自然的高度和谐,和谐产生美。古人规划之初,不是闭门造车,而是踏勘现状。《诗·大雅·公刘》中说‘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就是去研究地形、地貌、地脉、水文,然后趋利避害,随形就势,因地制宜。”杨保军表示,起步区按照“北城、中苑、南淀”总体格局,传承中华营城理念,借鉴当代城市规划建设经验,创新未来城市发展模式——起步区北部地势较高,建设条件良好,紧凑高效布局城市组团。中部地势低平,恢复历史上的大溵古淀,形成具有生态景观特色的城淀过渡空间。南部临淀区域,塑造传承特色文化、展现生态景观、保障防洪安全的白洋淀滨水岸线。

城市风貌上,形成“一方城、两轴线、五组团、十景苑、百花田、千年林、万顷波”的城市空间意象。“一方城传承中华营城理念,就是要构建严整有序、绿廊环城、中轴对称、格网均匀、开放包容的方城形制。”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总规划师朱子瑜称,方城外,结合水系和组团间绿带,形成蓝绿环绕的自然景象;方城内,控制建筑界面,管控街道空间,形成建筑风格协调、组合方式丰富、空间尺度宜人的街区里坊,构建生机盎然、清新明亮、蓝绿交织的方城绿色格局。

启动区承载展现新区形象和雏形的使命,也可谓新区的“颜值担当”,搭建好生态本底是关键。顺应自然、随形就势,依托淀泊、绿廊、水系,构建以“秀林、绿谷、淀湾”为骨架的生态空间结构。延续起步区“北、中、南”功能分区结构,通过南北向中央绿谷串联,集中布局城市核心功能。以“双谷”生态廊道为骨架,以城市绿环串联六个社区,形成“一带一环六社区”的城市空间结构。

启动区规划传承平原建城理念,以蓝绿空间为骨架,构建秩序规整、平直方正、窄路密网的街区格局。根据空间布局和功能布局,精心打造特色风貌片区,构筑多元地标节点,营造昼画夜景的城市视觉景观,塑造诗画城淀、多元活力、精致怡人的总体景观意象,形成启动区重要功能和景观节点。

“在功能布局上,要避免过去钟摆式人员流动带来的交通压力,同时,以社区为单位,为人创造最大便利度。”杨保军称,启动区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落实功能混合、职住均衡、相对集中要求,合理布局城市功能,形成总部区、金融岛、创新坊、淀湾镇等7个特色产业和创新片区。

东西轴线与中央绿谷的交汇处,通过水中岛的构思,形成启动区最为核心的开放空间节点和公共活动场所。启动区东北部布局大学园,南部临淀湾区布局“岛状”创新聚落,打造生态淀湾镇,设计突出小镇空间簇群组合形态,小体量、庭院式建筑组群。

总之,诗情画意的启动区让人艳羡。杨保军情不自禁,赋诗抒怀:“环淀平林杂锦英,沿溪芳草绿横生。遥看白鹭正飞处,佳气葱葱风物新。”

● 承接北京优质创新资源,发展高端高新产业,加强创新和孵化,构建充满产业活力的未来之城

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重点是高端高新产业,启动区和起步区如何布局?两个规划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独具特色、优势产业汇聚、充满活力的未来之城的缩影。

“把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雄安今后通过自身创新创业孵化出来的产业,在空间上很好地融合起来,并且与我们城市的就业、生活很好地结合。”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研究中心主任殷会良表示,在当前世界上形成共识的前沿技术、为下一代产业革命创造条件的产业,以及在我国产业体系中仍是短板或瓶颈的前沿技术,在雄安新区将率先创新,规划布局,先行先试。

根据加快自身创新能力建设需要,起步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现代服务业等高端高新产业,为建设国际一流创新型城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供核心支撑。

坚持以未来产业生态构建未来产业体系,以打造创新能力一流、结构优势突出、产业生态领先、商务模式新颖、辐射能力强劲的高端高新产业集群为目标,优先布局高端高新产业,加快承接和建设一批重点产业基地,引进和培育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服务业骨干企业,加快打造启动区核心产业引擎,支撑新区产业创新发展,为新区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奠定坚实基础。

具体来说,启动区集中打造金融岛、总部区、创新坊等产业功能片区,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先行承接企业总部、金融机构、高端高新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产业项目,尽快形成独具特色和充满活力的优势产业。

相关规划专家表示,承接优质的产业资源,不是简单搬来,而是要培育现代化经济体系新引擎。这就需要完善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打造全球领先的科技创新平台。

“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能够将北京一部分好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资源,在雄安新区很好地整合起来,通过创新体制机制,让高端高新资源发光发热。”殷会良表示,产业布局和选择,要和城市的长期发展结合起来,将来吸引世界最好的创新资源,形成真正的集聚优势,促进雄安创新能力建设。

此外,协调外围组团和特色小镇有序发展,共同构建区域分工合理、要素配置科学、结构链条清晰的产业体系。在周边地区协同建设一批制造和配套基地,拓展起步区产业发展空间,带动周边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新区研发、营销、孵化和周边地区生产、配套、转化的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建立产业退出机制,盘活空间资源,激励高端高新产业不断升级更新,保持产业发展活力。

● 肩负示范带动高质量发展的使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数字智能城市

“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是雄安新区规划体系创新,在传统规划体系中,没有控制性规划这样一个阶段。”朱子瑜表示,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要创造“雄安质量”,要求是非常高的,所以,“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和总体规划获批复后,在实施控详规之前,设置控制性规划进行过渡。”

启动区作为率先建设区域,肩负着在新区开发建设上探索新路的重要使命,高质量贯彻规划建设全过程——坚持高标准建设基础设施,高质量提供公共服务,高品质塑造城市形象,快速形成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承载能力,着力打造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首要承载地、雄安新区先行发展示范区、国家创新资源重要集聚区和国际金融开放合作区,创新开发建设模式,形成一整套先进、系统、可借鉴的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验,全面展现新区雏形和阶段性成果,为高标准建设、高质量发展雄安新区提供示范。

智能之城是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而雄安新区的智能基础设施框架体系则是构建智能城市的重要支撑。在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百度Apollo开放平台利用无人驾驶乘用车、商用巴士、物流车和扫路机等多车型进行展示,呈现出新区未来智能交通的应用雏形。此外,遍及办公区的人脸识别系统、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地下智慧管廊、雄安森林大数据平台、智慧工地等等,雄安搭建的智能应用越来越多。“雄安新区要打造智慧宜居新城区,着眼于提升治理智能化水平。”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工作人员杨松说。

起步区坚持数字城市与现实城市同步规划建设,超前布局智能基础设施,构建城市安全和应急防灾体系,建设全球领先的智能安全主城区。与起步区基础设施建设同步,面向未来统筹集约部署满足多部门、跨行业数据应用需求的共用和专用传感设施,实现城市运行状态的实时感知、智能管理和运行维护。推动建设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实现现实城市与数字城市协同生长。强化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可以改变以往先建设后共享的模式,从源头上打破数据壁垒。

杨松表示,着眼于未来城市发展要求,将智能基础设施单独作为城市各类基础设施体系中的新成员,增加“通感知数据”,突出空间覆盖和贯通互联,提高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日前,雄安新区发布智能基础设施创新成果,将在新区项目建设中同步建设运用。

“我们希望有一个完整的城市‘第八通’系统,来实现城市今后各类感知数据拥有共同的通道,让城市有一个完整的神经体系。”雄安新区规划建设局副局长刘利锋表示,新区创新推出雄安X-Hub(智能网关)系统,利用安装到智慧灯杆或者其他城市家具上的智慧设施,推动雄安新区实现居民电、气、水、煤等消耗计量仪表“四表集抄”。改变以往城市建设中,由于条块分割、垂直管理模式难以实现统一的采集模式。“如果新区先进的智能基础设施是强大的神经网络,智能网关就是重要的神经元。”刘利锋表示。

启动区先行布置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全域覆盖的5G及未来先进无线通信技术网络环境,全面推动5G、人工智能等技术在城市生产、生活、生态各个方面的深度应用——重点建设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网络通信设施,构建城市传感网络和统一接入、统筹利用的数据融合共享体系,形成虚拟空间和现实空间相互映射、虚实融合的数字镜像城市,实现现实城市与数字城市、智能城市协同并进发展。创新发展智能医疗、智能康养、智能教育等新模式;推进无人驾驶、车路协同、智能管控,提供方便、快捷的智能出行服务;实现通信、家居、娱乐等智能体验,全方位感受5G和未来科技带来的生活新变化、服务新维度。部署智能传感设备,创新大气、水质、环境的生态治理新模式,全面提升城市生态治理能力。 (河北日报记者 张伟亚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