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春走基层·京企入冀追访记|“河北,我们算是来对了!”

2020-01-26 04:54:1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我们算是来对了!”

——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成长记

在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质量控制实验室,质量控制检验员正在进行生产用水水质检测。 河北日报通讯员龚 君摄

1月20日,农历腊月廿六。在张仲景路、孙思邈路、华佗路等纵横交织的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执行总经理眭谦又把手中的订单认真梳理了一遍。

“去年我们通过GMP(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的5种原料药,上市以来一直供不应求,浙江、广东等地的老客户都在催我们交货。”眭谦说,这几天要把订单排排进度,年后一上班就开足马力生产。

2016年8月,作为北京斯利安药业原料药生产基地的沧州分公司占地42亩的新厂房正式开工建设。仅用了19个月时间,新厂房便竣工投产。

“河北,我们算是来对了!”眭谦伸出手指,“异地监管、新厂房、园区环境,样样都满意!”

先说异地监管。京冀两地探索实行的医药产业转移异地监管方式提出,集中转移至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的京籍药企,由北京市食药监局依法实施许可和认证,对其生产情况进行延伸监管,现有的跟踪检查、飞行检查等将同步覆盖园区。入驻的北京药企依然保留“北京身份”,名称、注册地址不变,相应产品批准文号不做转移,按照变更生产地址办理。

“2019年春节前,我们向北京市药品认证管理中心递交了首批2个原料药品种的GMP认证申请。春节过后不久,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亦庄分局就派了4名工作人员来厂进行检查。”让眭谦没想到的是,2019年3月份,2个原料药品种的GMP认证便顺利通过检查。

“异地监管让企业省去了跨市转移的审批环节,更重要的是,批准文号不变,留住了‘北京身份’。”眭谦告诉记者,此举既解决了新药落地转化难题,又可继续享有北京资源优势,保留“北京药”的品牌效应。

再说产能。以前,北京斯利安药业有限公司原料药厂房位于昌平区,租用的2个车间只有2000平方米。产能受限,面对纷至沓来的订单,企业总是力不从心。

“如今,3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从以前的1吨到如今的5吨,企业产能得到了充分释放。”眭谦说,用来抗癫痫的伊来西胺、抗帕金森病的盐酸苯海索等5种原料药,都是拳头产品。“尤其是用于止血的硫酸鱼精蛋白,是国内临床紧缺药,国内仅有两家能生产,我们企业产能最大。从2019年8月份正式投产至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800多万元。”

园区环境更是没的说。产业园区所在的临港开发区,出资给每个药企都建立了工业污水排放专用管线,将自家产生的污水处理达标后,通过这个管子直接输送到园区的污水处理厂;不达标,在线监测系统就立即报警,管线阀门会自动关闭。

而园区正在日渐成型的循环产业体系,更让北京药企相互依存,增强了抱团发展的信心。“现在,仅一墙之隔的天津福晨化学公司为我们提供原料药生产所需的化学制剂。我们还要和附近的布伦泰格物流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企业的化工原料由其存储,减少了我们的库存压力……”眭谦说。

“截至目前,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已签约项目140个,总投资443亿元。其中,北京项目95个,总投资270亿元。”北京·沧州渤海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园招商局副局长白雷说,“如今,入区企业的产品以治疗肿瘤、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领域的高端药为主,部分企业的产品市场份额超过50%,处于医药行业的高端。这些都为我们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理念,打造绿色创新医药园区提供了重要支撑。” (河北日报记者 戴绍志)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