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战“疫”党旗红】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袁雅冬的“武汉记事”

2020-02-13 04:44: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日报记者赵书华 薛惠娟 吴晓萌摄制

托举生命的“美丽逆行”

——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长、河北医大二院专家袁雅冬的“武汉记事”

1月26日,河北支援湖北首批医疗队奔赴武汉。图为袁雅冬出发前,面对镜头打出胜利手势。 河北日报记者张昊摄

自1月26日从石家庄紧急集结驰援武汉至今,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袁雅冬和她率领的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已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奋战了十几个昼夜。

17年,三赴战“疫”前线。2003年,她曾指导全省SARS治疗;2009年,她临危受命组建院里的甲流病房;此时,57岁的她又战斗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前线。

美丽的逆行者

一个呼吸科专家对于由病毒带来的感染,总是比别人敏感。

早在今年1月中旬,袁雅冬就注意到了武汉新冠肺炎感染患者增多的情形。

1月23日,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组成员,她应邀前往江苏督导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情况。在江苏,她马不停蹄在医院间奔走,大年三十晚上,才回到位于石家庄的家中。

像往年一样,大年初一,她选择到科室值班,以让家在外地的同事能有机会和家人团聚。

晚11时,她接到通知:河北要组建支援湖北医疗队,他们科室要派人。

尽管已是深夜,但科室的微信群里,很快名额就超了。但袁雅冬还是把自己的名字放在了上报名单的第一个。

她还是觉得自己去才最妥当。“我是主任,又是党员,危急面前,哪怕只要一个人,也得我自己先上。”

正月初二上午,袁雅冬到科室进行了查房。上午11时,她对当日值班的张彦萍大夫说:“过年了,我还没见我爸面呢。这一去,又不知到啥时候,我得看他一眼。”

她的老父亲已近90岁。父亲难得见到她,她也想陪老人好好吃顿饭。但在饭间,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都是关于出征武汉的。

袁雅冬匆匆结束与父亲的相见,14时30分,她已出现在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出征仪式上。

身材娇小的袁雅冬,站在队伍的最前方,身姿挺拔,她握紧拳头,代表150名队员发出铿锵誓言:我们一定圆满完成任务,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

袁雅冬皮肤白皙,风度优雅。如果不是头发中泛出的缕缕银丝,没有人觉得她已57岁。

在河北医大二院,她不仅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二科主任,还兼任大内科主任。

武汉市第七医院。早上8时。

狭小的更衣室里,袁雅冬脱下温暖的外套,身上仅穿着一件单衣,开始穿戴隔离服。

由于该院是由一所二甲医院临时改建成的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许多设施都是因陋就简。

习惯了北方烧着暖气的冬天,武汉的春寒超出了她的想象。尤其是病区,为了避免传染,空调全部关闭;为了通风,窗户也要开着,她就更觉得冷。

在电话里听到妈妈说出一个“冷”字,女儿朱紫嫄急忙从网上为她订购来一箱暖宝,使她能够在前胸和腰部增加一些热量。

待一身“盔甲”穿戴完毕,瘦小的她已经笨重得像个太空人了。

洁净区、消毒区,隔离区。长长的通道,每跨越一道门,都意味着离病毒和危险又近了一步。

在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抵达之前,已有两支医疗队抵达这里开展工作。经沟通,袁雅冬被推举为专家组组长,统筹整个医院的诊疗与救治。

位于9楼的危重症病区里,每位病人的床头都摆放着一台监护仪。这些病人的生命体征很不稳定,突发情况随时出现,监护需要每时每刻。

袁雅冬走到离病人最近的床头,一边详细了解病人的病情,一边对病人进行鼓励:“加油!要有信心,你的病一定能治好。”

“感谢你们!”

病床上的老人,眼角溢出激动的泪滴。

对于与亲人隔离、内心又充满恐惧的危重症患者来讲,大夫的走近,本身就是一种慰藉,更何况这充满爱与力量的话语。

来自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杨亦斌教授常常被袁雅冬深入一线的精神和对患者的热情所感动:“袁主任几乎每天都到现场查房,从未考虑过自己的危险。”

他还特别注意到,袁雅冬对每一位病人的病情都问得很细,她手中拿着一个小本本,不时记录着每个危重病人的信息,有些资料和数据记不下来,她就用手机拍摄下来。

河北医大二院的潘文森说,即使不到武汉,他也能想象得到袁雅冬站立在病人床前的身姿。尽管在河北乃至全国呼吸界,她在肺栓塞、危重症等方面都堪称权威,但她永远重视临床,“她惟科学、惟实践,不惟书本,永远充满探索精神。”

在武汉市第七医院,关于新冠肺炎的诊疗方案,他们在国家卫健委的诊疗指南基础上已经更新到第四版。每一次都比前一版本更加细化,更具可操作性。

“她经验太丰富了。她在诊疗中提出的一些思路,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杨亦斌称赞道。

治疗效果在逐渐呈现,危重症死亡病例在持续减少。

“生命相托,你要托得住!这不仅表现在危难时刻的挺身而出,还包括你要有高超的医术。”

“我们多诊治一个病人,就为武汉减少一份救治压力。只要医务工作者发挥出最大力量,就能使这场战争及早打赢。”

袁雅冬的话,温软但却有力。

每个队员都能感受到她的爱

每天早晨,袁雅冬和队员们要赶7:20的班车从宾馆前往医院。晚上,很多时候班车已走,她就步行从医院走回宾馆。

医疗队队员们是24小时三班倒。这就意味着,她的工作也变成了24小时“在线”。

每天晚饭后,她要召开小组长会议,针对各病区汇总上来的疑难病患进行讨论。这样的例会有时要开到晚上九十点钟。

当组长们各回房间,她则开始了另一项重要的工作:查看汇总上来的全体队员体温。

“如果发生感染,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袁雅冬说。

刚到武汉时,不少队员心理压力增大,加上气候差异,出现发烧、咳嗽等症状。

袁雅冬都要亲自上门探望。来自北方一附院的常彩芳提到,有一天,她有些低烧,体温报上去没多久,袁雅冬就亲自到房间来看望她了,让她感到非常温暖。

有一天,袁雅冬在回来的大巴车上听到有位护士说自己失眠,回到宾馆,她没来得及脱下手术衣,上身只披了一件棉服,就去给队员送药去了。

省卫生健康委的赵晓亮感慨地说,在这个团队,袁主任既是专业上的领头人,还是大家生活上的“大保姆”,同时还是队里的“减压剂”。在她的感染下,医疗队的每一位队员都精神饱满、精力旺盛。

“我们要以最佳状态、最佳成果,展现河北医疗队的风采。”袁雅冬说。(河北日报记者赵书华 薛惠娟)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