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脱贫攻坚一线见闻|河北沽源“谷麦郎”创牌记:返乡后生种藜麦种出大名堂

2020-03-29 03:46: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日报记者 许佳奇 高振发 通讯员 段慧宇摄制

返乡后生种藜麦种出大名堂

——沽源“谷麦郎”创牌记

3月26日,夜里的一场雨雪让地处河北张家口坝上的沽源县气温骤降,冷风习习。

在位于白土窑乡的沽源县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厂房内,20多名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加工藜麦。

“这厂子可建好了,要不受疫情影响我们去哪儿打工挣钱啊!”正在车间搬麻袋的白土窑乡搬迁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永明说,他和媳妇两人正月初八就来厂里上班了,每月工资合起来有5700元,一年下来俩人能挣6.8万多元,全家稳定脱贫了。

“藜麦加工厂常年安置当地贫困劳力就业30余人,人均年工资收入3万余元。”公司总经理向永刚介绍。

今年39岁的向永刚是沽源县兴隆堡村土生土长的农家子弟。2003年大学毕业后去北京打工当起了“卖货郎”,每天给别人卖中央空调、锅炉配件,一干就是10年。

2013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向永刚结识了藜麦。“藜麦素有‘粮食之母’‘营养黄金’之称,沽源气候适宜,如果能在家乡种植藜麦,带动乡亲脱贫致富该多好啊。”

怀揣梦想,向永刚2014年回到了家乡,试种了100亩藜麦,没想到秋收时有90亩绝产。

不服输的向永刚找到了有关专家通过土壤采样化验找到原因。2015年,他流转耕地300亩,秋收时藜麦平均亩产300多斤,喜获丰收。

自产还要自销。2015年10月,头脑灵活的向永刚又重操旧业,到北京开起藜麦专卖店。

“线下店几乎每天都卖一二百单。”销售火爆促使他又在京东商城、拼多多、天猫等各大电商平台开了7家网店。年底一算账,一年净赚60多万元。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好多大的客户要求必须是自己工厂生产的,还要有生产食品许可证手续。”向永刚果断决策,返乡创业,建藜麦加工厂。

在县政府支持下,2018年10月,总投资约680多万元、拥有日产量30吨生产线的藜麦加工厂建成投产。向永刚注册了“谷麦郎”商标,由昔日的“卖货郎”变身“谷麦郎”企业老板。

向永刚根据市场需求确定了“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辐射带动周边散户种植,与农户签订定价回收合同,并以高出市场价1元的价钱收购当地贫困户的藜麦。

采访中,56岁的闪电河乡石头坑村农民张凤义来公司交售藜麦。他说,去年种了20亩藜麦,每亩收益1500元;而种莜麦,亩收益才420元。相比之下,每亩藜麦要比莜麦增收1000多元。仅此一项,去年就增收2万多元。

建起龙头企业,带动一项产业。2019年沽源县藜麦种植面积发展到3万多亩,带动4个深度贫困村1200多户种植藜麦,其中贫困户550户,户均增收6000多元。

“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让‘谷麦郎’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19年,公司销售额达到1500多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占70%,成为京津冀地区规模最大的藜麦生产加工企业。

“扶一个、带一片”。在向永刚的带动下,近3年来,沽源县已有1000余人返乡创业,他们有的开办农家旅馆,有的搞肉鸡养殖、蔬菜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生力军。

(河北日报记者 高振发 刘雅静)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