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石家庄部分饭店恢复堂食 专家给出6点公众聚餐建议

2020-03-31 14:56:13 来源:燕赵晚报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分食分餐:饮食文明的呼唤 

一人两双筷子,一双从盘子里夹菜,一双吃菜。

疫情日渐缓解,石家庄越来越多的饭店恢复堂食。陆续开门迎客的大小饭店,让城市又有了亲切的烟火气。如今,如果你和朋友一起外出吃饭,餐桌上会怎么做?随着分食分餐在当下的盛行,人们的就餐文明能否真正得到重新构建,并长久保持下去?

【调查】

堂食开放 大多数市民支持公筷与分餐

“疫情过后,我要吃大餐!”“不仅吃大餐,我还要吃遍整个城市的餐馆!”“在家太久了,我要吃吃吃!”……沉寂了许久的城市律动起来,大酒店、小饭馆相继营业开放堂食,着实吸引着大批憋在家中许久、期待大快朵颐的“吃货”。从朋友圈到平日的聊天中,人们不知不觉都会转到吃饭的事儿上。

市民刘先生是石家庄市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经理,因为工作性质原因,平日里他的交际应酬非常多,不少业务都会在饭桌上谈。刘先生还是一名美食达人,对于吃“很有一套”。

“疫情来临,公司的业务停摆,也很少出去吃饭了。”刘先生笑着说,随着各行各业的复工复产,应酬也逐渐多起来。对于很多熟悉的酒店和饭馆,他直言现在就餐方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

“大饭店现在都是分餐制,人与人之间也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不过这并不影响我吃饭和谈业务。”刘先生说,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人也不愿意和他人在吃饭时过于“亲密”,也不太敢和别人一同夹取一个盘子里的菜。分餐制,恰好解决了这个略显尴尬的问题,“既不失礼貌,又避免了一起聚餐的畏惧心理。挺好的,应该坚持下去。”

和刘先生一样,市民张女士也持同样观点。张女士爱逛街,更爱品尝一些小饭馆里的特色美食。在家封闭了近两个月后,3月28日,她和许久未见的闺蜜趁着周末相约一起逛街,两人还特地去了位于中华大街的一家以前常去的小饭馆,吃到了想念已久的“小鸡炖蘑菇”。张女士说,这家小饭馆虽然空间不大,但里面很干净,“饭馆老板专门加了公筷和公勺,让人很放心!”

3月28日,在渝乡辣婆婆裕华路店,一间可容纳10人的包间内只坐了4名顾客,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两双筷子,一双是公筷,一双是自用筷。

这家饭店的一位服务员表示,他们为每道菜品和汤品都配备独立的公勺或公筷,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服务员还会为客人提供分餐服务。这位工作人员表示,推广公勺公筷使用以及分餐制会增加工作量,甚至需要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但她所在的餐饮企业对此毫不含糊。

记者调查了30位在餐馆就餐的消费者。多数顾客认为,因为疫情国人正逐步养成分餐和使用公筷的意识,对餐企推行公勺公筷的做法表示认可和接受。少数顾客认为,如果是同家人或朋友外出聚餐,可以不使用公筷,但仍然对餐企推广公筷的做法表示理解,认为是对顾客健康负责的体现。

古人曾经是分餐的 但更多体现的是礼仪

在许多国人的思想中,分餐是西餐的传统,中国人则讲究聚在一起大快朵颐。其实,有心人会发现,我国许多的古装影视剧中,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大厅内主人宴请宾客,主人坐中间主位,宾客依次位列两侧,一人一案,每人一套食具,一道菜肴被分成数份儿,送到每人面前的桌案之上。

有考古专家表示,中国的分餐有几千年历史,直到唐代后,才逐渐转变成会食制。但古人当时与现代分餐不同的是,那时的分餐更多体现的是礼仪与尊卑等级,和如今为健康考虑的分餐理念不同。

【呼声】

希望分餐能长久保持下去

2003年非典时,分餐进入人们的生活,疫情过后,渐渐淡化。现在,面对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为了大家的健康,分餐呼声再起。人们期待分餐能得到普及,并成为一个长久保持下去的好习惯。

常住香港的石家庄人张女士说,也是因为2003年的非典,香港人才有了使用公筷的习惯。可以说,香港市民分餐分食的习惯就是在那场疫情之下养成的。

河北渝乡辣婆婆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欣认为,对于餐饮业经营者来说,中高档餐饮推行分餐相对容易,小饭店推广起来可能有难度。“现在大多数人外出吃饭的主要目的是聊天交友,社交体验超过了吃饱吃好的需求。”刘欣说,使用公筷公勺,既是保护自己,也是关爱他人。餐饮企业是文明餐桌的主战场,更应成为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主力军,这是餐饮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刘欣认为,分餐的关键还在于人们的意识,不能疫情来了紧张,疫情过了就忘在脑后。“使用公筷公勺有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只要大家能坚持一段时间,真正接纳这一行为成常态,就会慢慢习惯,自然成为一种流行趋势。”刘欣说。

【观点】

推行分餐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

疫情发生后,钟南山院士向公众详解家庭卫生消毒重点时,曾强调家庭用餐应使用公筷。

对于这样的建议,石家庄市民张先生十分赞同。“疫情期间,家里老人孩子一直都住在一起,几乎每天都有五六口人一起吃饭。单位复工后,我和爱人白天都要出去上班。为了安全起见,家人一商量,就提出了在家使用公筷的想法。”张先生说,“最早的时候是因为大家一起吃火锅,必定会准备一双公筷和一个公勺,方便夹取生肉和捞菜,后来大家吃炒菜的时候也用了这样的方式。”张先生说,如今他们家每一位成员的碗筷都各自固定,用颜色区分,“已经持续了近一个月,一家人并没有感觉不方便。”

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代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郭云萍,被本院的医务人员亲切地称为“安全守护神”。作为一名感染控制专家,郭云萍对分餐举双手赞成。她表示,分餐不仅仅应该落实到餐饮企业,更应在家庭就餐中推广。分餐是餐饮文明的体现,也是餐饮企业保障顾客用餐安全的有效举措。

郭云萍说,分餐是避免交叉感染的一项重要举措。分餐,也叫“份餐”,每人一份,独立用餐,自主选择。分餐可以预防各种经口、唾液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同时,个人按需配餐,还能保证营养的平衡。特别对于儿童来说,按照营养需求搭配分餐,有利于均衡营养,防止偏食,有助于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3月30日,石家庄许多市民都收到了来自“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温馨提示短信。这条信息写道:“防控疾病传播,守护大众健康,从倡导使用公筷公勺开始。”“餐桌革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无论是公共大餐桌,还是家庭小餐桌,实行公筷、公勺和分餐,是健康理念和生活行为的大转变。关爱家人,尊重他人,让我们从点滴做起,践行健康生活方式。

【提醒】

公众聚餐 专家给出6点建议

公众聚餐如何保证安全?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感染控制科主任郭云萍给出了6点建议:

①“分餐公勺”方式:上餐时,服务人员应在每道菜品器皿内配备席面羹或分餐夹,并在餐桌上摆放与顾客餐具显著不同的公筷、公勺等分餐工具,引导就餐人员在取餐时使用分餐工具取餐,保证用餐的独立性。配备一次性手套,以防止公筷、公勺等公用餐具使用过程中发生交叉传染。

②“分餐自取”方式:顾客就餐时应在点餐台点餐,由服务人员使用专用餐具或一次性餐具进行配餐。就餐者应在店内相对独立的环境下用餐。

③就餐前,顾客要选择表面清洁的桌椅,最好是靠近门窗等通风比较好的位置就坐。要注意手部卫生,可用洗手液在流水状态下洗手或者使用消毒剂。

④除就餐时间外,就餐人员应全程佩戴口罩。摘下口罩时,一定要注意保持口罩内侧的清洁,避免污染。

⑤就餐大厅内应增大就餐座席间距,做到两个席位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在同一餐桌就餐的顾客,应避免面对面就坐,最好是同向坐,防止飞沫传播。

⑥就餐人员尽量缩短就餐时间,减少与同行人员的交流。如果餐厅人员比较多,打包带走是比较好的选择。就餐完毕后,人员要立刻离开餐厅,减少在餐厅的逗留时间。做好登记,至少留下一名就餐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以便信息追溯。

□文/图 记者 诸葛利华 南开宇 李兵

责任编辑:郑晓娟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