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电视剧如何讲好“中国脱贫故事”

2020-04-03 09:41: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韩 莉

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发布《关于做好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创作播出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自即日起,各级电视台特别是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要加大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购买、排播力度。目前,广电总局已研究确定22部脱贫攻坚题材重点电视剧。《通知》还要求用心用情用功推出精品力作,讲好脱贫攻坚的中国故事。仍在创作中的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要坚决避免同质化倾向,在脱贫攻坚主题下,从不同风格、角度、地域进行多样化开掘,形成百花齐放的多样化格局。(3月27日人民网)

据了解,正在央视热播的《一个都不能少》,在湖南卫视热播的《绿水青山带笑颜》等剧人气持续走高。近年来,各种脱贫攻坚题材电视作品纷纷涌现,它们既是时代的记录者,也逐渐成为脱贫攻坚战中的深度参与者,更是电视荧屏上的一抹亮丽风景。

“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扶贫题材电视剧创作也当同此理。曾经,在大众心目中,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大多立足奋斗、主打励志、聚焦政策,一不小心就容易被拍成“严肃脸”,年轻观众不太待见。而放眼此次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多部重点剧,在创排思路上各出高招,值得期待。但要用电视剧表达脱贫攻坚题材,则需要在精和准上做足文章。

首先,好的脱贫题材电视剧,得打破思维定式,情真意切而又“新意盎然”,其展现的应是当代的“真农村”。当下,即使在仍有贫困户的地方,互联网也早已走进普通村民的生活。正如很多制片人所言,现在城乡差距越来越小,农民足不出户也可网购,农产品直播办得风生水起。同时,大多数村民的追求已经升级到更高的精神层面——用知识改变命运,以文化重塑美丽乡村。因此,如何讲好新形势下的脱贫攻坚故事才是创作者们应该重点着力之处。比如《一个都不能少》融入了当下大热的“生态移民”“生态旅游开发”“大学生回乡创业”等故事内容,农村搬迁户因为成了社区内配套有幼儿园、小学、医疗室、休闲广场、服务中心等的“城里人”而自豪又开心;而《绿水青山带笑颜》中,杨烁饰演的男主角在博山的创业项目就是办民宿,马苏饰演的第一书记也提出要用短视频“带货”。这接地气的真实的农村,“土与旧”“洋与新”的并存,都能引发年轻观众的共情。

此外,成功的好剧更要迈开腿,沉下心。有些脱贫攻坚题材电视剧之所以让观众觉得“肤浅”与“别扭”,是因为创作者没有深扎到位,仅仅停留在美丽乡村层面上,一不小心将此类剧拍成了风景宣传片,而贫困区域真正需要关注的资源无法对接、人才流失、沟通不畅等诸多现实问题反而被忽略。事实上,记录和参与脱贫攻坚战自然不是拍风景片、恋爱戏,更不是生硬空洞地喊口号、贴标签。要令观众走心动容,创作者就应该走出舒适区,走进田间地头,将双脚深扎泥土中,同时在回望贫困之态、凸显扶贫之难、激发脱贫之志上下功夫,方有希望生动诠释精准扶贫战略的重大意义和艰难过程。如何过上好日子才是农民真正关注的问题,因此一部合格的脱贫攻坚题材剧应该关心基层干部的艰辛,关心农民的饭碗,关心农民的急切和焦虑,而不是只把农村当作背景。

同时,一部优秀的脱贫攻坚题材剧,还要力求避免因为盲目追求戏剧化矛盾冲突,而导致的对贫困群体现状的选择性遮蔽;应该直面新时期农村的深层次问题,对于现实矛盾,不回避、不躲闪、不歪曲,用诙谐幽默、正向励志的田园风格,以小故事阐述大道理,如此才能做到既正能量又接地气。任何忽视或无视扶贫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一味跟风的创作态度都不可取。“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在最真切触摸老百姓脉搏的地方,基层工作者用激情发出能给乡亲们带来温暖的光亮,以他们为主人公的优秀电视作品亦当如是。 

责任编辑:高小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