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网祭李保国教授!追思他的烛光从未熄灭

2020-04-09 14:46:54 来源:河北日报微信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他35年鞠躬尽瘁为百姓!网友为他365天点亮追思烛光!“太行新愚公”李保国教授离开我们就要四年了,但追思他的烛光却从未熄灭。在河北日报微信制作的网祭页面上,每天都有人用手机为他点亮烛光↓↓↓

2016年4月10日凌晨,李保国教授因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逝世,享年58岁。在李保国教授逝世四周年之际,让我们点击上方图片,一起用烛光寄托我们最深情的追思。

习近平为他作出深情批示

在李保国逝世后,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对李保国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批示:

“李保国同志35年如一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长期奋战在扶贫攻坚和科技创新第一线,把毕生精力投入到山区生态建设和科技富民事业之中,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优秀品格,事迹感人至深。李保国同志堪称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太行山上的新愚公。广大党员、干部和教育、科技工作者要学习李保国同志心系群众、扎实苦干、奋发作为、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自觉为人民服务、为人民造福,努力做出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他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

李保国教授1981年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山区开发与经济林栽培技术推广工作。三十多年来,李保国扎根太行山区,立志做"太行新愚公",把自己最好的论文和科研成果写在太行山上,镌刻在山区人民群众的心中。

“把我变成农民”

过膝的灰黑色棉服上,蹭了很多尘土,脸庞黝黑、笑容憨厚的他,扎在人堆里就是一个农民。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农民”,真实身份是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他被山区群众亲切地称为科技“财神”,30多年来,带动10余万农民脱贫致富。富岗苹果、绿岭核桃,邢台县前南峪、平山县葫芦峪……他用科技之手,点亮了这一串闪光的名字。

“把农民变成我”

把农民变成专家,是李保国的心愿。可要达成这个心愿,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长年累月,李保国和农民摸爬滚打在一起,手把手地教他们操作。

在岗底村刚开始推行苹果套袋技术时,许多村民掌握不好技术要领。李保国要拽住他们的胳膊找角度,捏着他们的手腕找力度,常常是一个小时才能教会一个人。类似这样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推广还有很多,可他从来没有嫌麻烦过。

亲自在大锅里炒制炸药

上世纪80年代,他们整地所用的炸药得手工制作,不仅要自行确定原料配比,还要在农村杀猪用的大锅里炒制。有一次,引爆的炸药未按时爆炸,李保国上前查看时突然发生爆炸,幸运的是,他只是被崩了个大跟头。

每天背着一岁多的儿子上山

在前南峪搞小流域综合治理,天天有试验,天天有观测,李教授夫妇每天背着一岁多的儿子上山。

有回有领导开车去山里看他们,人家要走的时候,孩子待在车上死活不下来,直嚷要回保定,要上幼儿园。李教授只好硬把孩子抱下来,就那么看着车一直走远……

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

一年行程约4万公里、200多天在山里“务农”。李保国汽车的后备箱里,塞得满满当当:雨靴、草帽、衣服、工具……

“可以把后座放平,中午躺一会儿。”李保国告诉记者,这辆车就是他一个流动的“家”。除了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他几乎天天奔波在路上,上车当司机,下车当劳力。

村民拆掉自家院墙为他开道

人和农民打成一片,心和农民贴在一起。多年来,李保国用真心换回了真情。

每逢正月到村里,家家户户都争着请他吃饭,实在推托不过,有时他一天得赴五六个老乡的家宴;一次在村外遭遇交通阻塞,听说他急着回保定参加学术会议,村民二话不说拆掉了自家院墙,为他辟出道路……

“保国没有完成的事业,我们要担起来”

“让山山岭岭绿起来,父老乡亲们都富起来,就是对他最大的告慰。”李保国逝世后,包括李保国爱人、河北农大研究员郭素萍在内的科研团队,连同河北农大师生,以及我省更多高校师生一道,传承李保国精神,把绿山富民的科技扶贫火种遍撒燕赵大地。

责任编辑:史艳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