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文化+直播”能否走得更远

2020-04-15 04:12: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月28日,石家庄市新华书店通过抖音进行线上直播。 石家庄市新华书店供图

曲艺人网上直播聚“人气”,书店直播与网友“聊书”,博物馆直播带观众看展览……近段时间,网络直播成为热门话题。因疫情遭遇寒流的诸多文化行业,通过直播拓宽了“跑道”,打开了新的生存空间。但也有人提出疑问,疫情时期兴起的这股直播“春风”能吹多远?直播“带货”的形式到底是新风口还是特殊时期的昙花一现?

● 期待打开文化生产新方式

3月初,由河北省曲协主办的燕赵曲艺网络TV正式开播运营。该网络TV通过抖音APP、微信公众号、一直播等网络平台,举办文化名家“云直播”,广受曲艺从业者和爱好者欢迎。近段时间,我省众多文化单位纷纷开通网络直播,逐渐成为行业探索文化生产新方式的敲门砖。

3月28日,石家庄市新华书店抖音直播首次开播,两位主播与读者分享阅读、生活等互动话题,推出特价购书。3月30日,河北博物院以《揭开战国中山的神秘面纱》为主题首次试水网络直播,带网友“云看展”。

梳理网络直播的发展脉络不难发现,2019年以前,网络直播主要集中在娱乐领域,其中以音乐、舞蹈为代表的表演类和以游戏、体育为代表的竞技类最受欢迎。如今,从室内直播到户外直播、从娱乐直播到生活直播,越来越呈现出移动化、多元化趋势,让更为丰富的真实场景和内容展现在大众眼前。这种转变也刷新着文化领域的生产方式,给文化繁荣发展开拓了空间和路径。

以我省非遗领域文化传播为例,通过网络直播,让部分“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非遗项目走进大众视野,并产生经济效益。“老一辈非遗传承人之前并不了解网络直播等传播渠道,通过一段时间的引导,现在很多人也开始注重通过网络拓展传播和销售渠道。”河北省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赵丽苹介绍,传统文化借助网络直播已走入实践层面,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注入,也为直播平台提供了别具一格的内容。

“网络直播正在刷新着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河北科技大学文法学院研究员梁跃民认为,数字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大智移云技术的发展,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产生巨大影响,相应的文化的存在形态、生产形态、传播形态也会发生颠覆性的变化。

● 考验文化从业者创新能力

不久前,丰宁布糊画非遗扶贫就业工坊的布糊画传承人卫梅,通过网络直播进行授课,从布料的选取开始给学员们耐心细致地讲解梅花的糊制方法,指导工坊学员设计创作“精准扶贫”和“进景区”产品,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手抓”。如今,我省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然成为助力当地百姓脱贫致富的“新引擎”。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走到创作、生产和传播前沿,给互联网经济发展带来新机遇,也对文化行业和从业者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才能让文化传承下去。”在赵丽苹看来,网络直播为传统文化走近年轻人打开了一扇门,而要让他们成为非遗“铁粉”,还需要把具有历史底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生活。因此,文化行业的网络直播不仅需要“火起来”,更需要在创新中“活起来”。这就需要网络直播从业者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用精湛的艺术在网络直播中打动人、吸引人。

有业内人士认为,炙手可热的“网红”带货能力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独特动力。例如,4月1日,锤子科技创始人、畅销书作家罗永浩在抖音开启了个人直播带货首秀。身为中国网红界的知名人士,罗永浩此次直播带货4小时,推荐22件商品,交易额达1.1亿元,累计观看人数4800万。不难看出,网络直播作为互动性和体验感兼具的“带货渠道”,创造的经济效益非常可观。这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文化产业从业者,应以更开阔的思路拓宽文化产品的展现形式和平台,不要为自己设限,也许下一个市场就潜藏在“不可能”的地方。

梁跃民表示,面对变革,从业人员应主动打破思维束缚,抢抓时代机遇,拥抱数字变革,让“数字”成为牵引文化行业转型发展的新利器。

● 网络直播“春风”能吹多远

兴起于2015年的网络直播,经过5年的爆发式增长,在疫情期间不仅成为网络用户休闲娱乐、获取资讯的新方式,同时也为高度依赖线下场景的文化行业开辟出一条新路径。然而,站在风口浪尖,“下一站在哪”依旧困惑着大多数文化行业从业者。

根据有关研究机构发布的《2020年中国移动直播行业“战疫”专题报告》显示,2020年2月全网互联网用户使用时长比日常增加21.5%。与此同时用户量普遍上升,为观看直播奠定用户基础。在这一特殊环境下,文化行业“被动”加速了“文化+直播”探索实践进程。2月15日,大英博物馆与快手联合,正式拉开了国际知名博物馆直播的序幕,一个半小时收获200万在线用户的50万个赞。清明小长假期间,故宫首次举行三场网络直播,仅4月5日上午两小时直播吸引超过1500万次观看,全网累计观看量破亿。4月3日至6日,抖音直播间举行“国韵潮声”线上非遗音乐会,非遗音乐以传统与流行相结合的形式亮相,吸引了数十万名网友前来观看,互动评论超过3万条。

庞大的网络直播数字背后,体现的是“文化+直播”等新型业态发展的蓬勃态势。“网络直播将会成为未来社会一种主流文化现象,进而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现象。”在梁跃民看来,目前网络直播所显示出的影响才刚刚揭开序幕。

随着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增加以及文化行业的纷纷“跨界”,如何将网络现象“变现”,如何避免内容同质化,成为各方深入思考的问题。

“在‘流量经济’的大背景下,要想解决直播内容同质化甚至低俗化的问题,需要管理部门、平台和内容生产者、用户同时发力。”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商建辉认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网络直播需要专业精神,也需要道德约束,还需要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此外,文化行业要想在网络直播领域走得更远,在起步阶段应学会借鉴成熟的互联网公司的经验,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留住人才。 (河北日报记者曹 铮)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