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吹响春天的号角——河北文化领域“复工记”

2020-04-17 05:45: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清明节过后,石家庄市实体书店相继开张。图为戴着口罩的顾客在夜晚走进西西弗书店,挑选心仪的图书。

文博机构 “云复工”为开馆蓄力“练内功”

桃花掩映,绿柳拂风。

4月7日,沧州博物馆在清明节后迎来开馆。

作为全省最早开放部分馆室的几个博物馆之一,如何确保安全,成为头等大事。场馆消毒、通风,对复工馆员进行排查登记,做好体温监测、个人防护;督促入馆群众正确佩戴口罩,携带身份证、健康通行卡(健康码)登记检测入馆,配合工作人员进行体温测量、信息登记、防控检查和观众流量调控工作……

“渐进式开馆已有大半个月,我们仅在周二至周五上午9时至12时开放,每天下午集中防疫消毒……”该馆工作人员介绍,为了避免交叉感染风险,目前还实行了“限流”措施,瞬时接待量不超过500人。现在仅接受个人预约或直接到馆,暂不接待任何团体,“目前参观者还不是太多,但能感受到人气在回暖”。

此时,省会石家庄也走进最美人间四月天。

一串串紫藤花在河北博物院墙外静静绽放。人们总喜欢在路过时驻足欣赏,在朋友圈分享关于春天的希望和感悟。

然而,文化复工绝非大门一开便“人面桃花相映红”。自1月24日以来,河北省有120家博物馆、180家文化馆、19家美术馆等文化场馆相继闭馆,目前开门迎客的仍是极少数。其实,对于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博窗口单位来说,重新开馆虽不复杂,但设计好之后的路怎么走却不易。特别是在疫情影响下,现阶段一直持续的“云复工”就显得尤为可贵。

闭馆不打烊,云端是战场。“现阶段工作量更大、要求更精细。可以说,目前‘云复工’既是一种创新,也是一种状态的延续,更是在为开馆积蓄力量。”省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李宝才说,“云复工”的背后,是一场“蝶变”。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在“疫后再出发”的现阶段,各种尝试正渐渐进入深水区,已深深影响着未来的文博业态。

比如,3月底河博初次涉足的“云直播”,通过与中国博物馆协会、中国移动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5G+XR等高新技术,接连5天开启直播。“这是河博历史上第一次正式的官方网络直播。某种程度上,也是整个河北博物馆领域的首次尝试。”河博相关处室负责人说。

“第一次相约云端、直面观众,首日浏览量就高达25.6万人次。终于体验了一把‘网红’的感觉!”担当主播的河北博物院讲解员葛思博、贾叶青等人开心之余,也道出了一些担忧:如何把直播变成常态、带来不竭的线上流量,如何让文博人在云端生产领域保持无穷创意,在未来将是一个极大考验。

与“云直播”追求即时、互动不同,更多的线上文博展示更在意从容自若的“沉浸感”。比如,“云约会”以微信为平台拉近观众与文物的时空距离,图文并茂地展示了馆藏国宝级文物;“云特展”依托原定于现场展出的临展项目迅速策划而成,通过展览“云介绍”、展品“云赏析”、手工“云互动”等内容,让观众跟随视频动手体验,带来独特观感;“云课堂”与公众一起线上共度节日,分享传统节俗知识……

“这些风生水起的变化,无不凸显了数字化的潜力。”在石家庄市博物馆馆长刘茂利看来,无论是当下极流行的网络直播、还是疫情期间迅速衍生的“云观展”“云特展”“云社教”等方式,都是基于多年来各地持续推进的博物馆数字化建设,“正是有了这个基础,未来线上文博方大有可为。某种意义上讲,文博机构‘云复工’不仅是对线上展览模式的认可和发扬,更加坚定了文博领域数字化建设的步伐”。

如今,这样的认识已成为共识,正落实在具体行动上。

4月初的蔚县,春寒料峭,蔚县博物馆馆长李新威等文博人已忙碌起来。“除了开展消毒防疫等日常工作,目前我们正在进一步推进数字化,前几天已对外发出数字化保护展示项目招标公告。要把馆藏的万余件文物全部数字化不是一件容易事,但我们会坚持干下去。”李新威说,这段时间,各地博物馆“云端”集结的盛况令人眼馋。线上博物馆火热的流量,开馆后会极大程度地转化为实体游客量。时不我待,文博单位不能再吃老本了,必须顺势而为,学会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才能惠及更多、受益更多。

一年之计在于春。“‘云复工’的背后,是文博发展的新业态。其影响所及,不单是博物馆,还有文化馆、美术馆、群艺馆……”河北省很多文博专家指出,疫情过后,打造网上虚拟博物馆、智慧博物馆、3D博物馆、VR展览馆等网络平台,推动馆藏和展览展示向线上运行将成必然趋势,从而打造永不打烊的文博盛宴。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