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对话最美逆行者|齐晓勇、张征:医学是在实战中进步的学科

2020-04-30 05:34:4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记者手记

每个医疗队员都得到了洗礼

当一批批医疗队撤回,当鲜花和掌声过后,从与战疫中这些最美逆行者对话中,我们越发体会到,他们作为普通人所爆发出的勇气和决心。

坐在记者对面的张征,采访中几次摇头,“有时太难了,真的太难了。”

多难呢?

很难想象吧,包装防护服的塑料袋,一度是病区的“抢手货”,护士长们都会小心翼翼收集起来,当鞋套用。买到超市里的垃圾袋,感控人员就一阵欢呼——又能坚持几天。

张征微信上保留着医疗队员的询问,塑料袋套不全,鞋面就暴露在外面,队员询问这是否存在感染可能,张征回复了七八条,对方一句未回。

张征戴着口罩,透过略有雾气的眼镜看着我说:“作为感控人员,有时候觉得那样的环境对不起一线工作的兄弟姐妹,可是我能怎么办?”那未回复的微信对面,只是一个个面对感染可能也内心忐忑的普通人。

有医护人员戴着双层手套拉开污染区的门,用力过大导致手套破损、护目镜脱落、口罩脱落,还有人给患者扎针时刺破了自己的手指……

张征手写的工作记录中,记录着他们用过粉尘作业的工业防护服,也记录着领到配发的三级防护服时他的特别标注,“曾经让我们眼馋的防护服”,以及图片下一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这份“洋洋得意”,令人心酸。

我们看到的是全省1100名医护人员零感染而归的数字和结果,却很难去揣测,在一线工作时,他们所经历的内心冲击和煎熬,在承担管理职能时,他们面对的责任和压力。

齐晓勇穿着一件蓝色外套,和其他医疗队不同,左胸口写着雷神山医院以及齐晓勇三个字。采访中,他不断摩挲着这行刺绣的字,语调低沉地回忆起抵达武汉的那个夜晚,不过晚上8点的武汉街头,只有接他们进市区的一辆车在一路疾驰,大巴车里安静得好像掉根针都能听见。

这位1982年从事医疗工作的心血管方面专家,也回忆起2003年,作为省人民医院常务副总指挥,在CT楼上给同事开SARS治疗动员会上的一番话:不要怕,我第一个上。

他笑笑,眼角挤出一叠皱纹,承认当时心里也是没底的。可继而,他往前探了探身子强调:“怎么办?总得有人上。作为领导,你还得头一个上!”

他们,当年都曾穿着雨靴戴着布口罩,多次出入SARS病区,比谁都更清楚那里的危险。就像这次,去年退休被返聘的齐晓勇,以“有经验”为由,主动要求到一线;张征被通知时,距离出发只有一个半小时。

没人讲条件、怕危险。

可采访中,说到结果,说到阶段性胜利,他们都说这是团队的努力,是集体的贡献。

张征说,我就干了点该干的事儿。

齐晓勇说,表面上看,是我们打赢了一场仗,其实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得到了洗礼。

风平浪静之日,别忘了负重前行之人。(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