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彰显青春的力量!致敬河北这些战“疫”90后!

2020-05-03 09:07:13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十几年前,他们还是不经世事的孩子;十几年后,他们已成为坚强勇敢的“战士”!

有人说,“2003的非典,全世界保护90后;2020年,换90后保护全世界。”

他们中有冲锋战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有坚守防控一线的社区工作人员,有群众身边的“硬核”志愿者……他们用不同形式积极参与疫情防控,用心、用力、用情共同推动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

在这场战“疫”中,有太多来自河北的90后让我们感动。

●河北护士肖思孟:武汉战疫一线的“青春告白”

剪发前后的肖思孟。河北省中医院供图

只是一个率真的举动,让26岁的河北护士肖思孟,一下子“红”了。

那是为过年新做的发型:与肩齐长,发梢微卷,“空气”刘海,自个儿很满意。可作为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就要进武汉市第七医院工作了,复杂的操作环境,头发成了累赘。为了方便穿防护服,避免滋生细菌,提高工作效率,爽快的她直接要求剃个光头。

“90后的你,也许正引领这个春天最时尚的发型。”2月8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0年元宵节特别节目》为她点赞。“你现在的样子最美”,很多网友被她“圈粉”。

对此,肖思孟有些不好意思:“好多人都剪了,我只是其中之一。”

当剃头的推子划过头皮,看着一缕缕的头发散落一地,泪水还是滑落眼角。思孟说,那天她在日记本上写下:“妈妈,今天我剪掉了头发,比男孩子还短,请您看到后不要难过……”

●张明轩:“我们已经成长起来了”

张明轩在武汉市第七医院重症病房工作。(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供图)

张明轩是第一批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也是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护师。“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每天看着新闻里不断上涨的确诊人数,我就想武汉肯定需要大量的医务人员,自己正年轻,应该冲上去。”于是,大年初一下了夜班,张明轩向医院护理部提交了到战斗最前线的申请。

在交申请之前,张明轩就对家人进行了“心理渗透”。“也不是没牵挂,儿子才4个月多一点。”张明轩说,1月26日,他出发去武汉时,家里没有一个人反对。

在繁重的护理工作之外,张明轩还主动承担了医疗队的后勤保障工作,经常奔波于火车站与驻地之间帮同事们领取防护物资等。

“我是组里年龄最小的,理应多承担一些。”张明轩说,他所在的重症监护护理团队,百分之六七十的队员是90后。“我们已经成长起来了,可以扛起国家交给的重任。”

●张天乐:争分夺秒不负生命之托

张天乐在武汉市第七医院穿好防护装备准备进入重症监护室。 (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作为河北支援湖北第一批医疗队重症组的一员,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张天乐曾在武汉市第七医院战斗了48个日日夜夜。

因为情况紧急,张天乐1月27日到达武汉接受了短暂的应急培训,便进入了“战场”。“虽是一名危重症专科护士,但第一次走进重症监护室,我还是紧张得出了一身汗。”张天乐说,飞沫、气溶胶都是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而所有戴呼吸机的病人几乎都需要吸痰,所以走进监护室无疑就处于病毒的包围之中。

“重症监护,生命相托;抢救病人,争分夺秒。”深知肩上的责任,90后的张天乐义无反顾地迈进监护室的大门。

除了被感染的风险高,监护室里工作强度也是最大的。按照规定,医护人员工作4小时要出去休息1小时。但是张天乐根本顾不上休息,常常是连续工作六七个小时。患者随时可能出现突发状况,他要一刻不停地检视屏幕、连接管、各种仪器和病人状况。

“从吸痰到俯卧位通气以及肺部物理治疗,病人的一切都依靠我们。由于穿着好几层防护装备,我们消耗的体力成倍增加。”张天乐说。

●李玉海:“蒙面歌者”战方舱

李玉海(左)和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志愿者摆出“胜利”手势,表达战胜疫情的决心。(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擦干泪,不要怕,至少我们还有梦……”一段录于武汉江岸方舱医院的视频火了。视频中,一名被防护装备包裹得严严实实的医护人员手持麦克风唱着《水手》,周边十几名新冠肺炎患者随着音乐舞动起来。

视频中的主角是迁安市妇幼保健院儿科护士李玉海。

从“白衣战士”到“蒙面歌者”,李玉海怎么也不会想到自己就这样“出了名”。

从2月9日出征到3月18日凯旋,李玉海永远不会忘记其中的每个瞬间。

“我是1994年生人,还没结婚,家里有哥哥照顾母亲,没啥可担心的。”作为唐山市第三批支援湖北医疗队的一员,李玉海说,自己选择上前线,不仅仅是由于家庭方面的牵挂少一些,更重要的是,自己作为一名90后,想以这样一种方式告诉父母、告诉社会,我们长大了,懂得了社会责任,愿意扛起一份社会责任。

●李琼:“出现这样的事就应该往前冲!”

李琼,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护士,有着90后的天性率真,年纪虽小,却是秦皇岛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的“开科元老”。

2月9日,李琼随河北支援湖北医疗队开赴武汉,这个春天对于她来说注定将是人生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在与同事聊天时,她说“没有什么伟大高尚的情操,只是简单觉得,出现这样的事就应该往前冲。家里人支持我,再说我还年轻,又没男朋友,没有那么多牵挂。上武汉,我可以说走就走!”医护人员的天生的使命感,让这个90后的孩子悄然瞬间长大。

李琼说,来到武汉的日日夜夜,切实感受了国家的力量和无数温暖,她们在一线奋战,同时也有无数人在背后为她们默默付出,从酒店的夜餐,到深夜义务接送她们回宾馆的司机,还有那些给予她们感动的一个又一个的患者朋友,都让她感到自己心灵每天在接受着洗礼。

●王亚美: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

王亚美在一线。(图片由受访者本人提供)

河北援助湖北医疗队队员、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呼吸内科护师王亚美负责的是武汉市第七医院四病区,这里病人比较多,工作节奏非常紧张。因为工作的时候穿隔离服不方便上厕所,她一般在上班前都会少喝水、少吃东西,等结束工作回去的时候再多喝些水。每次脱掉防护服的时候,感觉身上都是汗,手被消毒水泡皱,脸也被防护面具勒“花”。这让她意识到疫情的严峻,还有肩上沉甸甸的责任。

王亚美说,在抗疫前线写下入党申请书后,始终以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这让她“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我将以全部热情投入到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成为防疫战线中最坚实的壁垒。”

●张家浩:“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个英雄!”

张家浩(左)正在给村民测量体温。  通讯员李院红摄

消毒、排查、测体温、登记信息……这里是邢台经济开发区沙河城镇东九家村的一个疫情防控检查点,截至2月15日,张家浩和10多位镇村干部已在这里值守十几个昼夜了。

“家浩是我们这个点上年龄最小的志愿者。”东九家村党支部书记郭付印竖起大拇指,“甭看年龄小,他干起活儿来比我们都利索。”

张家浩生于1998年,打小生活在东九家村。妈妈杜立花在村口开了一间摄影室,紧邻检查点。

“我爸爸生前是一名军人,2003年,在北京小汤山医院抗击非典,家里珍藏着很多他的荣誉证书、奖章。2004年,爸爸在一次执行任务时牺牲了……”张家浩的爸爸在部队是一名报道员。张家浩拿出一大摞报纸:《聚焦小汤山——空军医疗队阻击SARS群英谱》《笑对非典》《非典时期的典型瞬间》……这些新闻作品皆出自他爸爸之手。

张家浩从小有一个军人梦。现在,他是国防大学某学院大四学生。2019年,他成为一名预备党员。眼见疫情汹汹,他想到爸爸当年壮举,决定为村里的疫情防控出把力。

“妈妈一个人把我带大,家里头遇到困难,乡亲们都挺帮忙。”张家浩是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他主动找到郭付印:“现在村里有困难,我得跟大家一起干!”

每天奋战在又苦又累的抗疫一线,图个啥?“我要像爸爸那样做个英雄!”张家浩说:“我相信这一切,爸爸都会看得见。他会为我骄傲。”

●王峥、张玉曼:党员伉俪同心抗疫情

图为王峥在疫情防控点值守。 袁晓军摄

1990年出生的王峥在邯郸市丛台区法院任书记员,和他同龄的妻子张玉曼是邯郸市卫生学校工作人员,二人都是共产党员。在抗击疫情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年轻的小两口牢记入党初心,将刚满2周岁的孩子托付给老人照顾,并肩战斗在疫情防控第一线。

图为张玉曼正在居民小区防控口认真核验登记出入人员。李旭摄

王峥春节期间接到单位通知提前返岗上班后,主动请缨,到单位分包的丛东街道展南社区展览路三号院疫情防控点值班。妻子张玉曼每天除了在单位履职尽责外,还第一时间到家庭所在地复兴区华林路街道备勤楼社区报到,主动要求加入街道党员志愿者队伍,每天协助社区工作人员一起进行疫情排查和统计报表工作。春节以来,这对年轻伉俪在抗击疫情一线携手前行,不负韶华。

“舍小家才能顾大家,现在国家有难,自己作为一名青年党员,关键时刻更应该站出来,为抗击疫情做出应有的贡献。”王峥坚定地说道。

●董安琪:“蜗居”8平米 守护一栋楼

董安琪对出入小区的居民认真登记。

今年24岁的董安琪去年从河北农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望都县一家园林绿化公司。从上大学开始,她就一直热心公益,并加入志愿者协会。今年大年初三,还在单位值班的董安琪看见志愿者协会的微信群里正在招募防控疫情志愿者,她也赶紧报了名。

董安琪主动请缨承担起了前进小学宿舍检测点的防控任务,在社区和志愿者协会工作人员的协调下,她在小区门口一个8平米的储物间里住了下来。

吃住一个人,居民出入登记、小区门锁消毒,董安琪的一天枯燥而乏味,可是这样的日子她一过就是五十天,有很多人问董安琪,这么辛苦图什么?董安琪给了这样的一个答案:“就是因为社会需要志愿者。既然你做了这件事儿就要做下去,就要守住每一个家,守护好这个地方。”

时光见证成长,磨砺铸就青春,这个90后的小姑娘以青春的名义战“疫”,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张涛:千里逆行赴武汉驰援“雷神山”

张涛(后排左二)和工友们的合影。

3月16日,河北支援湖北第七批医疗队正式踏上雷神山,这座十几天就建成的医院给医疗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对作为曾经参与雷神山建设的河北深州人张涛来说,这段难忘的经历已经过去,此时他已经在居住地湖北荆州解除隔离,担当社区志愿者多日了。回忆在雷神山医院建筑工地的五天四夜,这个曾经当过特种兵的90后小伙儿说,对他个人而言,这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而和那些战斗在一线的医疗工作者相比,他所做的不算什么。

2月7日晚,张涛一行三人连夜驱车12小时,第二天早晨抵达武汉。之后,顾不上休息,他们就坐上大巴车赶赴雷神山医院的施工工地。“让我感到特别震撼的是,我一下车,看到几千名工人戴着口罩、防护帽在工地忙碌着,那个热火朝天的施工场面现在想起来仍很激动。”张涛说。

经过五天四夜的奋战,张涛他们负责的任务圆满完成,这个工程量在平时是需要至少半个月才能完成的。

告别雷神山医院前,在张涛的提议下,几个并肩作战的工友们在工地前合了影,这也是他们在雷神山为数不多的合影之一。离开雷神山医院后,张涛和弟弟、同乡告别,回到了荆州隔离,而在隔离期满后,闲不住的他又报名参加了社区志愿者的工作……


在这场战“疫”中奋战的河北90后还有很多……

在五四青年节来临之际,让我们向所有参与战“疫”的90后致敬!

“你们长大的样子,真好!”

(综合自河北新闻网、燕赵都市报、新华网河北频道、冀时客户端、河北共产党员网等,编辑赵耀光)

责任编辑:赵耀光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