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最美的天使】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队长王飞: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舍生忘死的凡人

2020-05-19 06:56:2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供图

【人物名片】

王飞,男,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河北支援湖北第五批医疗队队长,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副院长,武汉江岸方舱医院副院长。


【凡人语录】

“我们不能说自己是英雄,我们只不过是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做了本来就应该做的事。”——王飞


您是主动请缨去武汉支援抗疫的,去之前作了哪些准备?

其实去武汉之前对武汉情况的了解主要来自媒体。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查看疫情实时动态,在全国不断攀升的数字中,最让人揪心的就是武汉。武汉封城了,这么大的城市停止转动了,媒体上的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和死亡病例数每天都在增长。去武汉之前,确实有心理准备,武汉封城之后也在第一时间向医院交了请战书。当时疫情形势严峻,全国各地医疗队都去了,自己认为如果有机会,一定要冲上一线。

接到通知是2月9日凌晨两点,接到省卫健委的通知,要派医疗队去武汉,我们医院作为这支队伍的主力要派32个人,同时派医院一个领导带队去。“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我觉得国家需要,我们就应该冲上前线。到医院后,医院领导班子开了个会,在会上我积极争取带队,最终争取到这个任务。

后来我们接到通知,晚上八点钟机场集合,十点出发。医院定的时间是晚上六点半去机场,时间很紧张,我们就在上午对人员做了一个很简短的防护培训,包括新冠肺炎的知识、穿脱防护服等内容。下午,医院举行了一个简短的送别仪式,领导们谆谆教诲,医院党委书记王贵英同志讲话时数次哽咽,所有队员都很激动,也坚定地向组织表示一定能胜利完成任务。医院食堂为我们准备了送行的饺子,离别的晚餐简单却情意深重。

您作为队长,能介绍一下咱们这个团队的整体情况吗?

第五批医疗队一共是305名队员,分别来自石家庄、保定、张家口、承德、廊坊、衡水、沧州、秦皇岛、唐山和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共118家单位,其中党员有103名。从年龄结构来讲,我们这支队伍大部分是年轻队员,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23岁,平均年龄35岁,90后占21%,80后占60%,可以说这支队伍是非常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队伍。

到了武汉后,您和您的团队具体承担哪些救治工作?

按照国家卫健委、指挥部的要求,我们直接进驻江岸方舱医院。2月10日晚上到江岸方舱医院指挥部开会,当时医院还在建设中。2月12日开舱收治病人,我们的队员不仅是医务工作者,还参与了方舱医院的早期建设。开舱以后,第一天就收治了295名患者,到第三天就已经有693名患者,第七天的时候,达到866名患者……。我们坚持应收尽收、应治就治的原则,有危重病人,我们会接收入院尽最大努力给予治疗,同时联系定点医院,再转到条件更好的医院去治疗,这样危重病人不会呆在家里耽误病情,也减少了对家人的传染。我们医疗队负责江岸方舱医院A+B2 区 494 个床位,经过 26 天的不懈努力,累计诊治患者 626 人,累计治愈出院 363 人,累计转出 185 人(期间交还B3 区 78 人),实现了患者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治愈出院患者零返舱,医疗工作零事故、零投诉的目标。

在武汉工作您遇到的最大困难是什么?是怎么解决的?

我们在工作中遇到的第一个困难是来自我们自己的团队整合。整个医疗队有305名队员,来自河北省118家单位,大家之间都不熟悉,在工作中如何解决组织建设问题?如何在短时间内形成战斗力?我们建立了医疗组、护理组、后勤保障组三个组,进行工作分配。在医疗组下设8个小组,每个小组11-13人,确定一名组长,护理组也同样管理,分为9组,每组一个班次,20-22人,每日配设一机动小组(5人)待命,以随时支援突发的人员减损、抢救任务等情况。同时,根据队伍中人员地域关系,尽可能安排来自相同或临近片区的队员组成小组,便于队员之间的沟通以及组长的管理,这样队员之间会很快互相了解熟悉,增强凝聚力,形成战斗力投入到医院工作中去。

第二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感控至关重要,可以说感控赢,战“疫”才能赢。我们队员中绝大多数都是年轻队员,没有系统学习过感控,甚至都没有见过防护服,所以开会时反复强调感控的重要性,并制定驻地酒店和方舱医院的生活和工作纪律以及感控制度和流程,制定意外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方案,并邀请专家讲解最新版新冠肺炎诊疗知识。还邀请我院第一批医疗队队员杨楠医生来给队员们讲解和现场示范穿脱防护服的流程,传授其在一线的工作经验和注意事项。由于防护服非常紧缺,大家舍不得用,只能10人用一套交替练习,一对一反复演练,互相监督和改进。经过1天内紧锣密鼓的培训与演练,队员们都熟练掌握了穿脱防护服的流程及意外暴露后的应急处理措施。

这样医疗队就具有备进入方舱医院的基本条件了。大家知识懂了,流程懂了,各小组的战斗力也形成了,可以进入医院工作了。

最初进入医院的是四支医疗队,后来是五支,再后来是八支,那么各个队伍如何去配合?首先建立了医院的规章制度,成立护理部、医务部、院办室、感控科等,制定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把医院的管理制度、护理制度、医疗制度等各项制度建立起来。为了科学防控、科学救治、加强防护、严防感染,撰写《江岸方舱医院护理工作手册》电子版,发送到每个人学习掌握。

在临床工作遇到的最大困难是,患者多,医护人员少。正常情况下,医院如果有1000多的患者,医护人员应该有一两千人,但在方舱医院,医护人员总共也只有767人,还不能同时进入医院。因为队员们需要休整,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分了9个组,每天4个组,工作6小时倒班,这样每组队员都有休息时间,第三天再进舱。每组进舱的医护人员,不到60名余名,患者最多有900多人,意味着1名医生要照顾40-50名患者,1名护士要照顾20-30名患者。医护人员之间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要有分工的。因此我们将一名医生、两名护士和五十名患者组成一个医疗单元,责任到人,对患者实施精准救治。工作内容包含查房、治疗、解答患者问题(轻症患者容易出现焦虑、恐惧等情绪)、科普医疗知识等。建立主管医生、医疗组长、医疗专家组三级查房制度;成立CT检查组、核酸检测组、出院标准控制组、感控组、质控组等,规范工作流程。方舱医院的医疗秩序规范了,达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后期我们也对患者进行随访,恢复得都不错,基本达到了国家的要求,达到了零死亡、零返舱、零投诉、零事故、医护人员零感染、方舱医院建设是零起点开始,医疗工作最后达到六个零。

方舱医院患者多,医护人员有限,难免患者的一些诉求和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针对这种现象,医疗队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开展“医护人员+患者”结对帮扶活动。按照“科学防治、精准救治、全面帮扶”的原则,通过开展健康调查、主动提供服务、普及健康知识、关心患者生活等方式,实现患者的一对一帮扶。我们电话、微信都留给患者,不仅上班时间要去照顾患者,下了班还与患者通过微信、电话交流,不仅限于病情交流,患者有什么生活困难,比如缺哪些生活用品,我们也都会第一时间给他们送过去。有的患者因为家中老人无人照顾,自己出院日期未定,思想包袱重,内心焦虑,我们队员接到信息后及时心理疏导,稳定患者情绪。至今还有400多名患者保持微信、电话联系,对患者的情况全面追踪。在方舱医院工作期间真正达到了医患一家亲。我用一句话形容这种情况:方舱内情满人间,医患一家亲。这是真正难能可贵的。

在武汉医院工作令您感触最深的事情是什么?

在驰援武汉的38个日日夜夜里,我总是被团结的力量所感动。我带领的305名队员到武汉,彼此不熟悉,但每个队员都自觉遵守纪律,冲锋在前。有的时候即使没有交给队员任务,队员自己想到了,看到了,也会主动去做。例如我们几个队员在下班的时候,看到医护通道出口的地方,有很多垃圾来不及收,她们不顾工作十几个小时的疲劳,主动把这些垃圾清理出去,没有一个人叫苦。我们医疗队团结在一起的战斗力很震撼,我认为这是咱们取得武汉这次战“疫”胜利的最大保证。只有依靠集体的力量,互相团结、互相协作,每个人都无私奉献才能完成好任务。

去武汉后经常与家人经常联系吗?家人又是怎样鼓励您的?

初到武汉,工作紧张顾不上与家人联系,我知道他们一直在挂念着我。在工作缓解一些后,我每天给家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我爱人也在抗疫一线工作,他们公安战线也非常辛苦。儿子今年考研,也到了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我父母年龄比较大,快80岁了,为儿女操了一辈子心,还说回去以后做我喜欢吃的打卤面,家人们一直在惦记我们,为我们加油打气。

我跟我爱人开玩笑说,咱俩都故作轻松,都互相隐瞒自己的辛苦。我俩互相鼓励“加油!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好,照顾好自己”。

此次援鄂您有哪些感受和体会?

所有的队员在抗疫斗争中无私奉献,夜以继日奋战在抗疫前沿,他们都是自愿请战,这种无所畏惧的牺牲精神,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我们全体队员在武汉一线经历了疫情的洗礼,思想的凝练,人生的历练,尤其是队伍中的90后,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勇挑重担,对生命对职业有了更多的感悟,在艰苦奋斗中砥砺意志品质,在实践中增长工作本领,彰显了青春的蓬勃力量,树立了更浓厚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

在大灾大难面前,4万多医务人员不畏生死,逆行武汉,体现了医者的担当,在这次重大疫情之中,以生命之火照亮了黑暗,温暖了人心。国家把人民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每一个中国人都没有置身事外,都在积极的参与其中,为了打赢这场战役,各行各业的每一个人都在积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武汉最美的不是樱花,而是武汉人民感恩的心。他们是这次疫情中最重要的力量,在这次疫情之初一直到最后坚守在第一线,付出了巨大的牺牲。武汉是英雄的城市,武汉人们是英雄的人民。

大家都说我们是逆行的英雄,但我们不能说自己是英雄,我们只不过在特殊的环境里做了本来就应该做的事。世上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舍生忘死的凡人。

参与武汉战“疫”的日子是我一生中最珍贵的回忆,能与祖国和民族的命运连在一起奋战武汉,是一生的光荣,此生无悔。当以今日为起点,不忘初心,勇担使命,奋力向前。

(文稿部分节选自河北省档案馆宋玉红采访整理口述档案资料,编辑史艳泽)

责任编辑:史艳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