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讲卫生、会做菜、学习有进步……这个超长假期带给学生的成长还有哪些?

2020-06-01 21:04: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今年的寒假有点长,家长们一面盼着“神兽归笼”,一面也见证着孩子们身上的可喜改变,讲卫生了、会做菜了、学习有进步了……这段特殊的经历成为学生成长的契机,也让家长们看到了孩子更惊喜的一面。近日,记者采访了不同地市、年级学生的老师和家长,一同感受这段时间里孩子们的点滴成长。

更懂事 为祖国加油

“疫情带来哪些变化?”

“爱干净了!”

来自沧州的初中生吴轩冬是个大大咧咧的男生,面对记者提问,他说,这几个月他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曾经踢完足球直接拿上东西就吃,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就说洗手吧,‘七步洗手法’漏了哪个环节,我一顿饭都吃不踏实。”

采访中,记者发现,过去一些较难推广的生活习惯,也开始被中小学生们接受,并且成为推动生活方式改变的一个重要力量。

吴轩冬告诉记者,在他的极力主张下,家里开始推行分餐制。“我们买了好多盘子和碗,吃饭之前,每个人盘子里盛好各自的饭菜。”轩冬说,家人开始觉得有些麻烦,但习惯之后,都觉得这种方式更加方便和卫生。

“这次抗击疫情给同学们上了特殊的一课。”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一课教给学生的不只是养成健康生活习惯,更教会他们感恩、责任。

在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活动中,我省中小学结合疫情期间涌现的先进人物与事迹,引导学生心怀感恩,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生活条件,学会自律、坚定信念、奋斗不息。

“在这次疫情中,我看到了国家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办事效率,看到了千千万万平凡人汇聚成的巨大能量。”开学第一课,唐山市初三学生邢梓琪说,“我们虽然不能像白衣天使一样冲在最前线,但也要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她表示,自己现在能做的就是努力学习,但学习的目的不一样了,过去更多的是为自己,现在更要为社会、为国家。

思想上的成长化作一个个暖心的行动。石家庄市石门小学四年一班学生王子威,拎上十多厘米高的透明塑料桶,来到石家庄市裕华区槐底街道办事处。里面装满了他两三岁时开始攒起来的零花钱,还塞着一张纸条“我是一名小学生,这是我从小到大攒的钱,我要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捐出去,出一份力。”

很多中小学生像王子威这样,“一夜之间”长大。他们用书画、文字、歌曲等形式学习宣传抗疫知识;用多米诺骨牌、剪纸等多种方式,向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表达祝福,为武汉助力,为祖国加油。

更能干 掌握新技能

蒸馒头、包饺子、烤蛋挞、擀面条……过去的几个月,石家庄市裕华路小学六年级学生肖舜然已经成为一个“面点小达人”。最拿手的“五彩面条”,还录成了视频展示。

从调汁、和面、揉面、擀面到切面条,每一道工序他都做得有模有样。“火龙果比较容易上色,猕猴桃效果不好。加果汁时不能太多,否则面团太烂不成型。面要硬一些,好擀,吃着还特别有嚼劲。”

为培养学生劳动技能,“停课不停学”期间,石家庄市教育局陆续为学生推送“劳动微课堂”,截至目前,已推送“万能蚊香支架”“学做家常菜”等共15节劳动微课,鼓励各学校通过线上平台开展如面点制作、竹木雕刻、艺术插花、家居美化、数码摄影、手工剪纸等活动,并通过录制视频等成果展示,推选了一批劳动小能手。

为此,该市玉村小学线上开展“做爸妈的小帮手”活动;东风西路小学按照不同学生的年龄特点布置力所能及的家务;第四十二中学开展“我与家长共做一餐”活动,让学生们在父母的指导下完成一道道美味佳肴。

“以往劳动教育,大多停留在学校层面,家里劳动还是由家长包办,甚至连拿碗筷、扫地、倒垃圾等这样小事也包揽下来。孩子们无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石家庄市教育局思想政治教育处处长苏燕介绍,这次劳动教育最大的特点是“接地气”,让学生实实在在动起手来。

劳动实践也让学生们展示出积极担当。“以前让孩子整理房间,我们都得一直提醒她。老师布置任务,让她每天打卡,现在主动收拾房间,自觉整理玩具。”石家庄市小学生家长周女士说,这些天孩子还从网上学习了衣橱收纳、厨房归集,把每个房间都打理得井井有条。

“在提升技能的同时,学校也引导学生们在一菜一饭、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的滋味、感恩大人的付出。”在石家庄一中,老师们发现,学生们更加珍惜劳动成果,饭菜吃得干干净净,用过的餐盘摆放整齐。

更努力 学习有进步

“没想到,孩子的自主性这么棒!”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一小学河东分校,三年级语文老师刘珍,最近谈起班上的王雨竹赞不绝口。

刘珍印象中王雨竹性格活泼,但学习并不突出,因疫情影响,居家学习期间,经过前几周的“阵痛”后,线上学习效果明显提升,作业提交准时、字迹工整,这让刘珍很惊喜,“一下子就冒尖了,孩子的潜力都是巨大的,家校都应该抓住这次契机,帮助学生成长。”

疫情下的不同教学方式,给师生带来全新教学体验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多角度,发现学生潜力。

石家庄市绿都小学二年级三班郭梓翰的妈妈,说起孩子之前上学在托管班时,作业写字潦草、爱拖拉,每次回家还要写一会儿。疫情期间,亲子相处时间长,正好有时间帮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现在课后能主动先写作业再干别的,课余有时间还会做些科学小实验、做手工……生活丰富多了。”郭梓翰妈妈高兴地说。

除了学习上的进步,不少学生家长利用居家学习的机会,因材施教,在有效陪伴和监督下,一起发现更多元丰富的生活。

石家庄市绿都小学三年级班主任王曼最近发现,之前内向、不爱表达的周梓霖,越来越自信了。

学校数学课前需要录制预习视频,以微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当老师来讲解对知识点的理解。王曼常用“精致”形容周梓霖的视频,学具制作细致,知识点讲解条理清晰。“课前预习、课上讲解、课下复习,她每一步走得很扎实,测验基本满分。”

自学能力不断提升,书法、绘画、围棋、舞蹈也样样不落。周梓霖爱好广泛,书法学习一年多,这段时间老师们虽不能当面指导,但利用视频或是微信语音,进行针对性讲解后,练习同样高效。(河北日报记者 马 利 桑 珊)


责任编辑:杨雅婷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