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收麦人: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变迁

2020-06-11 05:49:2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收获仪式如同“机械展演”

6月5日,邯郸成安县辛义乡大郭庄村,李岳飞紧张地拿着手里的对讲机。他在等待正式“开镰”的信号。

当天,河北省小麦机收暨全程机械化现场演示会在这里举行。10时30分,现场传来指令:机收开始。15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轰鸣着驶向麦田,沉甸甸的麦穗在收割机前应声而倒,麦秆飞舞,在金色麦浪中激起一片片浪花。

一台台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不一会儿,满载着小麦停在地头。在此等候的村民连忙把农用三轮车停在收割机粮仓下,粮仓打开后,金灿灿的麦粒顺着出粮口倾泻而出。

曹臣良捧起一把小麦,搓了搓麦糠,捡起一粒放在嘴里,“今年小麦长得好,平均亩产能达到500多公斤。”曹臣良是当地的种粮大户,也是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我种了2000亩小麦,两三天就能收割完。”

今年30岁的李岳飞已经是个“老机手”。他也明白,这次仪式其实象征意义更大。眼前这块地,用了15台收割机同时作业。“开镰”当天,成安县1500台联合收割机在同时作业,全县32.5万亩小麦将在5天之内全部收获完毕。与此同时,全省3305万亩小麦自南向北开始收获,200万台农业机具将投入“三夏”作业。“开镰”仪式结束后,李岳飞和收割机车队就要马上转场开赴其他麦区。

“三夏”期间,我省各地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多、组织能力强、规模作业面积大、转移速度快、便于指挥调度的优势,组织2000多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小麦联合收获——麦秸抛撒覆盖还田——夏玉米播种配套技术“一条龙”作业,小麦秸秆全部实现覆盖还田,小麦收获与夏玉米播种实现“无缝对接”。

“这在手工时代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别说2000亩地,就是两三亩地,收小麦、种玉米,全家上下得折腾一两个月,是一年中最累的时候。”曹臣良说,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给规模经营带来了可能。如今,虽然人们还是习惯把第一场麦收叫“开镰”,但如今的“开镰”仪式,已经成了各种新机械、新技术的演兵场。

李岳飞注意到,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收割机更“聪明”了:小麦可以一边收获,一边测产。

“车上配备了物联网计产设备,割完麦马上就能测出每个地块的产量。”李岳飞指着驾驶室内一块液晶屏说,“这能显示实收产量数据。收割机使用传感器,通过物联网技术及时计算所收割小麦的产量。”

以前,一台小麦联合收割机要4个人跟,两人轮流开车,两人负责丈量收割面积,费工费时。

曹臣良说,现在,向红农机专业合作社引进河北省全程机械化精准变量作业物联网监测平台,用北斗导航定位智能装备改造传统小麦联合收获机、拖拉机,全程管控夏收夏种的各个环节。

成安县农业部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在“三夏”全程机械化生产上实现了农机“四化”——农机管理信息化、田间作业自动化、生产过程数字化、经营服务网络化,同时实现了技术路线优化、作业模式完备、农机装备高端、农机农艺和信息化融合的模式。

省农业机械化管理局局长戎美瑞表示,今年的开镰仪式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即示范推广“物联网+”农机精准作业。未来的农机将集成应用全球导航卫星、地理信息、遥感、传感器以及无线移动通信和自动控制技术,探索建立一整套以智能化为主导、以精准作业为核心的技术体系。

据河北省农业农村厅统计,今年全省小麦播种面积3305万亩,适宜机收面积3288万亩。据悉,今年“三夏”期间,全省组织和调度小麦联合收割机、拖拉机、夏玉米播种机、秸秆还田机等200万台农业机械投入作业。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9.34万台,预计半个月左右河北小麦将基本收获完毕。小麦机收率稳定在99%以上,玉米机播率达到93%以上。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