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科技特派员的故事】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瓜类室主任武彦荣:不畏千般苦 换得蜜瓜甜

2020-07-03 00:11:23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武彦荣(左一)在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东山神庙村指导哈密瓜支持。省科技厅供图

6月22日,井陉县威州镇新蒿亭村的喜庆种植园,51岁的喜庆种植园负责人王喜清正忙着整枝。

“保守估计,今年西瓜一亩地可产2000公斤左右,而哈密瓜一亩地可产2500公斤左右,丰收在望!”王喜清挺自豪。“田地里的西瓜通常一亩地种植600株—800株,我们大棚里的吊蔓西瓜一亩地种植1500株—2000株。要是没有武老师,我们就不会吊蔓种植的技术,也不可能种出这么甜、皮又薄的西瓜。”

王喜清嘴里的武老师是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瓜类室主任武彦荣。多年来,在燕赵大地,南至邯郸曲周县,北到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东到沧州海兴县、衡水阜城县……武彦荣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她深爱的田间地头。“我的研究方向主要是西甜瓜、茄子育种栽培技术。科研工作者搞科研的目的,就是把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因此,我的根在田间,梦在乡村……”武彦荣说。

2018年4月,燕山脚下的承德丰宁满族自治县石人沟乡东山神庙村依然春寒料峭,大地尚未完全复苏。该村是全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

省农科院组团实地考察对接,最终确定选择武彦荣团队的哈密瓜项目。

武彦荣横下一条心,决定让自己研发的“金娃娃”在这里风风光光地找到“婆家”。

“那里的路实在太难走啦。”武彦荣说,这个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闭塞,当地百姓,尤其是妇女们,把每年多一半的农闲时间用来聊天、打扑克、搓麻将消磨时光。“一定让她们改变这种状态,靠科学种植经济作物过上体面生活。”

2018年4月下旬的一天,武彦荣一行几人带着哈密瓜秧苗于当日清晨6时启程,16时多赶到预定地点。顾不上路途的颠簸劳累,武彦荣团队直奔田间,指导农民整地、起垄、做畦、栽苗。

为了让秧苗栽种更加规范,武彦荣用两根窄木板、钉子,自制了一个间距为45厘米的桎子,让农民对齐桎子上的钉子放苗。一垄垄栽种美观的秧苗,节水省时效果好的自制滴灌设备,半自动放风、两侧可进入拖拉机的大棚设计,都让那些种了多年地的老乡们叹为观止。

栽种取得了预期效果:平均单瓜重2.5公斤,亩产量3500公斤,含糖量17%,优质瓜率达90%以上……蜜瓜品质优良,市场前景广阔,亩收入3.5万元。

但东山神庙村不通公路,距离县城2个小时。怎么才能给哈密瓜开拓更多的销售渠道?

武彦荣协助驻村工作队打造了东山神庙村“神丰蜜瓜”品牌,石家庄佐美庄园帮助设计包装;陪同工作队带瓜参加京津冀蔬菜产销对接大会,对接京津高端客户,考察高碑店蔬菜批发市场,邀请福建客商到基地考察,对接高端销售商固安顺斋、涞水绿舵……“神丰蜜瓜”很快就得到了从业30多年的品牌客商乌鲁木齐维吉达尼农合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建设的高度认可,并达成长期供销合作意向。

“过去搞推广,我把品种、技术进行示范、培训、指导以及服务就可以了。而三区扶贫工作真的是需要把心掏出来才行。”科技创新助推产业扶贫,在武彦荣心中,正在由理想变成现实。(通讯员 田硕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