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让城市雨天不再“看海” ——河北省各地多种措施减少城市内涝

2020-07-16 00:25:1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汛前清淤疏堵、设备检修、管网改造、加泵建池……今年以来,河北省各地城市排水防涝主管部门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应对城市内涝,尽量减少“内涝成海”情况的发生。

一个泵站的提升

——加强应急管理,降低内涝风险

7月7日晚,一场短时强降雨突袭石家庄市区。

石家庄市西三环与中山西路交口附近的中山西路地道桥泵站房里,泵站负责人孟桂林紧盯着监控系统上显示的地道桥积水情况。

进入汛期,泵站的工作已经不分昼夜。

8日零时20分,泵站开始抽水,同时启用雨水调蓄池,调蓄削峰;零时40分,积水开始形成,5台机泵全力抽排;2时8分,经过1小时28分的排水作业,积水排净。而在以往,同样的降雨强度至少需要抽排四五个小时。

中山西路地道桥是石家庄市区的易涝点之一。每次降雨,周围地势较高的张营村等区域雨水一并汇入此处,收水范围远远超过泵站抽排设计能力。

7月13日,在石家庄市西三环槐安路互通泵站排水设施完善工程现场,施工人员正在加紧进行一体化泵站建设。该工程将新建一座一体化泵站,包括进出水阀门井、排水泵、泵站管理房等建设项目。该泵站将于近期投入使用,使用后可雨水排入三环辅路雨水管网,有效缓解内涝问题。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今年,为缓解瞬时强降雨对地道桥的积水压力,石家庄市城管局排水管理处为中山西路地道桥泵站新建了5000立方米的雨水调蓄池,并新增了两台机泵,既缓解了积水形成速度,也加大了积水抽排力度。

地道桥等低洼区域历来是城市的防汛重点。泵站抽排能力不足时,城市排水防涝主管部门只能调集移动抽排设备进行紧急抽排。

为提高城市应对强降雨的能力,从2018年开始,河北省各地通过改造收水口、提升泵站抽排能力、建立雨水调蓄池等措施,对包括部分地道桥在内的532个城市易涝点进行了整治。

改变在一点点发生。在河北省一些城市,依托数字化城管平台推动的防汛智能化管理,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应急难题。

今年汛期,唐山市民发现,市区南新道等8座立交桥的两侧安装了双向LED显示屏,这是今年唐山市防汛监控系统升级的“重头戏”——车辆通行警示系统。

之前,唐山市区立交桥下均已安装了水位计,水位数据实时传输到唐山城市防汛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根据实时积水情况,作出排涝调度安排。

今年新增的车辆通行警示系统,通过直连水位计,显示桥下水深,帮助车辆行人判断路况,提示车辆行人绕行,帮助公众紧急避险。

一张管网的畅通

——雨污分流改造,理顺地下“血管”

进入汛期,衡水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排水管理中心负责人,紧盯着市区雨污管网分流改造后的效果。

6月下旬,衡水市先后经历了三次降雨过程,最大降水深度为35毫米,市区雨污分流改造后的道路未见明显积水。

雨污分流有了初步效果,困扰衡水市多年的城市内涝难题开始化解。

下水道被称为城市的“良心”,排水管网也是城市排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市区雨水、污水收集和排放的重要功能。但在以往城市管网设计中,以雨、污排放合用一条管道的合流制排水系统,在雨季容易出现污水溢流、雨水排放不畅情况,对整个城市排水系统的运行效率及排水效果产生不利影响。

今年,衡水市启动了市区排水系统综合整治工程,计划利用两年时间,集中对主城区老旧排水设施进行雨污分流改造,通过工程措施提升城市排水防涝能力。

为保证石家庄市主城区排水管网安全度汛,石家庄市排水管理处积极组织人员对所辖各地道桥泵站设备设施进行保养更换,疏通排水管网。(资料片)河北日报记者 赵海江 摄

河北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市政工程三所所长司绍林表示,内涝防治效果是否理想,与城市政府是否重视“地下工程”有关。城市排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往往因为政府资金不足等原因,管网工程实施较为困难。

为构建较为完善的雨污分流管网,今年,河北省将城市排水管网雨污分流改造纳入20项民心工程,各地加大资金投入,雨污分流改造项目得以加快推进。

据统计,2018至2019年,全省城市雨污分流改造共完成1344公里,今年计划完成1500公里。年底前,分流制管网占雨水管网比例将达到92%以上。

除了按内涝防治标准设计排水管网,并做好检修、维护,内涝防治还要畅通管理机制。

目前,河北省大部分设区市已建立了城区防汛指挥体系,具备完善的“厂网河一体化”(污水处理厂、排水管网系统、城市内河一体化)管理机制,统筹协调与城市排水相关的各项工作,提高管理效率,强化应急处置,提升整体防汛保障水平。

一个系统的完善

——“软”“硬”兼施,建设海绵城市

7月5日,一场暴雨袭击迁安市区。

这次,作为迁安市原有易涝点的惠泉大街与燕山大路交叉口没有出现水没车轮现象。

进入汛期,迁安市海绵城市管理中心副主任杜静华对城市内涝没有太多担心。

位于燕山—太行山600毫米降雨线一带的迁安市,雨热同期、降雨集中,一到雨季,曾也“城市看海、汽车抛锚、岸上捕鱼”。

2015年起,作为全国首批海绵城市试点,迁安市利用海绵理念对城市进行了大范围改造建设,将一座城市变成了一块巨大的“海绵体”。

21.5平方公里的试点区域内,道路铺上了透水砖,公园设计了下沉式绿地,绿化带里装上了蓄水模块……改变过去将雨水与大地隔离的水泥铺装,让雨水可以自然渗透,减轻排水管网压力,迁安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有了更大的弹性和韧性。

6月10日6时25分,唐山城市防汛指挥中心收到气象部门预警信息后,立即通过立交桥车辆通行警示系统对外发布气象预警信息及雷雨天气通行预警提示。图为唐山市银河路立交桥一侧的车辆通行警示系统显示预警信息。 唐山城市防汛指挥中心供图

目前,迁安市城市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达到76.6%,排水系统可抵御20年一遇的降雨,实现了“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

地上,由于城镇化面积迅速增加,大量的城镇设施建设导致硬地面积增大,阻碍了雨水下渗。地下,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标准较低,排水能力参差不齐,难以形成高效、完整的排水系统。

司绍林认为,解决城市看“海”问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采取建好地上地下排水系统的硬措施,还要有科学统筹的软举措。以“慢排缓释”和“源头分散”控制为主的海绵城市建设,既可以避免洪涝,又能够有效收集雨水。

2019年,河北省住建厅将迁安市海绵城市建设系列技术成果向全省推广,推进全省海绵城市建设,确保2020年底前设市城市建成区20%以上面积达到海绵城市标准。

如今,石家庄市在大型公园、水系建设了生物树池、下沉式绿地等海绵设施,海绵理念建设已辐射44平方公里城区;邯郸市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在小区绿地和景观水体规划中建设下凹式绿地等集雨型绿地……

司绍林认为,海绵城市理念的核心是最大限度减少由于城市开发建设对原有自然水文特征和水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相当一部分的雨水自然积存到地面或者各种各样的“海绵体”中,可以降低雨水短时间内在地面突然大量聚集的可能性,减轻排涝压力,从而缓解城市内涝。 (河北日报记者 宋平)

责任编辑:张永猛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