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代理退保”套路深 百姓消费需警惕

2020-07-23 14:47: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代理退保”已成为今年保险业及行业监管提及的“高频词”。伴随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中国保险行业协会陆续就“代理退保”问题进行风险提示,退保黑色产业链整顿或已正式提上议程。

此前,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的《关于防范“代理退保”有关风险的提示》中提出,一些从事“代理退保”的个人或团体冒充监管部门或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进行虚假宣传,称消费者所购保险产品“存在欺诈行为,已有多名消费者投诉”或“继续持有保单将蒙受经济损失”等,挑唆、怂恿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终止正常的保险合同,使消费者丧失风险保障。消费者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可能将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

揭开“代理退保”骗局的面纱

“代理退保”骗局屡禁不止,究其原因在于其背后有一个巨大的利益链条,让很多人以身试法。

保险业内人士表示,“通常操作方法是找一些离职的业务员,让其诱导之前对接的客户与公司联系要求退保,并采取专门的话术收集对保险公司不利的证据,通过投诉来施加压力。”

据了解,宣传、讲解代理退保业务时,“代理退保”个人或团队通常会披上“合法维权”外衣,打着“为消费者提供退保帮助”旗号,兜售退保业务。

交易过程中,“代理退保”个人或团队或将诱导投保人签署包含不平等条款的代理服务协议,要求其缴纳高额定金或签订高额欠款协议,并提供身份证、银行卡、保单、电话号码等涉及消费者隐私的敏感信息。

获取消费者相关资料后,代理退保中介以消费者名义向监管部门进行投诉,甚至诱导消费者配合取证、伪造证据材料,实施“代理退保”。退保成功后,退保三方将督促消费者支付尾款。

消费者需警惕多重风险

恶意代理退保不但扰乱了保险市场正常的经营秩序,也严重损害了消费者自身的合法权益。

根据多地监管部门的风险提示,在这个过程中,消费者会无意中陷入多重风险。

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代理退保”个人或机构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户口簿、收入证明、保单、银行卡、联系方式、家庭住址、工作单位等敏感隐私信息,很可能被不法分子恶意使用进行诈骗、洗钱、非法集资等违法违规活动。

信用受损风险。“代理退保”个人或机构在代理投诉全额退费时,消费者可能面临贷款逾期、保费断交等违约行为,从而形成征信不良记录,对未来的贷款、出行、就业产生不良影响。

法律风险。不良团伙往往会教唆、指使、诱导消费者编造理由、伪造证据、提供虚假信息进行投诉、举报或诬告,让消费者陷入非法行为之中,严重的甚至构成欺诈,未来将面临较大的被诉讼或行政处罚的法律风险。

如何治理恶意退保?监管层发布风险提示,鼓励消费者通过合法渠道投诉;保险公司则主要采取加强内部管理、推进消费者教育、设置投保人恶意退保黑名单、畅通投诉渠道等措施遏制恶意退保。

保险公司也应反思

监管严查严打之下,既要关注消费者被诱导退保的情形,也要关注消费者自身一步一步掉进恶意退保陷阱的初衷。

一方面,保险条款复杂,销售误导、夸大价值、人情保单现象时有发生,消费者有时并非根据自身实际需求或能力进行消费。随着了解逐渐增多,一部分消费者认为性价比不足,产生退保需求,但正规渠道投诉相对困难、耗时长,由此让恶意退保团体“趁机而入”。

另一方面,部分消费者购买相关保险后,发现保障不足,投资不划算,或现阶段经济能力不允许、中途断缴等,因各式各样的自身原因产生退保需求。正规途径难以拿回投保本金,继而选择第三方代理进行退保。

“恶意代理退保产业化,或也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保险业解决消费者投诉问题的渠道不够畅通;险企销售过程中存有漏洞等问题。”保险业内人士建议,除了警示消费者外,保险公司应该承担起管理的主体责任,对此现象进行反思,更加关注提升营销员专业品质,补齐服务流程短板,完善管理系统,畅通投诉渠道。(河北日报记者李晓

责任编辑:魏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